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花都名勝古跡楹聯(lián)賞析【作者:胡文漢】

 瀟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花都名勝古跡楹聯(lián)賞析

作者:胡文漢

    花都(原花縣)建縣時間雖不長,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因地處南北交通要道,緊鄰嶺南中樞——廣州,是“省城之屏障,南北粵之咽喉”,深受嶺南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且建縣前長期分屬番禺、南海等歷史文化名縣管轄,因而文化底蘊深厚,歷代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楹聯(lián)佳作。花都境內(nèi)的古建筑處處留下了楹聯(lián)的痕跡。如寺廟、祠堂、牌坊、涼亭、門樓等,保存了許多優(yōu)秀的楹聯(lián)作品,流傳下來不少具有教化、勵志、勸善、祈福、追求、警示、狀景等佳聯(lián)好句。對后人解讀花都的人文歷史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文學價值和書法價值。 


    比如:

云山宮聯(lián)

仙境是耶非,認幾疊云環(huán)霧髻;

神靈呵且護,卜千秋雨順風調(diào)。

百步梯“且歇歇”亭聯(lián)

一亭俯瞰群山,吃緊關(guān)頭,須要認清岔路;

兩腳不離大道,踏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龍口亭聯(lián)

歧路莫徬徨,息乃鞭,虛心問道;

前程方遠大,策其馬,有志竟成。

花峰書院聯(lián)

事業(yè)有源頭,端厥志,勵厥功,追圣軼賢,只在倫常做起;

文章無止境,登其堂,入其室,倚天拔地,都從經(jīng)史得來。

城隍廟聯(lián)

鑒察兩隅,看我良善報施,何曾差了半點;

照臨三屬,任爾奸邪詭秘,幾時逃過一人。

赤坭十八鄉(xiāng)風雨亭聯(lián)

農(nóng)忙切莫偷閑坐;

路遠還須刻苦行。

蓮塘新圩涼亭聯(lián)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喜當竹韻松聲,暫且息肩同坐坐;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正值歐風美雨,何況信口共談?wù)劇?/span>

盤古神壇聯(lián)

摯日月以行天,萬古乾坤歸掌握;

先帝王而立極,八方民物仰聲靈。

等等。


    現(xiàn)將部份聯(lián)作稍作賞析,以嚮讀者。

云山宮聯(lián):

仙境是耶非,認幾疊云鬟霧髻;

神靈呵且護,卜千秋雨順風調(diào)。

     此聯(lián)上聯(lián)寫景,云山宮所在地鷯哥髻山長年云環(huán)霧繞,象女子高聳的環(huán)形發(fā)髻,不是仙境,勝似仙境。下聯(lián)寫神,此地因受到神靈呵護,因而得以保證千秋雨順風調(diào)。作為景觀寺廟聯(lián)切情切境,贊頌得體,恰到好處。七、八年前筆者組織“新花東征聯(lián)大賽”時,曾偕同當代著名聯(lián)家朱帆等登臨此處,朱帆對此聯(lián)亦大加贊賞。  


    云山宮最早叫云山寺,當?shù)乩习傩辗Q它“大王爺廟”,位于花東鎮(zhèn)東坎埔村鷯哥髻山。相傳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明洪武初年重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

    云山宮建筑依山石而建,分地面地下兩層。地面為神壇,坐北朝南,后墻依山石鑿成。大門石額陽刻“云山宮”,上款刻“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歲季春立”,下款刻“欽賜翰林鐘克猷敬書”。門聯(lián)上有蝙蝠銜環(huán)圖案石雕。落款刻“權(quán)知縣事浙西周經(jīng)魁撰”,地下部分依石洞鑿成,為一間長方形石室,當?shù)厝朔Q石屋,高1.8米、長6米、闊3.7米。左邊有高約2米的小門,右邊有l(wèi)平方米的窗口,地面平整,面積約20平方米。出石屋左邊有三塊十余米長的大石疊成隧道。地面神壇右側(cè)外墻鑲嵌著一塊碑記,刻錄著反映該山四大景觀仙人試劍、暮鼓晨鐘、磨盤石和龍泉噴水的詩句“仙人試劍利鋒堅,暮鼓晨鐘列兩邊;磨石漿流非巧妙,龍泉噴水甚新鮮”。

    民國《花縣志》載:“……于光緒十二年,由事首羅經(jīng)畬等勸捐,在山中創(chuàng)建神廟一座,名曰云山宮,宮下有石室,石室內(nèi)有‘山中大王’四字天然生于石上,中有八景:一曰仙人試劍石,二曰金龜負寶石,三曰磨石,四曰杯石,五曰硯石,六曰旗鼓石,七曰定天平石,八曰龍泉噴水。均奇異無匹,幽雅異常……咸稱為吾邑第一名勝。”現(xiàn)石室保存完好。

盤古王公園牌坊正面聯(lián):

 一斧劈濛鴻,乾坤定矣;

 兩儀分太極,日月昭然。  

    此聯(lián)為花都(縣)芙蓉詩社創(chuàng)始人、首任社長黃倚云詩翁為當時新建的盤古王公園牌坊所撰。由著名書法家、時任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的陳景舒書寫。黃倚云國學功底深厚,才思敏捷,詩聯(lián)倶佳。此聯(lián)雖短短18個個字,但字字玉振金聲,一氣呵成,非常大氣,把盤古氏開天辟地的氣魄和功績表現(xiàn)到極至,天地日月盡在一斧之下形成。作為盤古王公園牌坊正聯(lián)既有氣勢,又十分恰切。

    盤古又稱盤古氏或盤古大帝,是中國神話故事中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世巨人神,道教尊之為元始天尊。盤古王公園位于花都獅嶺鎮(zhèn)爐山山麓,內(nèi)有盤古神壇以及盤古臥石、龍口泉等仙跡。據(jù)史書記載,此處為古“南海中盤古國”所在地。除新建的盤古王公園牌坊刻有楹聯(lián)外,盤古神壇的門柱、檐柱、廊柱等還有近十副聯(lián)藝、書藝、雕工水平俱佳的楹聯(lián)。2010年9月“中國盤古王文化高峰論壇”在花都獅嶺鎮(zhèn)舉行,獅嶺鎮(zhèn)分別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和中國楹聯(lián)學會授予“中國盤古王文化之鄉(xiāng)”和“中國楹聯(lián)文化之鄉(xiāng)”稱號,并同意建立“中國盤古王文化研究基地”。

盤古王公園牌坊背面聯(lián):
邁三皇五帝而先,斯為盤古;

辟四海九州之大,是有中華。     

    此聯(lián)上聯(lián)寫時間,下聯(lián)寫空間,既寫出了悠久的的炎黃歷史,又寫出了博大的中華文化。點出了中華民族與創(chuàng)世英雄盤古的淵源。


    盤古王公園牌坊于1993年建成?!氨P古王公園”五字由著名書畫家關(guān)山月所書。牌坊背面聯(lián)乃由全國著名詩人,《唐詩小札》和《宋詞小札》的作者劉逸生先生所撰,由時任花縣書協(xié)主席湯耀書寫。劉逸生曾任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廣東楹聯(lián)學會名譽會長。在全國詩聯(lián)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極高的聲譽。

百步梯“且歇歇”亭前柱聯(lián):

一亭俯覽群山,吃緊關(guān)頭,須要認清岔路;

兩腳不離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此聯(lián)為道光年間花縣知事包錦燦(貴州省修文縣人)題并書。文字通俗,不但描寫眼前景物貼切,且含意雙關(guān),富有哲埋,耐人尋味。行人到此歇息,山風撲面,分覺清爽。遠望群山,龍蛇起舞,眼界頓開,疲勞驟失,壯心勃發(fā)。既切情切景,又寓意于人生的道路,教我們?nèi)绾巫鋈?,如何選準人生的方向去奮斗。不失為一副一語雙關(guān)的佳聯(lián)。

    百步梯地處花都東北部群山之中,東北與從化相接壤,西北毗鄰清遠,是舊時花縣名勝之一。重巒疊障,經(jīng)年云霧不開。遠觀,難辨廬山真面目;近看,古樹茂郁,山莊翠竹掩映;諦聽溪流潺潺,雞犬之聲可聞,仿若世外桃源;原百步梯險仄不可扳躋,前人鑿山通道,使之成往昔通向清遠、從化必經(jīng)之道。

    康熙二十二年(1683),巡撫李士楨集資再辟大之。從山腳至山頂,全用白條石鋪砌,綴疊成級,共三百六十六級。拾級而上,宛若登梯,直上云天。以其級數(shù)極多,故名曰“百步梯”。梯腰建有涼亭一座,以供行人稍憩。亭內(nèi)懸有木制橫匾一塊,上題“且歇歇”三字。亭內(nèi)豎四石柱,刻有二聯(lián)。

    百步梯四面環(huán)山,曲徑迂回,形勢險要。公元1854年(清咸豐四年),花縣紅巾軍響應(yīng)太平天國運動,曾于此揭竿起義,扎寨安營,進占花縣縣城。

    1927年,廣州起義軍在葉鏞、袁國平、徐向前等率領(lǐng)下,路經(jīng)花縣,曾翻越百步梯奔向海陸豐與彭湃的武裝隊伍會合。

    1951年,興建花山水利,引流經(jīng)亭前繞至左側(cè),水流潺緩,從高逾四十五公尺處,奔騰而下,儼若銀帶飄飛。如親臨懸崖,濺密飛沫,在陽光下有若瑰麗水霧,炫耀奪目。而今百步梯面貌一新,柏油公路盤山而上,直達山巔。原有石級僅存二百余級,已成歷史遺跡。

百步梯“且歇歇”亭后柱聯(lián):

暫息于斯,亭拔千尋真勝境;

遄征至此,梯傳百步是康衢。

    一座亭子在這半山腰凌空拔起,使這里成為一處觀光的勝境,路人不妨在這里暫時歇息一下。我們一路上快速走來,終于到了這里,只要越過了這百步梯,前面就是四通八達的康莊大路了。在旅途中,我們不妨放松一下,一邊趕路,一邊賞景,樂觀一些。這樣不但可轉(zhuǎn)移疲勞對自身的影響,還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此聯(lián)為當時花縣舉人(花山石巖塘村人)游鰲所撰。聯(lián)文十分樂觀。行人到此歇歇,喝杯茶,讀讀亭聯(lián),可將長途跋涉的疲態(tài)一掃而光。

    百步銻路旁有秋風樹一株,春天落葉,秋天發(fā)榮滋長,包錦燦修筑百步梯時,見秋風樹獨異,即在秋風樹傍建筑石廟一座,並撰一聯(lián):“來往普沾德澤;周旋永錫秋風”。

    又傳從前有一地理先生,勘察地形,路經(jīng)百步梯,一當?shù)厝烁嬖V他,此地流傳著一獨腳聯(lián):“百步梯,梯百步,步上步下步高低”沒有人對得上。這地理學者苦思冥想,也對不上。后來,他到潮洲西湖山,山頂有一小亭,名為“四望亭”,他登樓遠眺,頓然神思觸發(fā),想出了下聯(lián),“四望亭,亭四望,望東望西望南北”,也是天然巧合。


龍口亭前柱聯(lián):

歧路莫彷徨,息乃鞭,虛心問道;

前程方遠大,策其馬,有志竟成。

    此聯(lián)以情寫志多,用成語淺白書之,寓意深遠。表面是寫平常問路,實則寓意人生方向。

    龍口位于現(xiàn)106國道與花都大道交叉之丁字路口處,以前有一亭翼于其左,題曰“龍口亭”,以其近龍口村而得名。亭坐北向南,六角形,用六石柱構(gòu)成,亭頂紅瓦綠筒,六角翹起。亭中設(shè)有石枱石凳,雖非宏建,亦雅致玲瓏。商旅行人多憩于此,以其與人方便也。亭柱鑲有兩聯(lián),尤為引人入勝,行人過此,每讀之品之抄之,別有一番情趣。

龍口亭后柱聯(lián):

亭前俯仰山河,算來珠海人文,菊石耆英高北斗;

道左暢淡風月,說到金陵王氣,花峰奇杰冠南天。
   
    該聯(lián)以史寫志多,結(jié)合本縣實際,十分豪邁。該聯(lián)之“菊石著英”,據(jù)說是當年花縣紳耆,文人雅土,選花山菊石之奇英,集花縣之菊花盆景,曾開菊石文藝盛會于花城,賦詩成帙,不下百首,龍口亭兩聯(lián)之征集,亦出于此?!敖鹆晖鯕狻碑斨负樾闳⑻教靽ǘ寄暇┲髽I(yè)。當時洪秀全率領(lǐng)太平軍,縱橫馳騁,屢敗清兵,擁有全國大半河山,使清廷岌岌可危,開孫中山辛亥革命之先河。碧血黃花之役,七十二烈士中,花縣占其十八,皆“花峰奇杰”也。

蓮塘新圩涼亭聯(lián):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喜當竹韻松聲,暫且息肩同坐坐?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正值歐風美雨,何妨信口共談?wù)??!?/span>

               
    上聯(lián):為了追逐名位去奔波勞碌,為了追逐利祿去奔波勞碌,倒不如抽出一點時間來消遣。喜此時此地和風吹拂,竹林和松濤正發(fā)出令人愉悅的美妙聲音。大家何不暫時卸下肩上的擔子一齊來坐坐呢?

    下聯(lián):動腦筋很辛苦,干體力活更辛苦。我們做人應(yīng)該樂觀一些,在艱難和困苦的環(huán)境中自行其樂。現(xiàn)在正值西風東漸,歐美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對中國不斷滲入,逐漸影響我們的觀念、行為和生活。既然我們現(xiàn)在有緣坐在一起,又何必拘束呢?大家不妨天南地北,隨便地盡情聊聊。

    此聯(lián)勸人樂觀處世,將工作和休息的關(guān)系處理好。同時教人要放開眼界,學會快樂,懂得快樂。作者具有良好的健康心態(tài)。

    蓮塘村位于花都最西部,與三水相鄰,是一條大村落,原花縣八景之“烏石幽奇”就在于此。村中有由駱秉章題額的“蓮溪古廟”。因該村其離赤坭圩較遠,村民趕集不便,于是在與三水相隔的九曲河碼頭附近建立一個小集市,取名新圩。后隨著陸路交通的發(fā)達,主要由做水運生意為主的新圩就逐漸荒廢了,該亭也不復存在了。

赤坭十八鄉(xiāng)風雨亭聯(lián):

農(nóng)忙切莫偷閑坐;

路遠還須刻苦行。    

     在農(nóng)事繁忙的時候千萬不要偷懶閑著不找事做,否則會造成田園荒廢;前面的路還很遙遠 ,還應(yīng)繼續(xù)努力堅持行下去,才能到達我們想要去的地方。  

    此聯(lián)看似平淡口語化,但細嚼一下,則品出其富含寓意,頗有哲理。所謂“農(nóng)忙”,其實也暗指平時的工作和學習;所謂路遠其實也是指人生的道路。整個聯(lián)意實則教人不要偷懶以荒廢學業(yè),而應(yīng)該勤奮努力,刻苦向上,以實現(xiàn)人生的奮斗目標。

    以前的南方村道,多建有涼亭、茶亭,為行人遮陽擋雨,方便過往行人休息。富裕一點的地方還有些善長仁翁顧人免費供茶。人們探親訪友、趕集出行,路過茶亭時通常會進去歇息一下,討杯茶喝,順便買些涼果、雜食之類,邊吃邊聊天。涼亭、茶亭一般都掛有由當?shù)厥考澔驅(qū)W究書寫的對聯(lián),內(nèi)容以勵志、修身為主,也有寫景抒懷的。如百步梯“且歇歇”亭和龍口亭的楹柱聯(lián),其內(nèi)容形式都很好很切,立意境界都很高很遠,廣為傳誦,深入人心,非常有名。

炭步坳頭村牌坊聯(lián):

坳東坳西,坳坳相通,人人無謂坳;

頭遠頭近,頭頭是道,處處有奔頭。


    坳的東面和坳的西面都是相通的,同樣道理,爭拗的雙方很多觀點和見解其實也是相通的,請大家不要為那些無實際意義也無什么結(jié)果的事去爭來爭去。

    你說路的這頭遠些,他說路的那頭近些,其實雙方都說得有道理,也都行得通。只要我們選準了目標,有恒心有毅力,不管你選擇走那條路 ,干那一行 ,都是有前途有希望的 。

    此聯(lián)合復字、疊字、諧音、鶴頂、蜂腰、燕尾、集錦、魁斗等多種格式于一體,生動諧趣,且富含哲理。妙在一個坳(拗)字,一個頭字,以平常聊天的口吻寓意于常見的景物之中。

    刻有這副聯(lián)的牌坊現(xiàn)已毀?,F(xiàn)在的新牌坊也有副用魁斗格寫的聯(lián):“坳里隱桃源愿偕東風吹綠坳;頭前環(huán)樹帶喜聽好鳥唱枝頭”。此聯(lián)寓意也很佳。

花縣城隍廟聯(lián):               

鑒察兩隅,看我良善報施,何曾差了半點;
照臨三屬,任爾奸邪詭秘,幾時逃過一人。

   
    此聯(lián)以城隍爺?shù)目谖堑莱?,勸人棄惡從善,讀來饒有趣味。它揭示了“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一因果報應(yīng),具有警示作用。

    城隍廟,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俺恰痹竿谕林母邏?,“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nèi)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墻、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安全密切相關(guān)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衹,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并管領(lǐng)陰間的亡魂。花縣城隍廟在原縣城花城的東北,為開縣時所建。乾隆四十三年(1778),江陰王廷柏接任花縣知縣,聽訟明決,民無拖累。他在城隍廟上堂懸一大鏡,上書“照膽”兩字。

    王廷柏為人明辨是非,敢作敢為。前任徐耀祖興修文廟,限于基址。他一到任,就清查舊址,撤去民房侵占學地的十八所,使文廟建筑煥然一新。后來,他奉命委辦省局,剛值花縣有土豪黃老虎案發(fā)生。逮捕同黨成千人,牽連到鄰縣。他單騎趕來花縣處理,把黃老虎置此聯(lián)為道光年間花縣知事包錦燦(貴州省修文縣人)題并書。文字通俗,不但描寫眼前景物貼切,且含意雙關(guān),富有哲埋,耐人尋味。行人到此歇息,山風撲面,分覺清爽。遠望群山,龍蛇起舞,眼界頓開,疲勞驟失,壯心勃發(fā)。既切情切景,又寓意于人生的道路,教我們?nèi)绾巫鋈?,如何選準人生的方向去奮斗。不失為一副一語雙關(guān)的佳聯(lián)。  

花峰書院聯(lián):

事業(yè)有源頭,端厥志,勵厥功,追圣軼賢,只在倫常做起;

文章無止境,登其堂,入其室,倚天拔地,都從經(jīng)史得來。

    能做成一番事業(yè),都必定有其根源。首先要端正其態(tài)度,明確其方向,努力去成功。要追趕或超越圣賢,也只能從遵循倫理道德規(guī)范方面做起。

    才能和學問是沒有終點和盡頭的。能夠在學識和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和大的建樹,可以倚天而立,拔地而起,都是從前人的經(jīng)籍和史書上學來的。

    這是一副專為書院書寫的勵志聯(lián)。寄托了長者對學子的希望與要求。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都是要從小事做起的。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須認真學習。上聯(lián)鼓勵學生立志向上,爭取建功立業(yè),超越前人;下聯(lián)則強調(diào)要謙虛好學,循序漸進,才能成就大業(yè)。

    此聯(lián)為乾隆年間花縣知縣王殿為花縣當時最高學府花峰書院題寫的對聯(lián)。該書院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縣時,知縣王永名創(chuàng)建,后遭兵燹。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縣王殿重建並擴大。書院有上中下三堂。王殿親自撰聯(lián)並書,懸掛于中堂,用于激勵學子。

    查王殿在花縣知縣任內(nèi),操守清廉,熱心于地方教育事業(yè),發(fā)動鄉(xiāng)紳募捐。創(chuàng)辦義學,公余常到書院,親若父老。他將離任赴揭陽時。特別召來經(jīng)辦的人囑咐說,“我辦義學,得到人民的捐助,有稅地若干,租若干,束修膏火已備,現(xiàn)在以租冊交給你們,輪流代理,義學才能持久,不然的話,這些租金一入官吏之手,沒有不廢輟的?!碑敃r人民甚感他的德澤。王殿的對聯(lián)表達了一個知縣對轄內(nèi)學子的祈盼與希望。

明倫堂聯(lián):

三尺嚴霜,猛虎毒蛇咸落膽;
一簾化日,深山窮谷也回春。
   
     這是一副警示教化聯(lián)。上聯(lián)警示惡人和貪暴者,見威嚴;下聯(lián)關(guān)心貧苦老百姓,見慈靄。讀是聯(lián),能使人對那些敢作敢為有建樹的清官好官肅然起敬。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才能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

    明倫謂品評或選拔人才,舊時各地孔廟的大殿稱明倫堂 。此聯(lián)為乾隆年間花縣知縣宋鎬(山東育州人)所撰書。宋鎬在職期間,為政寬嚴相濟,法德兼施。他重視教化,建明倫堂,恢廓文昌宮,又增建步云書院,並親自題額。此聯(lián)傳為他的實錄。


珠溪古廟聯(lián):

入正門易到龍樓鳳閣;

行偏路難逃劍樹刀山。

    此聯(lián)告誡燒香拜佛者,做人做事都要正大光明,切不可走邪門歪道。與道教圣地樓觀臺的靈官殿的哲理聯(lián):“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庇挟惞ね?。

    該廟位于花山鎮(zhèn)大珠村中南部石庵嶺和松仔嶺之間,建于清末民初,座東向西,正殿兩進堂,其兩旁加建兩宮房。門額上陰刻“珠溪古廟”四個燙金正楷大字,是當時廣州著名禪師鐵禪和尚所書。大門口兩邊陰刻“珠引乾宮六龍聚氣;石騎巽位萬象回頭”金字門聯(lián)。一入大門口,屏風木門便把人們的視線擋住,兩邊屏柱上的木刻金色楹聯(lián)赫然入目:“入正門易到龍樓鳳閣;行偏路難逃劍樹刀山”。聯(lián)意教人從正莫邪,要做好人。神佛之地,昭示著勸世良言。廟北面是天后宮,其門口兩邊石陰刻“保我子孫伊可懷也;為民父母豈虛與哉”金字門聯(lián),聯(lián)意彰顯慈善心腸。里面墻前正中坐著天后娘娘半身塑像,慈祥懷遠。廟南面是文武宮,其門口石柱陰刻金字聯(lián):“文氣如珠,光爭日月;忠心似矢,志在春秋”,聯(lián)意彰顯文武精神

田美村北帝古廟后石柱聯(lián):

三尺劍氣吐光芒,斯世斯人,莫把歪心來祝禱;

七星旗風飄映日,那邪那正,須知慧眼最嚴明。

    古人修廟,一為警惡,一為揚善,一為祈福,一為消災(zāi)。讀斯聯(lián)即覺其寺貌莊嚴,神明可畏。該聯(lián)教人向善,具有積極的意義。

    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神話中的主北方之神。為統(tǒng)理北方、統(tǒng)領(lǐng)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祇,又稱黑帝。

    北帝廟為崇拜北帝的廟宇,亦常作真武廟、玉虛宮、玄天宮、北極殿等眾多名稱。該廟位于新華街田美村舊村社,又稱積廣堂,是該村杜、劉、鄧三姓大廟。原址為八角亭,后拆亭建廟。始建年代不詳,民國3年(1914年)重建,坐東朝西。后殿內(nèi)有4根坤甸木金柱,兩根石前檐柱。金柱均鐫刻楹聯(lián),四周有雕花裝飾,落款為“甲寅(1914年)季秋吉旦”。前木柱楹聯(lián)刻“蓮座站離南玉璽銀瓶光日月;柳營連坎北龍韜虎略壯風云”。后木柱楹聯(lián)刻“臨震兌以乘權(quán),慧劍慈心宏雨露;濟坎離而御極,英風浩氣礴田溪”。前石柱刻:“建極仰玄冥水德下膏三姓遍;資生襄太皞神靈長庇萬家安”。


莘田村北帝古廟聯(lián):

萬物總歸三尺劍;
五云時現(xiàn)七星旗。   

 
    該聯(lián)較新華田美村北帝古廟的要短,但意思接近。都是勸人做人做事要正派,不可存半點歪心,才能得到神明的保佑。

    該廟位于花東鎮(zhèn)莘田村。建于清光緒庚寅年(1890年)。三間三進。石門額陽刻“北帝古廟”,上款刻 “光緒庚寅年(1890年)秋吉旦”,下款刻“庾京敬書”。


    北帝為水神。由于珠三角一帶近海,多有水災(zāi),廣佛一帶的人便將北帝請到當?shù)刈?zhèn),以保一方平安。另廣東人有以水為財?shù)挠^念,故而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更蘊含著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南方的醒獅活動都是帶有祈福,驅(qū)邪的用意,所以就有這面代表北方水神北帝的七星旗。在南方的醒獅表演中,里面有好多的彩色旗,其中一面是黑色的七星旗。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