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嶺市新河鎮(zhèn)姚施村,村邊河道環(huán)繞,村里田成方、路成網,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在過去,這里的樣子和現在完全不同,能變成如今這樣,既得益于“五水共治”,更離不開村里帶頭人——村支書王吉初的治水新招。 在姚施村,有一條茶壺拐河。在村里很多老年人心目中,茶壺拐河就好似一條“母親河”,承載著他們很多美好的記憶。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一切卻發(fā)生著悄悄的變化。 姚施村村民:“八幾年開始,(河道)都不清淤了,河水也被污染了,水葫蘆把河道都堵了。” 溫嶺市新河鎮(zhèn)姚施村黨支部書記 王吉初:“這條河都是淤泥,可以說見地了,包括村民農作物(垃圾)都亂拋亂放,河里是一塌糊涂,很臟的?!?/p> 借著五水共治的東風。今年的2月,姚施村拉開了茶壺拐河治理的序幕。王吉初身先士卒,帶領黨員、村干部、村民代表們熱情高漲地投入到“治水”中來。 溫嶺市新河鎮(zhèn)姚施村黨支部書記 王吉初:“在河道疏浚當中,我們大概清理了十多次,參加義務勞動。每次勞動,在黨員、干部帶頭的時候大概人數都有二十五至三十人?!?/p> 長約1.8公里的茶壺拐河,河底淤泥深度平均有1.5米,總量近萬立方,這些清理出來的淤泥該怎么處理?在進退兩難之際,農民給水田灌水的小細節(jié)引起了王吉初的關注。大伙一合計,既然資金緊張,不如將河底的淤泥處理一下,吹填到之前被破壞的田地中。 這么一來,原本村里因土壤貧瘠、地勢低洼而無法種植農作物的近18畝土地,也就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溫嶺市新河鎮(zhèn)姚施村黨支部書記 王吉初:“像上半年他們種水稻的時候,沒有放過肥料,稻谷收成很好。下半年也沒放過肥料,西蘭花一大片,別的地方都沒有這么好?!?/p> 原先貧瘠土地煥發(fā)了新機,原先骯臟的河水變清了。兩岸楊柳依依,河內魚蝦成群的景象又得以再現,村民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姚施村村民:“現在村民的積極性都很高,和以前不一樣了,村民每個人都有自覺性?!?/p> 看來,只要有決心,我們的家園就能變得更美麗,曉瑩要為這位村支書點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