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六月二十五,我寫了一篇文章,【我發(fā)現(xiàn)了黃帝時期的文字】,介紹我破譯的【倉頡書】和紅山玉版文字,公開發(fā)在網(wǎng)上。一晃兒,八年過去了,今天六月二十六日,我應該寫點什么,以作紀念,以感謝多年來支持我的廣大網(wǎng)友。
熟悉我的網(wǎng)友,都知道我經(jīng)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黃帝文字是客觀存在的,唐虞文字是客觀存在的,夏朝文字是客觀存在的,它們在甲骨文發(fā)現(xiàn)一百年前,就已經(jīng)存在四、五千年的時間了,這在古代學者幾乎是沒有爭議的,近代出現(xiàn)了疑古派,以胡適、顧頡剛為首的疑古派提出東周以上無史,否認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疑古派在當時是以革新除舊的面目出現(xiàn)的,欺騙蒙蔽了許多人,直到今天,還有學人為其張目,鼓吹炎黃始祖是神話傳說。研究歷史的學人,應該有一個尺度,科學是什么?科學是實事求是,而不是求非,一些人為了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故作驚人之語,以吸引眾人眼球,實屬小技也。
凡是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者,都是腳踏實地,任勞任怨者,實事求是。什么是實事求是,具體到漢字來講,倉頡造字就是實事,【倉頡書】就是求是,倉頡造大篆,倉頡造古文,倉頡造六書,倉頡造漢字系統(tǒng)就是求是,除此之外,則是旁門左道,無稽之談。
黃帝有傳世文字【倉頡書】二十八字,也有出土文字,紅山玉版文字,也有大汶口遺址出土的大口尊上的日月山文字,有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石鉞文字,筆者皆作了破譯。最近筆者又對河南具茨山劉俊峰發(fā)現(xiàn)的黃帝文化遺址中的上古文字,進行了鑒定和破譯,現(xiàn)介紹如下:
一,具茨山,山不在高,有祖則名,有祖則靈,有祖則美。
河南的具茨山,最高峰只有780多米,其它則在500米以上。然而這里卻是黃帝生活、建都、率領華夏民族邁進人類文明的門檻,黃帝讓倉頡造字的地方,這里有很多關(guān)于文字的遺跡。文獻記載:《莊子·徐無鬼》載:“黃帝見大隗于具茨之山?!?/span>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里更明確指出:“黃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圖》于華蓋童子,即是山也?!?/span>《莊子》還有一段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鼻珊系氖?,具茨山上還真有一座崆峒山,一座逍遙觀。 明《河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這里是黃帝的活動中心。
二,漢字產(chǎn)生在黃帝時期。
1,荀子解蔽篇曰: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2,韓非子:自環(huán)者為之私,背私為之公。(《韓非子·五蠹》)
3,李斯《蒼頡篇》:蒼頡作書,以教后嗣。
三人從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倉頡造字的偉大功績。
4,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從垂現(xiàn)象。及神農(nóng)氏結(jié)繩而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官倉頡,名候剛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時,初造書契?!?/strong>
四人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肯定了倉頡造字的偉大功績。
5,《通鑒外傳》記載:黃帝命倉頡為左史,制字,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
6,《墨藪》數(shù)說:“黃帝時卿云常見,郁郁紛紛,作云書?!薄吧訇灰曾B紀官,作鸞鳳書,文章衣服,皆以為象?!薄翱贫窌贫分椫孕?,不知年代,或云顓頊高陽氏所制?!薄案咝潦弦匀思o事,像仙人形書,車器衣服皆為之?!?/span>唐韋續(xù)《墨藪·五十六種書》曰:“夏后氏象鍾(鐘)鼎形為篆,作鍾鼎書?!?/strong>
宋陳思《書小史》亦承此說,曰:“禹因九牧貢金,鑄鼎象物,故作鍾鼎書,象鍾鼎篆?!?/strong>
“陶唐氏因軒轅靈龜負圖,作龜書?!?/span>
7,【正始石經(jīng)】記載:“古文出于黃帝之世,倉頡本鳥跡為字”。
8,《拾遺記》卷一:“黃帝……始造書契。”
三,我新發(fā)現(xiàn)的黃帝文字有哪些?
1,
日月山組合的會意字:崋。凌陽河遺址的象形文字。

日照天臺山遺址的象形文字。
具茨山遺址的崋字:日山組合成的會意字。
崋字:一個崇拜太陽神的民族,這是華夏民族的標志性文化符號,圖騰,文字,被我稱為中華第一字。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都應記住我們是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三皇五帝是我們的祖先,三皇五帝之前還有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等等。
2,
夏字。日照天臺山遺址的象形文字。

具茨山遺址的象形文字,夏字。

3,王字。
具茨山遺址的象形文字,夏字。與日照天臺山遺址的少昊祭天碑的王字一樣。

4,日字,象形文字。一個大圓,內(nèi)有一個圓心。華夏民族崇拜的天神。

5,月字。半圓,華夏民族崇拜的天神。日月之光——崋。

6,田字。農(nóng)田。

7,平頂山?!渡胶=?jīng)》說玄鳥是“四翅鳥類,羽毛呈淡黃色,喜食鷹肉,性暴戾,居于平頂山”。

8,甲金 。

9,三內(nèi)土。

以上我只選了具茨山文化遺址里,部分上古文字,大部分未選進本文,這只是一葉知秋,管中窺豹。倉頡造字絕不是造一個推廣一個,造一批推廣一批,而是完成了整個的漢字系統(tǒng),上交天子黃帝審閱批準,在朝廷內(nèi)外,頒布法令,推廣施行,所以說黃帝時代已有成熟的漢字系統(tǒng),已有成文歷史【倉頡書】和【黃帝內(nèi)經(jīng)】,我期待河南具茨山文化遺址的成篇文字,早日面世。
感謝劉俊峰的偉大發(fā)現(xiàn),感謝劉俊峰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所做出的杰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