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崢嶸歲月中國高鐵與共和國共成長
高鐵是怎樣煉成的?高鐵的開通,改變的不僅是人們的出行方式,更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一張張“國家名片”的背后,是“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是選線設計時的無數(shù)次驗證,是“基建狂魔”的執(zhí)著,更是自主創(chuàng)新的決心。70年,中國高鐵與共和國共成長。 半個世紀的奮斗接力 “許多青年也許不記得成昆線這條代表那個時代的鐵路精神,更忘記了真正工程的困難和老一輩鐵路建設者的曾經(jīng)付出。這條鐵路線應該讓所有鐵路人銘記一生,并且應該讓幾代人都記住。”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小涼山腹地,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從成都到峨邊,一路山路蜿蜒盤旋,老成昆線穿梭在滔滔大渡河中,沿線隧道橋梁交替,這些都是當年鐵道兵巧奪天工的杰作,曾三次參加成昆鐵路建設的中鐵十二局退休職工盧昌錦介紹說。沿著蜿蜒的成昆鐵路尋覓當年鐵道兵英雄們戰(zhàn)斗過的足跡,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地方,鐵路橋的橋墩上還依稀可見當年鐵道兵書寫的豪言: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如今,當年的盤山小道早已大道平坦,當年荒涼的彝家村寨早已人聲鼎沸、馬達轟鳴。 老成昆鐵路是偉大的。曾幾何時,一些外國人得知中國人要在青藏高原邊沿破碎的板塊沖突帶上修建成昆鐵路,毫不掩飾地嘲笑道:“中國人瘋了?!庇械臋嗤踔翑嘌裕骸凹词菇ǔ桑癖┑拇笞匀灰脖厥顾兂梢欢褟U鐵?!比欢?,中華民族就這樣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一部神話。當年的英雄部隊沐雨櫛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雙手和臂膀開辟了這條通往大涼山的“天路”。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作為新成昆鐵路全線唯一一個重難點控制性橋梁工程,位于大渡河下游龔嘴電站庫區(qū)范圍內(nèi)的毛坪大渡河雙線特大橋,雖然只有622.1米卻“重任在身”,它是集深水、高墩、大跨、鄰線施工于一體的“咽喉級工程”,中鐵十二局成昆鐵路項目總工熊小鋒介紹說。如今,新成昆鐵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新工裝、新工藝的使用已成為新成昆鐵路施工的一大亮點。新成昆之路的建成,將是一條“綠色環(huán)保之路”、“智慧致富之路”、“科技領先之路”,再不會有那么多艱難和犧牲。雖然鐵道兵兵種成為了屬于那個年代的獨家記憶,但“成昆精神”正在一代代成昆人的努力下,隨著眼前的雄關漫道,在列車碾過鐵軌的轟鳴聲中,永續(xù)傳承。 從“人海作業(yè)”到“機械化軍團” 
重慶市云陽縣,全長8292米的人和隧道是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鄭萬鐵路重慶段土建9標段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隧道從渝宜高速公路觀音廟隧道下方穿過,施工難度大,環(huán)保要求高,是“在隧道下面打隧道”。 走進隧道,不同以往隧道施工灰塵彌漫、噪音嘈雜的場景,這個洞內(nèi)“很清爽”,機械化施工“武裝到了牙齒”,價值上百萬元的機械“豪車”多了,干活的工人少了,但施工進度卻一點也沒耽擱。中鐵十一局鄭萬鐵路項目經(jīng)理王碧軍介紹說,得益于隧道全工序智能設備,從隧道開挖、噴射混凝土、拱架安裝,直到水溝電纜槽施工,連凈化洞內(nèi)空氣也全部實現(xiàn)了機械化。 鄭萬高鐵重慶段全長184公里,是我國第一條橋隧比超過90%的復雜險峻山區(qū)高鐵,橋隧比高達98.3%,。彭溪河多線特大橋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主墩10號、11號墩橫穿三峽庫區(qū),深水施工,水位漲落差高達30米是他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中鐵十一局鄭萬項目部專門修建了高樁棧橋,“架橋修橋”,甚至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施工仿真模擬,在正式施工前進行“彩排”,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確保現(xiàn)場真正施工時萬無一失。 “基建狂魔”中國智造 
高鐵為什么能跑這么快?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鐵四院)的專家給出了答案:火車跑得快,與車況、路況等因素息息相關。鐵四院副總工程師文望青介紹,武廣高鐵,橋梁占比42%;京滬高鐵,橋梁占比80%;滬杭高鐵,橋梁占比92%……在不斷延伸的中國高鐵中,一座座大橋巍峨矗立,挺起了中國的脊梁,成為“安全”與“顏值”擔當。 走進鐵四院,參觀橋梁院智慧橋梁研究中心,記者發(fā)現(xiàn)高鐵橋梁技術已經(jīng)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困擾多年、在高速鐵路大跨度橋上鋪設無砟軌道的技術難題,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智慧勘察設計、智慧建造、智慧管養(yǎng),這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如今,中國的高鐵已經(jīng)跑在了世界最前面。未來高鐵還能跑多快?2016年,新版《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正式發(fā)布,提出構建“八縱八橫”為主骨架的高速客運網(wǎng)。鐵四院副總工程師靖仕元表示,中國正在研發(fā)的時速400公里可變軌高速列車,可在世界各地不同軌距和基礎設施標準軌制的軌道上運行,滿足跨國運輸需求,有效提升“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互聯(lián)互通水平。此外,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將為乘客提供更好的體驗;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貨運列車也計劃于今年底下線。 星光不負趕路人。作為21世紀中國的“新四大發(fā)明”之首,在一代又一代高鐵人的努力下,高鐵這張“中國名片”必將在共和國成長的道路上越擦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