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最慫不過中年人”,到了中年,已經(jīng)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資本,愈發(fā)覺得時光的可貴,也很少有時間再去瘋狂的玩樂,因為家庭與責任,讓你不得不扛著擔子,咬著牙,繼續(xù)努力。 在這個年紀里,你應(yīng)該做到晚清重臣曾國藩的“人生六戒”,不要在奮斗之中誤入歧途,更要懂得為人處世的哲理,如此一來,方能過得輕松快樂。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天上從來都沒有掉餡餅這樣的好事,你要遏制住心中的貪欲,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長久獲得利益的,這不是毒藥就是圈套。眾人擠破頭都想去的地方也別去了,競爭激烈不說,更可能早已沒了價值。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人到中年,應(yīng)放開心胸,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個小缺點,就忘記了別人還有很多優(yōu)點,更不要因為一點小恩怨,就忘了別人的大恩。
可我們一定要有一顆包容之心,不能夠忘恩負義,更不要落井下石。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那些經(jīng)常談?wù)搫e人短處的人,其實是在掩飾自己的短處,同樣的,那些夸耀自己長處的人,其實是在嫉妒別人的長處。 歷史上類似的事情有很多,就比如楚懷王麾下嫉妒屈原的上官大夫。 上官大夫想爭得懷王的寵幸,所以處處詆毀屈原,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就使了一計想要強行更改,屈原不贊同。 上官大夫便在懷王面前進讒言,他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strong> 懷王聽后,非常生氣,慢慢疏遠了屈原。 上官大夫這種人就是典型的小人,說別人的短處、詆毀別人,以此來抬高自己,在人生中對于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情,都應(yīng)該避而遠之。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凡是涉及到利益的事情,都不能自己獨占,這樣早晚會引火上身,而謀劃事情之時,則要慎之又慎,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畢竟人多口雜。 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不愿意與有功之臣及部下,分享所得的利益,結(jié)果那些賢臣良將都跑到了劉邦那邊。
數(shù)量并不等于質(zhì)量,“眾謀而泄”的道理諸位都要清楚,在商議大事時,哪怕是一個人也要比一群人更加合適。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懶惰是平凡人的墳?zāi)?,驕傲是有才之人的墳?zāi)埂?/p> 曾國藩并不是屬于有才之人,相反,他天資魯鈍。 但是能夠支撐他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千古第一完人的,就是這種克服懶惰的精神。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做大事,見識才是最重要的,才華反而居第二,你沒有高遠的見識如何能夠辦大事呢? 而想把一件事給做成功了,就不僅僅需要人的謀劃,還要看天意,古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好比赤壁之戰(zhàn)的諸葛亮,沒有那一股東風,這場大火一定燒不起來。 曾國藩貴為晚清朝廷的柱石,他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就比如這教人們?yōu)槿颂幨赖摹叭松洹?,人到中年,當記住這6點,方能不吃虧,活得輕松。 ——編輯謫仙 書法家馮濤先生手寫真跡《曾國藩六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