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shù)原著,也是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xué)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易經(jīng)中道出這九種人生“失態(tài)”,讓人領(lǐng)悟:其實只有多一點自律,等你回顧人生時,方能少一些悔憾。 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別是在高興的時候,其實那時的心態(tài)是善而良性的,因為希望傾訴,所以不吐不快;因為希望分享,所以廣而告之。 但是,心可以亢奮,話仍要沉穩(wěn)。因為,說出去的話,再也不能收回。 大怒易失禮 這一條比較常見,一旦怒從心頭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會訴諸肢體動作,遑論禮節(jié)?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源頭解決:制怒! 大驚易失態(tài) 如同曹劉論天下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很難。 還記得甄嬛傳中選秀的一幕,站在甄嬛身邊的秀女因為受到驚嚇而殿前失儀就被賜花永不留用。 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tài)?這里的理解就是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大哀易失顏 這里的顏,我想不光是指顏容、儀態(tài),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tài)。 也就是說,面對種種哀傷甚至哀痛,在宣泄過心底的苦與慟之后,需要節(jié)制,需要順變,需要向前,別讓頹廢從此左右自己。 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在高興的時候,往往覺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悅目的。 而就在此時,分辨的功能往往會被削弱,思考的邏輯往往會被淡化。于是,失察也就乘虛而入了。 大懼易失節(jié) 恐懼或誘惑(誘惑與恐懼往往是一體的)之下,意志不堅的人會失去原則與底線。 此時,真正的猛士會抬頭、直面,真正的勇士會堅定、堅持。 大思易失愛 想法不要瞻前顧后,思慮不要過于繁復(fù),全心付出,愛就愛了。 大醉易失德 所謂大醉易失德,無非反映在言語與行為,大醉之時,其言往往會多妄語、綺語,其行往往會多出格、差池。 自己覺得是一時之為甚至完全不記得,但不排除別人會暗記于心,并以此來做出判斷。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傷身,更易失德。 但有種情況我覺得不在此列,就是酒后知己的真心,因為那只限于對話的雙方,對他人是無害的。 大話易失信 不輕諾,諾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 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與能量。 《周易》提醒人,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關(guān)鍵時刻,否則容易失形。 人生百態(tài),若為了這些失形失了分寸,自是會惹人悔恨。 想看更多易經(jīng)小知識?關(guān)注公眾號“四書五經(jīng)賞析”,每天為你呈送《易經(jīng)》、《論語》等四書五經(jīng)賞析,更多《道德經(jīng)》、《鬼谷子》等經(jīng)典國學(xué)賞析奉上! 一個字道出《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和《中庸》的精髓 關(guān)注“四書五經(jīng)賞析” 每天與您共賞 四書五經(jīng)之精華 中華傳統(tǒng)之瑰麗 微信號:四書五經(jīng)賞析 英文ID:sswjs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