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甘草湯出自《傷寒論》,該書 中說:“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 之。” 本方治療心律不齊等心臟疾患療 效確實(shí),屢試不爽。一般服用20~30 劑,可收良效。 藥用:炙甘草、生地、黨參各15 克,阿膠、桂枝、麥冬、麻仁各10 克,生姜3片,大棗6枚。水煎服,每 日1劑,2次分服。 大便溏去麻仁,加 酸棗仁;心悸加龍齒、朱砂;病毒性 心肌炎邪盛加黃芩、公英、大青葉。 心氣虛者,去麻仁、阿膠、生姜,加 人參、黃芪、五味子;心陽虛者,去 麻仁、阿膠,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 附片5克;心陰虛者,重用生地、麥 冬,再加玄參;心血不足者,加當(dāng) 歸、赤芍、丹參;心痛甚者,加丹 參、元胡、赤芍、三七等;瘀血阻滯 者,加丹參、三七、元胡、郁金、檀 香。 提醒:服用須咨詢當(dāng)?shù)刂嗅t(yī)師,根據(jù)體質(zhì)辯證用藥!勿私自服用! 病案1 李某某, 男 ,27歲。心慌,氣 短,胸悶,乏力,心律不齊,睡眠不 好。診斷為胸痹。用炙甘草湯加味治 之。 方藥:炙甘草、黨參、阿膠、生 地、丹參、夜交藤各15克,龍骨、牡 蠣各50克,炒棗仁20克,黃連、桂枝 各10克,肉桂、干姜各5克。每日1 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連用10 劑。 體會:該患者主要癥狀是脈結(jié) 代,心動悸,故用炙甘草湯治之。兼 證為睡眠不好,因心主神明,心氣 虛,故失眠多夢。方中加丹參、夜交 藤、炒棗仁,加黃連、肉桂(名交泰 丸)寧心安神。 病案2 劉某,女,35歲。心慌,氣短, 胸悶,乏力,心律不齊,晚上頻發(fā)。 胸痹。診斷為:胸痹。用炙甘草湯加 味治之。 方藥:炙甘草、太子參、阿膠、 生地、苦參、全栝樓、當(dāng)歸、丹參、 麥冬、五味子、川芎、黃芪各15克, 龍骨、牡蠣各50克,桂枝10克,干姜 5克。用法同前,連用10劑。 體會:該患者主要癥狀是脈結(jié) 代,心動悸,故用炙甘草湯治之。晝 為陽,夜為陰,夜間頻發(fā),心陰不足 也,心陰心陽不相接續(xù)也。故重用太 子參、阿膠、生地滋心陰,佐以桂 枝、干姜以溫心陽,陰陽共理。方中 加丹參、麥冬、五味子名曰生脈飲 者,養(yǎng)心神、補(bǔ)心力也。加四物湯、 當(dāng)歸補(bǔ)血湯,氣血雙補(bǔ),龍骨、牡蠣 攝斂心氣,苦參、栝樓寬胸理氣。尤 其是苦參,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該藥有抗 心律失常的作用,用以為主治療室性 早搏取得了較好療效。諸藥合而為 方,巧妙配合,藥癥合拍,故收捷 效。 病案3 韓某某,女,56歲。心慌,氣 短,口苦咽干,胸悶,乏力,心律不 齊,睡眠不好,全身浮腫,晨起尤 甚。診斷為:胸痹。用炙甘草湯加味 治之。 方藥:炙甘草、沙參、太子參、 阿膠、全栝樓、麥冬、五味子、黃 芪、丹參、茯苓、白術(shù)、柏子仁各15 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干姜5 克。用法同前,連用10劑。 體會:該患者主要癥狀是脈結(jié) 代,心動悸,故用炙甘草湯治之。兼 證為睡眠不好,心氣虛弱之故也,故 加生脈飲(丹參、麥冬、五味子)、 柏子仁寧心安神。全身浮腫,水液代 謝失常也,故加苓桂術(shù)甘湯(茯苓、 白術(shù)、桂枝、甘草)溫陽利水也???干舌燥,陰液不足也,故加沙參、重 用生地、栝樓,以滋陰潤燥也。 服10劑后,癥狀緩解,又服10 劑,諸癥消失。原方加量,制成丸 藥,服用1個(gè)月,病未再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