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一分錢能買兩顆糖的時代,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發(fā)行了第三套人民幣,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第三套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時,全套價格就被炒到七八百元。 隨后隨著人民幣收藏之風逐漸形成,其價格便一路上揚,2005年年初時,價格已漲到1300元左右,而現(xiàn)在全套全品價格已漲超5萬元。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第三套人民幣的收藏價值。 存世量小,以稀為貴 由于2000年之前,因為大家的收入水平不高,再加上收藏意識不強,有意或無意留存下來的第三套紙幣數(shù)量是少之又少。 進一步打破了邊框式設計思想 輔幣除最初設計的棗紅色1角券仍保留了變形的底邊框外,全部取消了邊框,成為開放式構圖。這樣,在較小的票面上顯得畫面開闊、深遠。 色彩豐富,畫面美觀 第二套人民幣由于印刷技術所限,基本上是單色的,這樣的票面既不夠美觀,也不利于防偽。第三套人民幣的票面除了有一個基本色調外,還采用了多色印刷技術,這就使得畫面色調活潑、豐富,又提高了防偽性能。 增設了壯文,調整了四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制位置。 四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印制位置也根據(jù)票面圖案布局進行了重新調整。 如今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幣在市場已經難尋芳蹤,第三套人民幣為人民幣收藏市場上的主流,由于目前其未出現(xiàn)第一和第二套人民幣收藏價格的高位水平,因此第三套人民幣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同時,目前市場中第三套人民幣已經出現(xiàn)偽幣,尤其是價值較高的染色改號的背綠、背水,還有車工、棗紅,收藏愛好者在收藏時還需擦亮雙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