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云南的游客,總要尋著去昆明市區(qū)的地標性建筑“金馬碧雞坊”前拍照留影。 到了楚雄大姚才知道,金馬碧雞的傳說最早出自這里。 “金馬碧雞”傳說在哪? 昆明人普遍認為,西山碧雞山,古代日出時有碧雞起落,因而得名;滇池有神馬金馬浮出,飛落昆明東邊的金馬山隱沒,所以昆明東山叫金馬山。 而大姚人則相信,金馬碧雞的故里其實在大姚,金馬碧雞是從這里的三潭大峽谷飛出去的。 大姚的傳說并非空穴來風,大姚縣文體廣電局副局長席仕順介紹,漢代史學(xué)家班固所編著的《漢書·邦祀志》中有確鑿文字為證:“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譴議諫大夫王褒奉使持節(jié)而求之”。 早在漢宣帝年間,一個聲震朝野的民間神話,神乎其神從蜻蛉河畔飛出:在蜻蛉縣城的東方,有一座云遮霧繞、縹緲如仙山瓊島的禺同山。每當云開霧散,晴空麗日的時候,青翠山色直插藍天白云間的禺同山上,人們往往能看到光彩奪目的金馬一匹、碧雞一只,它們在山中自由自在地徜徉。大姚人認為,金馬碧雞的誕生地,并非昆明滇池周圍的金馬山碧雞山,而是滇中腹地蜻蛉河畔的禺同山。古時的禺同山就在如今的三潭瀑布大峽谷一帶。 為一睹這塊神奇土地的真容,清早,我們行駛24公里的車程抵達三潭瀑布大峽谷。 下車沿著長滿松柏的陡坡開始攀登,水聲越來越大,行至山頂,震耳欲聾的三潭瀑布映入眼簾。 從懸空的三潭高空觀景臺俯視潭底,高約450余米,贊嘆壯觀之余陡峭的地勢不禁讓人顫栗。 席仕順指著瀑布說:“看,那邊,三潭瀑布的發(fā)端是那條蜻蛉河?!彬唑群哟┰狡綁?,穿過峽谷,至下游的雙溝陡壁上飛流直下,形成了壯麗的飛瀑奇觀。 其實三潭瀑布不僅僅有三個潭,它其實是一個瀑布群,在不足4公里長的河道內(nèi)共有33級瀑布。 所謂三潭,是指瀑布群中落差最大的三級瀑布,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以上游至下游為次序,第一級高19米,第二級高121米,第三級高82米,三級瀑布渾然一體,分別形成三個深潭,它被稱為西南第一高瀑。 在瀑布東邊有個長滿粗壯高大橄欖樹的山坡,大姚的彝族山歌唱著,“送妹送到橄欖坡,摘把橄欖妹揣著;吃個橄欖喝口水,橄欖回甜想小哥”。 放眼望去,大峽谷東西兩邊的山上,密布杉松、云南松、水冬瓜樹??梢韵胂?,朝陽出,或者夕陽西下時分,兩山碧綠蒼翠、金光萬道,也許真的讓人恍惚以為有碧雞升騰起落,金馬騰空而起。 傳說的演變 大姚的“金馬碧雞”是如何飛到昆明的,楚雄少數(shù)民族作家米切若張為此考證過。 北魏時期,金馬碧雞的傳說日趨完善,《水經(jīng)注·淹水》里說:“東南至蜻蛉縣……縣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馬、碧雞,光景倏忽,民多見之?!被蛟S是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一樁欽差事務(wù):漢宣帝派出王褒持節(jié)而往,招“金馬碧雞”回朝復(fù)命。 公元765年,唐代中期,南詔王閣羅鳳派其子鳳伽異,在昆明筑拓東城。后來,云南政治、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昆明。 從洱海到滇池,南詔王閣羅鳳、鳳伽異父子從必經(jīng)之地姚州帶走了“金馬碧雞”的傳說。 金馬碧雞從蜻蛉(大姚)飛到昆明(拓東城),而且由禺同山一母同胎所生、相親相伴的神秘靈物,變成滇池兩岸兩座遙相對望、至今永遠不得親近的真實山岡——金馬山、碧雞山。 最后,我們在大姚縣城找到了近幾年新建的“金馬碧雞”牌坊,南城門名為“金馬”,北城門名為“碧雞”,牌坊不大,雖不及昆明的牌坊宏偉、精致,但在小城中也顯得尤為特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