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籃子里裝著一只螃蟹,那么那只螃蟹將可以非常輕松的爬出來。而一旦在籃子里放上幾只螃蟹,那么,就沒有一只螃蟹能夠爬出籃子了。究其原因,是因為螃蟹們永遠在扯著頭頂螃蟹的后腿。 這就是“螃蟹效應”。 不光螃蟹如此,人類社會更是如此。而且比起螃蟹,人類在這方面更是不遑多讓。 在某些二流學校里,學生們普遍都不學習,但假如此時突然有一個學生開始奮發(fā)圖強拼命學習,那么其他學生很有可能會對他嘲笑、侮辱、乃至暗中使絆;在某些企業(yè)和機構中,人們普遍尸位素餐混日子,假如有一個人突然開始拼命努力工作了,那么他將很可能會遭到同事的孤立、排擠、乃至打壓;假如一個窮人突然中了彩票,那么等待他的大概率不是親友的恭賀,而是某些“親朋好友”如同鯊魚聞到鮮血一般的圍獵,直到他變得比中彩票前還要貧窮。 這種扯后腿的動機其實十分容易理解:一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只有兩種方法,要么自己變優(yōu)秀,要么其他人變弱。既然自己已經無法變得優(yōu)秀,那么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拼命扯優(yōu)秀者的后腿了。 畢竟,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正如一句話所說:“這世界上除了至親,沒有任何人會為了你的優(yōu)秀而高興,在你成功時,每個人都想把你拖下深淵。” 那么假如一個人運氣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碰到那些扯后腿的事情呢?是不是他就可以成就一番偉業(yè)呢? 不,根本沒這么簡單。因為即使是至親,即使是真心關心你的人,也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扯你后腿。 就如同一般汽車有5個檔位,檔位越高,速度上限也就越高。在你小時候,你的至親是3檔,這時的你時速幾乎為0,至親的關心,自然會成為你的助力,能讓你快速加速。而當你長大,接受教育獲得巨大提升,你已經有潛力達到時速200公里時,你的至親卻因為缺乏足夠教育,還是處在三檔,這個時候的他們,反而會成為你的阻礙,只會讓你不停減速,無論你如何拼命努力踩油門,也只能被迫減速到100公里。 這就是鳳凰男的故事:一個寒門貴子,終于通過讀書,眼看就要完成人生逆襲,前途無量。但是,他的窮親戚們卻時常需要他抽出精力頻頻關照,而且他無法拒絕。因為他是他們艱苦萬分而養(yǎng)育成人的,養(yǎng)育之恩讓他如何拒絕? 于是,無論寒門貴子讀書時有多么拔群,正如我在《以大多數(shù)人的境況之惡劣,根本沒有資格談努力》一文中詳細過的:因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保持長時間的專注,而“鳳凰男”被家族瑣事拖住,精力已經在瑣事中消耗殆盡。于是,他的一生,就注定了無法取得巨大成就,只能終生被經濟壓力所困,最后泯然眾人,同樣成為疲于奔命的小市民。 這種悲劇,歸根結底,是源于社會價值觀的撕裂。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下,由于資源分配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必然會導致不同地區(qū)和環(huán)境的人的信息來源有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在學習和不學習者之間,還會進一步急劇擴大,這就會進一步導致“新人”和“老人”之間無法調和的價值觀差異。 而要徹底解決這種悲劇,就只能讓每個公民都擁有相似的資源和知識水平。這顯然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至少從目前看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所以,如果一個寒門貴子想要真正做的“逆襲”,就只能付出無比巨大的代價(能否成功還是兩說)。而且這種代價,遠遠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最典型的例子:四次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的劉備) 歸根結底,作為普通人,我們務必要正確認識所謂的“功成名就”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這絕不僅僅是數(shù)學題 “一加一等于二”這么簡單,更不是某些雞湯中簡單的“只要…就會”。假如一個人真的選擇跟著雞湯盲目拼命,那么最后留給他的,只能一無所得的痛苦和怨氣。在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盡最大的努力做好當前能做的一切。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盡人事、聽天命、不給自己留遺憾,實際上就已經是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最大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