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無意間捧紅了幾位古詩詞倒背如流的中學生,他們都是酷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小學霸。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課外未必學有余力背古詩。尋找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課內(nèi)教好古詩詞首先是教師的責任。 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背誦古詩文70余篇,這無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但是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仍停留在應試教育層面,沿用“摳字詞、解詩意、談中心”的模式,把韻味濃郁的古詩詞搞得枯燥無味,古詩文蘊含的美感也被解剖得支離破碎。在教學中,我嘗試運用“情、讀、品、悟、拓、用”古詩詞教學“六步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情——導情入境 古詩教學“入其境”,才能 “會其意”“悟其神”。導情入境的手段五花八門,如伴樂、歌曲、視頻、動畫、圖片、文字等多媒體課件,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篇目,選擇有效的手段。 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一課時,不妨煽情一點。先出示圖片,同時播放《送別》背景音樂,教師解讀:“元二出使安西,好友王維傷感送別,深情贈言‘朋友,干了這杯酒吧,出了陽關,就沒有朋友了?!贝饲榇司埃軐W生快速帶進古詩。 讀——讀出韻味 晉朝陳壽曾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指在反復的誦讀中,自然能領會詩意。帶領學生學習古詩詞亦如此。 初讀正音。通過查字典、找資料、同桌互助等方式讀準字音。如《夜書所見》“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中的“挑”,知道讀tiǎo的學生很少,幾乎都讀成了tiāo。再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的“見”(xiàn),全班學生都讀成了jiàn……讓學生通過各種手段讀準字音,在讀中發(fā)現(xiàn)并糾正錯音,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 讀出節(jié)奏。以七言詩為例,古人誦讀時一般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等節(jié)奏劃分,或按“平長仄短”的方式誦讀。學習時讓學生在書上劃出節(jié)奏,或者通過錄音及教師范讀的方式引領學生體會詩詞節(jié)奏,有助于理解詩意。 伴樂讀。在課堂上,適當運用輔助性音樂,效果奇妙,易入情入景。如《伯牙絕弦》伴上《高山流水》作背景音樂,《出塞》伴上《送別》作背景音樂,《江南》伴上輕柔舒緩的《天空之城》鋼琴曲……在伴樂誦讀中,別有一番韻味。 伴畫讀。教學《憫農(nóng)》一詩時,用課件展示“農(nóng)田耕作圖”,將農(nóng)民在炎炎烈日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情景呈現(xiàn)于眼前,讓孩子們自然懂得了尊重勞動、珍惜糧食的道理。 品——解詞明意 古詩詞言簡意深,需要細細地讀,慢慢地品。 緊扣“詩眼”“文心”,把握詩脈,理解全詩?!霸娧邸笔窃娫~中畫龍點睛的關鍵字。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綠”,杜甫《春夜喜雨》的“喜”,白居易《憶江南》的“憶”等,這些關鍵詞都可視為“詩眼”。 增詞減句,改編變形,品出別種韻味。在學習詩詞過程中,不妨嘗試字句的加減,換一換,比一比,從而體會其中的美感。如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泵鑼懥肃l(xiāng)村春天的美景和孩子們放學后放風箏的情景。我引領學生用“減一減”的方法改寫,有的學生改編成“二月天,醉春煙。歸來早,放紙鳶?!币皇酌涝?,瞬間改編成一首絕妙的好詞! 捕捉情境,品悟詩詞的意境。在古詩詞教學中,用“故事欣賞法”“散文描述法”“配圖激趣法”“配樂熏陶法”等,引導學生根據(jù)詩詞所蘊含的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 比如《回鄉(xiāng)偶書》,可采用“故事欣賞法”教學。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故事:當賀知章還是小孩時就離開家鄉(xiāng)求學,學有所成后在京城當官,年老退休時才回家鄉(xiāng)安享晚年。幾十年離家,他的鄉(xiāng)音雖然沒有改變,但鬢角的頭發(fā)已經(jīng)變得稀少了。孩子們都不認識他,笑著問他是從哪里來的。在這個故事中,學生既可以感受到賀知章的詼諧,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傷感。 悟——悟出意境 悟指感悟、領悟。詩是語言的藝術,好的詩詞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悟是關鍵。 通過畫面再現(xiàn)形象。不少古詩詞宛如一幅幅富有意趣的畫。葉紹翁《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將滿園紅艷艷的杏花呈現(xiàn)眼前。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展示出一幅冰天雪地寒江孤寂的冬日畫面。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泉水、樹陰、小荷、蜻蜓,一幅初夏自然風景圖躍然紙上。 通過想象填補留白。通過啟發(fā)想象,填補詩句的含蓄與跳躍。如《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敝宦勓哉Z之聲,不見問答之人。這是詩人為讀者留下的再造條件。教師需發(fā)掘教材的內(nèi)涵,深入詩境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皢栒吆稳??為何而問?”讓學生在想象中填補空白。 拓——拓展延伸 拓展了解詩人的生平及時代背景。《七步詩》作者曹植,從小聰明過人,哥哥曹丕妒忌其才華,怕被奪位,設計逼害,命曹植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與兄弟主題有關的詩。了解詩人的生平及時代背景,對詩的了解自然容易了。 拓展閱讀詩人的其他作品。教學陸游《示兒》之后,拓展講解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敖┡P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痹娙嗽趬糁腥該鷳n邊疆戰(zhàn)事,死前更是牽掛國家安危。這樣的拓展,讓學生能更深地理解陸游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圍繞主題進行拓展。同為明月,不同詩人有不同的寫法。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nbsp;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寫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寫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在教學與“月”有關的古詩詞時,可以拓展到相關詩句,對比講解,有利于拓寬學生思路。 用——場景活用 在理解和積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現(xiàn)代語言環(huán)境中活用古詩詞,古今結合,賦予詩句全新的表達。 教師不妨設計一些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活用詩句。比如,當某位同學學習不努力時,我們可以這樣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碑斘覀冋驹谏衬?,看到緩緩下沉的落日時,會想到那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應用“六步法”在課堂上教授中國古典詩詞,學生容易體會到古詩詞情境交融的意境,領略到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很多學生因此由衷地愛上了古詩詞。 (作者:敖杏桃,單位: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qū)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