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漢語字典,1953年10月初版。2016年0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紀錄機構在倫敦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缎氯A字典》歷經(jīng)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十余次大規(guī)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截至兩項紀錄統(tǒng)計的計算時間2015年7月28日,全球發(fā)行量共達5.67億本,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漢語學習的必備工具書。 漢字是形、音、義三者的結合體,字典作為語言文字的工具書,基本的功能就是正形、正音和釋義。在中國古代,解釋文字的著作被泛稱為“字書”(包含字典和詞典)。 有記載的最早一部字書是早已失傳的《史籀篇》。現(xiàn)存的古代字書中,最早的是《爾雅》,其成書大約于戰(zhàn)國至西漢初年,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匯,應屬于詞典類。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對字義、字形、字音進行全面詮釋,系統(tǒng)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同時許慎也是采用部首編排法的第一人。第一個以字典為書名的是清代的《康熙字典》,由清朝張玉書等30人花了6年時間編成。具有注明讀音、解釋字義和用法的工具書,收字47000余個。民國時期相繼出版過《辭源》、《辭通》、《辭?!罚约爸袊筠o典編纂處編寫的《國語辭典》等。1931年出版的《王云五小詞典》由王云五編寫,采用王云五本人發(fā)明的“四角號碼查字法”。這種查字法檢字速度很快,一度被廣泛使用。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急待出版一部反映新時代特色的、文字普及型的小型辭書。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葉圣陶提名,調時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籌建主持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辭書編纂機構“新華辭書社”,著手《新華字典》編寫工作。 新華辭書社于當年8月正式成立,起初僅魏建功和蕭家霖兩位,最多時十多個成員,直屬于出版總署編審局,葉圣陶先生兼任局長。1950年12月1日,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葉圣陶先生任社長;新華辭書社轉隸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轉隸教育部,新華辭書社改稱人民教育出版社辭書編輯室。1954年11月21日,又轉隸文化部出版局。1956年7月1日,新華辭書社并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 新華字典》是以“伍記小字典”的《編輯字典計劃》為體例藍本進行編纂的。編輯計劃的體例總結為:一、根據(jù)語言學原理,用科學方法,就實際語言現(xiàn)象編定;二、以音統(tǒng)形;三、以義排詞;四、以語分字;五、以用決義;六、廣收活語言;七、由音求字;八、由義選詞;九、適合大眾;十、精選附錄。后來,這十大特色被進一步歸納為“以音統(tǒng)字、以字統(tǒng)義、以義統(tǒng)詞”12個字,成為了編寫《新華字典》的總體例。 葉圣陶直接組織和領導新華辭書社的工作,并且親自對《新華字典》的內容進行逐字逐句反復修改和訂正。參加整個《新華字典》編纂工作的先后有魏建功、蕭家霖、孔凡均、李九魁、張克強、張廼芝、李伯純、劉慶隆、朱沖濤、王蘊明、游禹承,杜子勁、趙桂均、李文生14位專家。王力、游國恩、袁家驊、周一良等著名學者都參與了修訂。終于1953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營業(yè)許可證出字二號)、1953年12月北京新華印刷廠第一次印刷、新華書店發(fā)行。第一版《新華字典》依音序排列,由魏建功題寫書名,大64開本,正文700頁、附錄132頁、檢字表46頁,印刷字數(shù)690600,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科繪制了插圖。因其內容豐富,釋義準確、簡明實用、圖文并茂,被詞典專家稱之為當時的一本小百科全書。附錄中收錄的注音字母表、出版總署1951年9月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中國歷代紀元公元紀年表等,都與今天的《新華字典》類似。 《新華字典》1953年版半年多即銷售一空。此期間,應方言區(qū)讀者的要求,趕寫了《筆形部首檢字表》的補充說明小冊子,隨書贈送。1954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依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在使用漢字字典時,音序檢字與部首檢字兩種體例各有特點,一個便于查,一個便于找。對查不認識的字,適合用部首檢字,對于找不會寫的字,則音序編排更方便。后來的版本中采用音序和部首兩種檢字法并存的排法。 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問題學術會議召開;12月,文化部、中國文改委發(fā)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6年1月,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2月,中國文改委發(fā)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為貫徹會議精神和這些法規(guī),新華辭書社于1955—1956年又以音序本為基礎進行了一次全面修訂。1956年7月1日,新華辭書社并入中國科學院語言所;此次修訂的《新華字典》交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稱為商務印書館1957年新1版。 《新華字典》是中國辭書史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部字典。被專家們評價為是我國現(xiàn)代漢語字典的里程碑式的開山之作?!缎氯A字典》是我國第一部完全用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使推行書面語言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進程,通過字典的形式得以確立和推廣?!缎氯A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以實用性、簡明性和規(guī)范性的鮮明特點,成為廣大讀者最可信賴的辭書之一。 第一版《新華字典》出版于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時代,小字典的編纂也是新中國、新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肩負了規(guī)范現(xiàn)代漢語的職責,同時也乘擔了掃除文盲的使命。成為億萬群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為我國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1964年進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對國民文化素質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結果顯示: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jīng)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億多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應該說能出現(xiàn)這樣重大的變化,《新華字典》功不可沒。 編寫辭書不比寫學術論文,除了須講究科學、準確外,還須講究系統(tǒng)、平衡和簡明。特別是對于字典的正音和釋義,更不同于理工類工具書的編輯?!缎氯A字典》初稿1951年夏完成,葉圣陶先生看后認為,“辭書社所編字典尚非敷衍之作,一義一例,均用心思。唯不免偏于專家觀點,以供一般人應用,或嫌其繁瑣而不明快。深入淺出誠大非易事也?!彼匀~老感嘆:“編撰之事確亦至難,每改一次,以為無病,而他日重看,又見疵颣,欲求精審,談何容易?!庇谑?,反復征求意見、反復修訂,歷時三年到1953年夏才終于殺青。 《新華字典》已經(jīng)走過了65 年的歷程。從1957年商務新1版開始算起,《新華字典》已是第11版。算上人教社1953年和1954年的兩個版本,以及1965年未曾公開發(fā)行的版本,《新華字典》已經(jīng)累計修訂13次,出版過14個版本,重印過兩百余次。《新華字典》是世界上發(fā)行量最大的辭書,同時也是中國辭書史上修訂次數(shù)最多的辭書。字典中由字而組詞、由詞而舉例句,十多個不斷修訂的版本不僅體現(xiàn)了語言文字的變化,也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征,折射著各種理念的更新?!缎氯A字典》以為人民群眾學習文化、普及基礎教育服務的編纂初衷,不斷充實和修訂的字典內容,黨和國家的重視和一代代編纂、出版人員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成就了這本小字典旺盛的生命力和舉世矚目的地位。
各種不同版本的《新華字典》 1951年4月,新華辭書社部分工作人員在原出版總署院內合影。 附1:《新華字典》歷次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3年10月初版 1954年第2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 1957年6月商務新1版 1959年5月第2版 1962年7月第3版 1965年第4版 1971年6月修訂第1版(這一版單獨稱為修訂第一版,通稱1971年修訂重排本) 1979年12月第5版 1987年12月第6版 1990年2月第7版 1993年7月第8版 1998年5月第9版 2004年1月第10版 2011年6月第11版(最新版) 第11版修目錄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jié)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表 部首檢字表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表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字典正文 附錄 漢語拼音方案 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 我國歷代紀元簡表 我國少數(shù)民族簡表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 及省會(或首府)名稱表 世界各國和地區(qū)面積、人口 首都(或首府)一覽表 計量單位簡表 地質年代簡表 節(jié)氣表 元素周期表 附2:網(wǎng)絡在線新華字典 有在手機和個人電腦兩種應用環(huán)境。 在線新華字典的檢字方法多樣:含漢字拼音、部首、筆畫、組詞、組句、筆劃數(shù)、筆畫順序、五筆字形編碼等 以收錄字詞、百科知識以及各種人物等類似于百科全書的網(wǎng)上查詢工具。和普通的字典相比,它涉及的范圍更廣泛,領域更廣闊,不受行業(yè)等因素的限制。在線新華字典因其方便實用快捷從而使其成為網(wǎng)友使用最多的工具字典。 在線新華字典,收錄漢字的讀音、字源字義、典故出處、常用詞組舉例和英文翻譯等。 詞語查詢方式分為:以某字詞開頭或包含某字詞,兩種方式,方便快捷。 成語辭典提供成語的漢語拼音、釋義、出處、示例資料;輸入單個漢字,可查詢含有該字的所有成語;酌量收錄了日常生活中的熟語與慣用語。 還有詩、詞、曲、賦類;電腦網(wǎng)絡類: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計算機類詞匯;各類科學自然、數(shù)、理、化,還包括生物、醫(yī)療、藝術等類詞匯。 附3:魏建功簡介 魏建功(1901年11月7日—1980年2月18日),字國光,出生于江蘇省如皋縣,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早期開拓者之一,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的奠基人,為中國的語言教育、文字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九三學社第三、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50年,從北大中文系主任卸任,組建新華辭書社并任社長,開始主持編纂《新華字典》,于1953年10月出版。 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會12名委員之一,兼文字整理組副主任,進行《漢字簡化方案》的制訂工作。 1954年,被推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決定組成的“七人小組”成員,具體主持《常用字簡化表草案》第五稿的修訂。 1980年2月18日因病故去,終年79歲。 附4:“伍記小字典” 1948年底至1949年,魏建功約請語言學家金克木、周祖謨、張克強、吳曉鈴一起,商討編撰一本屬于“新中國”的字典。他們認為,字典是普及語言文字的工具,關注字典就是關注中國的前途,因此這是一項有益于普及教育的工作,也是一項新的試驗,必須要當做一項事業(yè)來努力進行。 五位同仁開始了這個新的試驗工作。魏建功想到門外“王記腳行”的名字,說我們五個人不就是“伍記”嗎?我們的字典就叫“伍記小字典”。“伍記小字典”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附5:四角號碼字典 第一部四角號碼字典是《王云五小詞典》,由曾主持商務印書館多年的王云五編寫,出版于1931年。四角號碼字典就是以四角號碼查字法編輯的字典?!八慕翘柎a查字法”是王云五發(fā)明的,1928年(民國十七年)經(jīng)當時的全國教育會議通過,并由大學院(后來中央研究院的前身)通行全國推廣。 這種查字法易學易用,檢字速度很快,一度被廣泛使用。新中國成立后以四角號碼檢索的辭書也有多次出版,如《四角號碼新詞典》已有10次修訂、總印數(shù)700萬冊以上。其檢字歌訣:“一橫二垂三點捺,叉四插五方塊六,七角八八九是小,點下帶橫變零頭”為王云五的學生胡適所編。當然這種查字法最大的缺點就是類似于音序檢字法一樣,對于不會寫的字不易查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