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壓力。不管是工作、生活、交際、戀愛還是經(jīng)濟,它們都可能給你帶來壓力。適當?shù)膲毫κ呛玫模茏屇愕纳硇亩嫉玫匠砷L,但是長期面對高壓反而會給你造成傷害。長期的壓力可能引起緊張性頭痛和其它健康問題,進而影響你的工作、學習和交際。與其讓壓力主導你的生活,不如使用一些方法抗壓,并在壓力影響你的健康之前,預防并緩解壓力。 一、壓力其實源自于我們的觀念。你的身體在面對危險時會出現(xiàn)應激反應,你會下意識地做出“戰(zhàn)斗還是逃跑”的判斷,所以在迎面而來的汽車前,你才能迅速避開,保住性命。應激反應會讓心跳加速、脈搏加快、肌肉變緊。但是有時在面對一些沒有性命之憂的問題時,你可能也會下意識地做出應激反應。這些情況包括堵車、家庭糾紛,或者追趕截止日期等等。你需要找到方法阻止身體的應激反應,這樣你才能及時“剎車”,讓身體放松下來。 二、分辨出給你壓力的想法。你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無用的消極想法。這些想法會促使身體釋放壓力激素,并讓你擔心。如果你面前有一只熊,你有壓力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只是因為堵車要遲到了而過度地擔心,那就沒有必要了。要認清帶來壓力的想法很簡單,你只需看它是否符合下面的幾種類型: “應該”或者“必須”要做的事:你把“應該”、“必須”或者“不能”做的事列成了一個清單,但你因為沒能好好遵守要求,而倍感壓力或者不安。 小題大做:你預想著最糟糕的情況,或者總是夸大其詞。即使是小問題也變成了很“可怕”的事,或者“災難”一樣的事情。 過于極端的想法:所有的事情在你眼里只有黑白對錯。你看不到“灰色地帶”,也看不到人類生活的復雜性。你只有對和錯的兩個極端,沒有折中的觀念。 “無謂的假象”:你發(fā)現(xiàn)你總是會拿害怕的事物來質(zhì)問自己,比如“孩子受傷了怎么辦”,“摔倒了怎么辦”,或者“遲到了怎么辦”等等。 三、重新組織你的想法。有時壓力只是觀點造成的。悲觀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可以避免的壓力來源。與其關注消極的事物和讓你不安的問題,不如關注積極的一面。 消極的想法會導致消極的情緒,而積極的想法可以制造積極的情緒。當你心情沮喪的時候,關注你的想法。你一直在想什么呢?試著把消極的想法變成積極的想法吧。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想:“我永遠也完成不了所有工作。”試著這么想:“如果我保持穩(wěn)定的工作效率,再定時休息的話,我在幾個小時后就能完成這個工作?!?/p> 在改變自己的觀點之后,壓力值也會隨之改變。盡量用積極的觀點來看待事物,避免憤世嫉俗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