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史上,關于鬼谷子此人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他是假的,并不存在,也有人說他真實存在,而且名字叫“王禪”,是縱橫家之鼻祖,又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被世人傳說為命理師的祖師爺。鬼谷子的學問、謀略高深莫測,他的大智慧不僅適用于戰(zhàn)國時期,而且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鬼谷子尤重人際關系,出色的人際關系,才能讓你的事業(yè)如虎添翼。這四條人際關系的金律,在處世為人之中尤需謹記。 心明眼快,急流勇退 什么是心明眼快,急流勇退呢?其實就是要避免非分之想。 非分之想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貪”。李崇和王元融都是北魏的高官。一次他們隨太后視察左藏庫,太后下令賜隨行人員布匹且讓他們自己挑選。李、王二人唯恐拿得少,結果由于背得太重,一個閃壞了腰,一個摔斷了腿。如此愛貪小利,使得他們成為千古笑柄。 當今商業(yè)社會里,看到別人賺錢,自己也想發(fā)財,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見到利益,每個人都想得到多些,這是人們共同的心理。 貪是人性的致命弱點,如果不常加以祛除,聽之任之,勢必會給事業(yè)、生活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甚至會葬送個人的前程。 況且沒人愿意跟貪得無厭的人打交道,一時之貪可能使一世都不能安穩(wěn),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學會克制自己的非分之想,是我們每個人都應掌握的本領,做人不能太貪,與人交不能貪得無厭,懂得見好就收才是人生大智慧。 既講原則,又要靈活 有一次,唐太宗被魏征不留情面地批評之后,怒氣沖沖地回到內(nèi)宮,對長孫皇后說:“我非殺了魏征那鄉(xiāng)巴佬不可?!?/p> 皇后勸他說:“有魏征這樣的大臣是值得慶賀的,沒有您這樣的明君,怎能有如此耿直的大臣呢?” 唐太宗轉念一想:沒有魏征,自己就無法知道自己的錯誤,那自己不就是昏君了嗎?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于是對魏征加以重賞。 像魏征這樣犯顏直諫的忠臣固然令人欽佩,但話說回來,唐太宗、長孫皇后這樣的一對帝后那可是千年難遇。魏征要是不幸生在其他朝代,恐怕已經(jīng)死了上萬遍了。 堅守原則固然很重要,但有時候也需要靈活一點。特別是在向上司進言時,還是要注意說話的技巧,你的上司畢竟不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多少人因為一句話得罪了上司從此事業(yè)不振。 《易經(jīng)》中說權變,靈活是人際交往中的第二個法寶?!疚⑿殴枺豪献游⒀訴】 將心比心,憑憑良心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不是金錢多寡,而是心誠意真,金錢交來的是酒肉朋友,不是真的朋友,用心交來的才是真心好友。 《孫子兵法》云:“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心與心的共鳴,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寬容和諒解,少一些糾紛和矛盾。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相鄰的村子,兩村的村民都靠種植西瓜為生。甲村的村民很勤勞,他們經(jīng)常挑水澆瓜,所以西瓜長得又快又好。乙村的村民很懶惰,很少給西瓜澆水,所以他們的瓜長得不好。甲村的瓜長得好,令乙村的村民很嫉妒。 于是,每天晚上,他們就輪流跑到甲村的瓜田里,扯掉一些西瓜藤。甲村村民發(fā)現(xiàn)后很氣憤,他們也打算晚上去破壞乙村的瓜田。一位老瓜農(nóng)勸阻說:“你們要這么做的話,只會讓兩村結怨越來越深,我看不如幫幫他們,每天晚上咱們?nèi)退麄儩菜!?/p> 甲村的村民依照他的話去做了,乙村的瓜也一天天長得好了起來。乙村村民發(fā)現(xiàn)真相后,不由得大受感動,他們趕緊去甲村道歉。從此,兩村村民變得親如一家。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誠心善心待人,集眾人之力,事業(yè)才會扶搖直上。 與人分憂,建議中肯 無論是向誰提建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低調(diào)一些,不要過分渲染“我”在這個觀點中的地位。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助理史蒂文斯有這樣一件趣事: 丘吉爾自負才學,對于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常??床黄穑床徊杉{,要么根本不予理睬。不過,史蒂文斯卻是一個例外,他的意見總能得到丘吉爾的青睞。 但有一次,史蒂文斯被丘吉爾單獨召見,卻改變了他這一特殊禮遇。史蒂文斯明知首相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但因為是經(jīng)過苦心研究的,他自認為這個方案相當可行,所以說得理直氣壯,十分自信。 但這一次他沒有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結果是,丘吉爾聽完他的話,尖刻地說:“在我愿意聽廢話的時候,歡迎你再次光臨?!?/p> 令史蒂文斯吃驚的是,在數(shù)天之后的一次宴會上,他聽到丘吉爾正在把那天他的建議當作自己的見解發(fā)表。這件事使史蒂文斯“大徹大悟”,原來并非是他的建議本身不好,而是他提出建議的表達方式不夠完美。 提建議時應低調(diào),不要強調(diào)某個計劃是“我”想到的,而是要讓對方也參與到想出這個計劃的過程中來,就好像那是對方自己的想法一樣。在對方不知不覺地感興趣以后,再將這個計劃作為對方自己的“天才構思”公之于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