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抑郁完整認知」之五:走出抑郁,重在自救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06

「抑郁完整認知」之五:走出抑郁,重在自救 || 渡過

按照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分別從 “生物、心理、社會”三個角度搭建好抑郁認知框架后,本系列文章應該進入最具操作性的環(huán)節(jié)了:

——作為抑郁的主體,患者本人,應該怎么辦?

這也是近年來患者咨詢我最多的問題。鑒于咨詢者情況各異,我一般這樣回答:抑郁癥是一個特質(zhì)性疾病,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我們只能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個方面,分析自己的病因和癥狀,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接下來,咨詢者往往又會急切追問:如果找到了這樣的方案,我是不是一定能治好?

對這個追問,我總是沉吟再三,難以作答。我知道,提問者需要的其實不是答案,而是安慰和祝福;我不忍打擊他們的信心,但我心里明白:抑郁不同于其他軀體疾病,并不是治療方案對了就一定能治好。也就是說,療效如何,最終取決于患者的努力。

需要什么樣的努力?接下來,我以三大治療手段——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運動,來分別說明。

走出抑郁離不開個人努力

先說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有一個原則叫“足量足療程”。其含義是,采用藥物治療,要遵醫(yī)囑,藥量和時間要足夠,直到藥物起效——這是患者選擇藥物治療所要做的努力。

說來簡單,要做到其實不易。很多患者服藥三五天后,沒有效果,就失望而停藥;也有患者堅持服藥一段時間,正面效果沒有顯現(xiàn),還要忍受副作用帶來的痛苦,就自行停藥,前功盡棄;更多的患者,服藥稍見效果,就迫不及待停藥,造成復發(fā),后悔莫及。

再說心理治療,咨詢者需要做的努力是勇于面對自我。有一句成語叫“自欺欺人”,其實欺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欺。在咨詢中,你需要追溯自己的性格如何形成,直面內(nèi)心深處的黑暗和陰影。如果畏懼回避,就會把很多東西遮蔽起來,既看不見自己,也看不到世界。

心理治療也不是光聽咨詢師講道理。抑郁患者有共同的易感性格,如敏感、自卑、脆弱、逃避、追求完美,等等,想得多、做得少。因此,患者并非做完咨詢就大功告成,還需要自己做各種家庭作業(yè),才能實現(xiàn)和鞏固療效。這更是實實在在的努力。

最后說一下運動。運動對于康復的意義,無論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運動的功效不僅僅是強身健體,其本身就是治療。運動到一定程度,大腦會產(chǎn)生一種叫做“內(nèi)啡肽”的化學物質(zhì),近似于神經(jīng)遞質(zhì)。通過運動來治療抑郁,不僅僅是勵志,而確實有著生物學的依據(jù)。

但是運動更需要努力。抑郁患者的一個特點是動力不足,身體疲累,堅持運動殊為不易。有些患者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都無效,最后通過堅持不懈的運動,比如跑馬拉松獲得康復,是非常了不起的。

總之,無論你采用哪種治療方式,都離不開個人努力。為康復而努力還可以提升自信,修復個性弱點,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人格成長。良好的心態(tài)、健全的認知行為結(jié)構(gòu)、成熟的防御機制、強大的抗挫折能力,都需要在行動中逐步獲得。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種疾病,本身就包含治愈的力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治療抑郁的本質(zhì)是自救。

我們要找到這種力量;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努力,永不放棄治愈的希望。

行動第一,行為激活

如何努力?答案是兩個字:行動。

在這里,需要提及和倡導“行為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行為主義特別強調(diào)行動的意義。它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環(huán)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只要查明環(huán)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guī)律性關系,就能根據(jù)刺激預知反應,或根據(jù)反應推斷刺激,從而達到預測和控制行為的目的。

這意味著,要解決心理問題,需要放棄舊有的觀念模式和行為模式,重新構(gòu)建新的模式。而人是有慣性的,用過去的模式生活,雖然不見得舒服,至少熟悉、可預測,相對來說是安全的。為了這份安全感,很多人寧愿在過去的泥潭里打滾,也不愿掙扎出來。

打破慣性,需要行動。以認知行為療法為例,這個療法的“認知”和“行為”,缺一不可。僅僅在認知上自我覺察遠遠不夠,要形成并鞏固這個認知,需要長期堅持,自我觀照,不斷練習。

很多人對認知行為療法有誤解,認為它只是“做思想工作”。其實,其精髓不在“認知”,而在“行為”;它不是單向的灌輸,更不是說教。不是告訴患者應該要如何做,而是通過引導患者從固有視角中跳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采取切實行動。

所以,如果你選擇認知行為療法,你就得與咨詢師合作,運用聚焦、提問、探討、試驗、角色扮演、觀察、收集證據(jù)、總結(jié)、反饋等技術,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良核心信念和自動化思維,批判固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建立新的模式。

我自己體會,做認知行為療法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寫下來。雖然很簡單,但確實很有效。

人的想法總是飄忽的,很多時候稍縱即逝,“寫下來”,大腦留下的痕跡會更深刻。在寫的過程中,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緒,逐漸弄明白為什么負面思維是錯的,該怎么去糾正它。每天把負面思維記錄下來,用“蘇格拉底之問”,認認真真地分析、反駁,慢慢地,正面思維方式就會形成。

還有一位患者用“三問”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三問”是:我遇到了什么?最壞的結(jié)果可能會是什么?假如出現(xiàn)了最壞的結(jié)果,我能怎么辦?

她告訴我:犯病的時候頭腦是混亂的,糾纏在自己的思維和痛苦里,意志力大受重創(chuàng)。每當遇到情緒波動,她就拿出一張紙,用“三問”法自問自答,慢慢就能理清思路,找到平息情緒的辦法。

多年后,她積累了厚厚一沓這樣的紙片。問題解決之道,盡在其中。

在工作中獲得掌控感

看到這里,也許有患者會說:你現(xiàn)在說個人要努力;以前又說抑郁的本質(zhì)是耗竭,要休養(yǎng)生息。到底應該怎么做?

也不斷有患者問我:病中要不要堅持工作?有人邀請社交,我實在不想去,怎么辦?

我的意見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判斷依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些患者,出于病恥感,生病后不敢公開病況,強顏歡笑,堅持工作,終至身體完全崩潰。這固然得不償失,是有害的。但是,如果你徹底躺倒,把自己封閉起來,天長日久,社會功能會退化。即使通過治療,臨床癥狀消失,將來要回到正常生活中,仍然非常艱難。

所以,抑郁者不必過度強打精神,逼迫自己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也不能整天無所事事,陷入“鬼打墻”的負面思維中,反復品味痛苦。

邊界在哪里?我的經(jīng)驗是:如果你上班覺得度日如年,回到家就癱倒,臥床不起;或者每天要經(jīng)過痛苦的思想斗爭,才能邁出家門,說明你已經(jīng)不堪承受,最好暫停工作,休息調(diào)整;但如果不是太累、太痛苦,還能做成一些事情,獲得一種掌控感,就應該盡力堅持下去。

也許又有患者說:我知道應該做事,但我什么都做不了,沒有意義??!

很多人都追求“意義”,抑郁中的人更是如此。正是因為他們更多追求“意義”,才更容易陷入抑郁。

這里我想說:抑郁患者在康復過程中,不必過多考慮世俗的“意義”。即便是重度抑郁,當你從深淵中掙扎出來,恢復了一些生命活力,就要逼著自己做一些事情,哪怕只對自己有單方面的價值。

這其實也涉及對“意義”的理解。我認為,世界上沒有抽象的“意義”,所謂“意義”,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才有確定的內(nèi)容。說得更直接一些,人是為自己而活著,“意義”是要自己認定的,而不是拱手交給別人,用世俗的標準來評判。

也就是說:對你自己有意義,就是有意義!你覺得有意義,就是有意義!

“打碎重來”和“觸底反彈”

說到“意義”,我特別想談一談改變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我有一個朋友,抑郁后,經(jīng)過半年多治療,好轉(zhuǎn)大半,就是不能正常上班。他試圖挑戰(zhàn)自己,但一旦面對過去哪種高強度工作,堅持數(shù)日,終于不能承受,敗下陣來。反復兩次后,他對上班心存畏懼,越來越離群索居。吃藥不再有效果,心理輔導道理都懂,但全無用處。他陷入自卑和沮喪的惡性循環(huán)中。

我勸他:你已經(jīng)好了70%,要想全好,光靠吃藥是不夠的。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正常生活,就得一邊上班,一邊恢復。實在堅持不了,不妨換一個工作。

他問:“我能換什么工作?”

我隨口回答:“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悶在家里。比如當一個園林工人就不錯。不需要動腦子,在陽光下,種花養(yǎng)草,鍛煉身體,多好?”

他苦笑不語。我立刻意識到:我這個建議是很蒼白的,甚至有可能對他構(gòu)成傷害。人總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沒有任何鋪墊,就要他放棄現(xiàn)有一切,去當一個工人,他會不會覺得我是在諷刺和挖苦?

但說實話,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么殘酷。這些年,我結(jié)識過一些康復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經(jīng)歷,都是被逼上絕路后,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痛定思痛,放棄現(xiàn)有一切,重新啟動生活——我稱之為“打碎重來”、“觸底反彈”。

關于此,我的朋友海藍納給我很多啟發(fā)。她是一位能干的職業(yè)女性,24歲時就成為公司的業(yè)務骨干。可是,當陷入重度抑郁,她是一個什么樣的慘狀?

“我變成了事事需要母親照顧的嬰兒。每天母親會逼我起床,逼我梳洗,做些簡單的家務,強拉著我出門散步,做簡單的運動,到商場或者超市里感受琳瑯滿目的貨品和川流的人潮。她常說:‘動物動物,就是要動的;做人做人,就是要做的?!诰徛珗远ǖ赝浦彝白叩倪^程里,她試圖讓行尸走肉般的我,感受到生活該有的氣息。

雖然那段時間,我和世界之間還隔著一層朦朧的玻璃,仿佛能看到外面,卻始終無法觸碰得到;但漸漸地,在藥物的作用和親人們的努力推動下,我逐漸恢復了一些自主意識?!?/p>

就這樣熬了半年,一天,她終于對母親說,她想重新上班。

此時的她,已經(jīng)辭職了。過去的輝煌已是過眼煙云,她只能從頭開始。在《十年躁郁交替,我從未遠離職場》一文中,她這樣敘述:

“第一份工作是姨媽朋友公司里的一個文秘崗位,簡單的簽證資料整理和審核。每天收資料,整理資料,根據(jù)簽證要求清單核對信息,如果有不符的就挑出來,用紙條標記出還缺什么資料,告知當事人補充等等。很簡單的工作,工資也極低。但對當時的我來講,能夠有一個地方讓我能夠每天按時起床、出門、搭公交車,然后下班后再搭公交車,慢慢走回家,已經(jīng)是一個能夠重新對接社會的最佳的恩惠了。

這份工作最大的好處是重復機械,只要按照清單核對就可以。雖然也要和人打交道,但只是極少的人。對于重郁期的我來說,基本能夠勝任。不用太動腦,也不需要外出,但可以幫我克服凝固般無法思考的狀態(tài)。雖然每天要被上司各種挑剔甚至責罵,但當時的我真的是抱著無限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這份工作,也逐漸恢復了曾經(jīng)的腦力和部分活力。

可以說,除了藥物,這份簡單機械的工作幫我漸漸爬出了抑郁的泥潭。

所以,我特別建議病友們,如果藥物已經(jīng)漸漸解放了大腦,能夠簡單思維,務必去找一份相對簡單的工作。

工作的時候不要怕挨罵(這個狀態(tài)下,任何工作都會出錯)。心要堅定,要克服時不時涌上來的自卑和恐懼,時時為自己打氣。記得剛開始,我也經(jīng)常陷入恐懼,恐懼周圍的環(huán)境,恐懼人。每當這個時候,就會躲到廁所隔間里,默默念誦“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洗把臉再出來,強撐著面對手頭必須要處理在事情。撐著撐著,也就過來了。

漸漸地,像是慢慢充了一些電回來,腦力開始恢復,體力也逐漸跟上來。當做事的欲望更強之后,為了每月不菲的醫(yī)藥費和生活費用,就可以嘗試更有挑戰(zhàn)(薪資更高)的工作了?!?/p>

讀來很辛酸,是吧?

但沒有辦法,這是你的宿命,別無選擇!如果你能主動這么做,并且做到了,你就是真正的強者。

換一句話說,這也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我也經(jīng)常提醒患友,不要絕望。在很多時候,抑郁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要勇于改變以往的認知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新梳理我們的關系和我們所處的位置。

比如說海藍納吧,十年郁躁浮沉,她沒有放棄自救,最后臨床痊愈,重新回歸社會,活得更好、更自信、更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要有信心:當一條路走到盡頭,轉(zhuǎn)機或許就會到來。(待續(xù))

相關文章:

【抑郁完整認知】之一:抑郁是人體對于耗竭的消極自我調(diào)整

【抑郁完整認知】之二:藥物治療是對抑郁直接、硬性的矯正

【抑郁完整認知】之三:心理治療的目標是解決內(nèi)心沖突

【抑郁完整認知】之四:社會支持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組成部分

“渡過”九問

揖別2018,目標中途島

【解讀“陪伴者計劃”】之一:為什么需要陪伴者?

【解讀“陪伴者計劃”】之二:陪伴者可以做什么?

【解讀“陪伴者計劃”】之三:陪伴者和咨詢師有什么不同?

《渡過3》自序:召喚的聲音

中國民間抗郁18年

中國民間抗郁聯(lián)盟北京宣言

關于“渡過”

心理障礙患者互助康復社區(qū)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