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各位父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與班主任溝通呢?這看上去不是個問題,其實,里頭有大學問。本章節(jié)就和大家聊聊“與班主任溝通”的方法。 答案是肯定的,就一個字——要!一定要和班主任溝通!為什么呢?和班主任溝通,具有四種功能:表態(tài)什么呢?父母親和班主任溝通,表達的是一種“我們合作吧”的心聲,這就是亮出合作的狀態(tài)。父母可以想一想:跟班主任溝通,班主任就可能和父母一起合作,產生教育中特殊的力量——家校合力。合力產生,對誰最有利?那不就是你家的小孩嗎?這個所謂的“好處”,就是小孩得到更多的關照,得到更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有益于小孩的成長,有益于父母與班主任雙方的合作。一句話,有利于小孩健康的成長。所以溝通,首先是一種表態(tài)——來合作吧。 老師教育了我們家的小孩,老師幫助了我們小孩成長,我們是不是要好好地跟老師說聲謝謝,是不是要真誠,面對面,直接表達我們的謝意呢?溝通就是一種謝意,至少是給了父母表達謝意的機會。 交代什么呢?很簡單——請多關照。有人以為這是不合理的,怎么能關照我的小孩,難道是要我去走后門么?不要誤會!先要認清,老師和家長的合作關系是“一對多”的格局。有的時候父母會有抱怨,說:“啊,老師你怎么這么對我的小孩,為什么對他不夠關心?為什么你老是忽視我的小孩?”或者說,父母會從一些很細致的地方去判斷老師是不是喜歡我的小孩。例如:為什么我的孩子舉手的時候,老師都沒有叫他發(fā)言?為什么我的小孩做了好事,老師都沒有發(fā)現(xiàn)?為什么我的孩子有進步,老師沒有表揚?為什么?為什么······注意!因為老師是“一對多”,很可能因為繁忙而忽視,請你一定諒解!換做任何一個人擔任老師,也無法周全。那么,此時,和班主任溝通,應該說就是一種交代——交代老師,請老師多多關照。因為此時父母已經(jīng)表態(tài):我們是很在意孩子成長的,我們很用心,我們很認真,很有誠意。 其實,跟班主任溝通,你將預期一份友誼的開始。我的體會非常深,在一線執(zhí)教的二十多年中,我和家長們幾乎都是成為了朋友,所以在我的人生中,多次得到這些好朋友的幫助。甚至是我執(zhí)教的小孩畢業(yè)以后,各位父母依然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記憶最深的是,我的兒子在醫(yī)院出生時,遇到“心跳過緩”的問題,面對這一情況,我們束手無策,就是曾經(jīng)常常溝通的一位家長大力相助,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瞧,溝通,你預期的是一份美好的友誼不斷醞釀! 溝通,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份致謝,是一份交代,是一個美好的預期。你還不去跟班主任溝通嗎?既然非要和班主任溝通,那么一個學期中,我們大概要溝通幾次呢?要給出具體數(shù)字,很難,也不合理。再次提醒各位父母:老師和家長溝通,是“一對多”的格局,班主任的精力真的無法顧及,無法頻繁地和父母溝通。 于是,在次數(shù)的設定上,作為父母親應該有所設計:這一次的溝通,主要是雙方互換信息,表達一種“保持聯(lián)系,建立互信”關系的愿望。這是在學期初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次溝通。 一個學期結束了,父母主動和老師溝通,了解小孩在整個學期中的表現(xiàn),找到提升的空間,梳理學期中發(fā)展與變化的脈絡,讓下個學期更有方向??磥?,期末也可以有一次溝通。 注意,有人強調每個單元學習后都要溝通,我們建議大家不要這么做。即便是對自家小孩的學習成績特別關心,也不要在每個單元之后都跟老師溝通。我建議各位父母在半期之時,可以跟老師主動來一次溝通。一來,我們時時關注我們的小孩在學校期間的各種表現(xiàn),關注學業(yè)成績的變化;二來,一個學期有這三次溝通,我們也能夠讓老師感覺到父母、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注意,讓老師感覺到你很重視教育,老師自然會重視對你家小孩的教育,這是相互的。此外,孩子在校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 比如說,有一些煩人的糾紛,和同伴的爭吵等事發(fā)生了,你要不要馬上溝通呢? 我們給大家的建議是:小事要力求“化療”——自己能消化的,能解決的就在家中解決。同時這樣的解決也能夠使得父母親雙方的合作教育變得越來越順暢,越來越合拍,也能夠使父母的教育理念更具體地傳導給你家的小孩。所以小事我們主張“化”!但有的時候真的有點不幸,發(fā)生了一些重大的事。這個時候,就不要猶豫了,直接地、盡快地和班主任取得溝通,隨時隨刻追蹤這件事件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不同的變化,和班主任保持比較徹底、及時的溝通,有利于解決問題。當學校有舉辦一些重大活動的時候,也主張父母親和老師取得溝通。比如說學生要去春游了;學校要搞義賣活動了;學校合唱節(jié)要準備集體服裝了;讀書節(jié)要為班級圖書角做采購了······父母想介入這些工作,想輔助小孩做得更好,想為老師分擔一份憂愁的時候,結合具體情況具體事件,我們應該有一次具體的溝通。至于用什么方式來溝通呢?接下來的章節(jié),會逐一跟大家介紹。
 原則上,一個學期分為期初和期末跟班主任溝通。如果有必要,期中的時候也可以再次溝通。此外,遇到一些零零散散的小事,我們主張父母親自己和小孩溝通,內化解決;遇到突發(fā)重大事件,我們要隨時、及時地和班主任溝通;遇到校園里面的新鮮事、學校舉辦的大型活動,有很明確的項目時,我們結合著事件,具體情況和老師具體溝通。非要和班主任溝通嗎?答案就一個字——要!和班主任溝通,是門藝術、是門技術。開始修煉吧。做父母,也是要學習的,也是可以成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