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球變暖的影響是全球化的,但是受威脅最嚴重的要數處在北半球的我們。近日,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發(fā)現地球一些特定區(qū)域的降水量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整個北半球冬季降水量受到嚴重干擾。NCAR資深科學家Clara Deser遺憾的表示: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過度影響了地球降水,過去100年里北半球的氣候模式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通過全球降水以及大氣環(huán)流模型,再加上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氣候模擬來預測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人員確定了北半球(北美和歐亞大陸)1921年至2015年間的月平均降水量。已有研究表明,自1920年以來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得地球溫度急劇上升,嚴重地刺激了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東部的降水量的急劇增長,于是引起美國颶風,中國沿海臺風等極端惡劣氣候的頻繁產生。 通過匯總所有大氣循環(huán)模式,研究人員可以估算出特定循環(huán)模式發(fā)生時的典型降水量數值。結果表明,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美東北部以及北美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qū)的冬季降水增加。相比之下,北美中部、中國幾乎全境的減少量大幅下跌,干旱頻頻。 科學家無奈的表示,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從而使得溫暖的大氣層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最終引發(fā)的現象則是全球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降水量就會增加1-2%。但是降水量并不是各地區(qū)同時增加,降水量的不均勻將導致一些地區(qū)發(fā)生洪澇災害,而另外一部分地區(qū)會出現極端熱浪和嚴重的干旱。 多年來,科研人員為了證實氣候模式的變化是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一直都在進行歸因研究。日前,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計算機模型以及反復觀察證明了這一結論。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升高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利用原始的方法來計算20世紀各時間段各大洲的降水量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關系等同于海底撈針,于是科學家們將統計技術應用于1921年至2015年冬季大氣環(huán)流模式的觀測。 國際氣象研究所通過大氣環(huán)流氣候模型以及統計技術準確辨別了溫室氣體對全球溫度與降水量的影響過程。由此,為人類活動引發(fā)全球氣候變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數據。 作者/科學熊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Ruixia Guo et al. Human Influence on Winter Precipitation Trends (1921–2015) over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Revealed by Dynamical Adjustment,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9). DOI: 10.1029/2018GL0813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