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輝 唐《范陽盧夫人墓志》考 《范陽盧夫人墓志》,為近年新出,根據(jù)拓片尺寸,其高、寬均為37.5厘米。志面除個別字有稍微損泐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志面具界格,志文凡14行,滿行15字,故釋其內(nèi)容如下: 大唐延和元年歲次壬子六月己亥朔廿七日乙丑,夫人盧氏終于勝業(yè)里之私第,春秋廿五,嗚呼哀哉!夫人地本范陽,則皇朝故荊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同慶之孫,今右衛(wèi)郎將景倩之女也!年十有九,適于李氏,即皇四從弟、朝散大夫、行左衛(wèi)率府員外長史齊之之妻也!其恭淑容行,人無閑言,男始能孩,身遽沉疾,春華奄奪,天道奚知。即以其年七月戊辰朔十五日壬午,權殯于雍州萬年縣龍首鄉(xiāng)鳳棲原,禮也!人代易古,盍亦識之。銘粵: 明月婉轉,臨上春兮。白日揮忽,委窮塵兮。圖史之上,見此人兮。 現(xiàn)茲就墓志中所涉之相關內(nèi)容,略作考釋。 一 夫人地本范陽 范陽盧氏為當時有名之望族,名列于“五姓七望”。關于其起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盧氏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高孫傒為齊正卿,謚曰敬仲,食采于盧,濟北盧縣是也,其后因以為氏。田和篡齊,盧氏散居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于涿水之上,遂為范陽涿人?!薄?〕 二 皇朝故荊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同慶之孫 盧同慶其人史不見載。據(jù)《舊唐書·地理志》:“荊州江陵府,隋為南郡。武德初,蕭銑所據(jù)。四年,平銑,改為荊州……五年,荊州置大總管……七年,……改大總管為大都督。(貞觀)二年,降為都督府……龍朔二年,升為大都督……天寶元年,改為江陵郡。乾元元年三月,復為荊州大都督府。自至德后,……乃置荊南節(jié)度使?!薄?〕 《范陽盧夫人墓志》拓片(局部) 通過上述荊州大都督府的沿革,并結合《范陽盧夫人墓志》所提供的時間信息,可以推知,盧同慶任職荊州大都督府的時間,當在武德七年(624)至貞觀二年(628)之間,或龍朔二年(662)至延和元年(712)之間。在這兩個時間段中,龍朔二年至延和元年之間,無疑在時間上更為符合。按,大都督府錄事參軍,即錄事參軍事之省稱。據(jù)《舊唐書·職官志》載,其職二人,為正七品上。〔3〕然《新唐書·百官志》則載其職為一人,正七品上?!?〕另,翻檢“兩唐書”,初唐荊州大都督一職,似乎很少有專人出任,而一般是作為大臣死后的贈官存在。茲檢出數(shù)例如下: 郝處俊……開耀元年,薨,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5〕 崔知溫,……永淳二年三月卒,年五十七,贈荊州大都督?!?〕 唐休璟,……延和元年卒,年八十六,贈荊州大都督,謚曰忠?!?〕 韋巨源,……亂兵殺之,年八十。睿宗立,贈特進、荊州大都督?!?〕 蘇瑰,……景云元年,老病,罷為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二,贈司空荊州大都督,謚曰文貞?!?〕 因此,可以推想,荊州大都督府的日常運轉,及對轄地的管理,當是由大都督府長史代為負責。 三 右衛(wèi)郎將景倩之女也 盧夫人之父盧景倩,亦不見于史,按其所官右衛(wèi)郎將,為正五品上。可補史之闕漏。 四 適于李氏……之妻也 “適于李氏,即皇四從弟、朝散大夫、行左衛(wèi)率府員外長史齊之之妻也”。 根據(jù)志文所述,其夫李齊之當出自李唐皇室。查《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不見有其人。然據(jù)《宗室世系表》載,太宗皇帝李世民第七子蔣王李惲之孫中山王李據(jù)有二子:一名齊昌,官右衛(wèi)長史;一名齊運,官宗正卿。〔10〕 《范陽盧夫人墓志》拓片(局部) 而李齊之恰好也是以“齊”字為名,且在生活時間上也吻合。按此,李齊之或亦為中山王李據(jù)之子,若是,此可補《宗室世系表》之不足。 五 終于勝業(yè)里之私第 勝業(yè)里,即勝業(yè)坊,為長安外郭城里坊之一,從目前西安地區(qū)出土諸多墓志來看,當時有很多達官貴人居于此處。如左散騎常侍徐堅宅、太仆卿駙馬都尉豆盧建宅、禮部尚書席豫宅、中書舍人朱巨川宅、特進行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清河郡開國公康阿義屈達干宅、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處存宅等。其坊址在今西安城東關正街至咸寧西路西段,和平巷至興慶宮公園西部之間。 六 權殯于雍州萬年縣龍首鄉(xiāng)鳳棲原 萬年縣鳳棲原在今西安市長安區(qū)杜陵鄉(xiāng)一帶,此地是隋唐時期長安主要葬區(qū)之一,近年西安新發(fā)現(xiàn)之墓志,見葬于此地者,有近百方之多。 七 墓志撰文及書法 《范陽盧夫人墓志》書刻于延和元年(712),而此年號僅存在三個月,因此,其年入窆之墓志極少,故此志可為其標本。 《范陽盧夫人墓志》志文的撰寫,不同于常見的墓志銘文體的寫作格式,其將行文順序進行了小小的調整,先敘其逝世情況,然后再述及祖望、世系及生平,屬于墓志文的一種變體。 《范陽盧夫人墓志》拓片(局部) 《范陽盧夫人墓志》書寫之時代,正是由初唐剛開始向盛唐邁進之時,這時新的書法風貌尚未形成,而初唐時期的書法遺韻依舊連綿不絕。此志之書法清朗秀勁,一派初唐之風,審之頗有褚遂良之風致。其起筆多尖入,行筆干凈利落,且剛柔并濟,使力和美、骨與韻趨于一體。此外,在相同字的處理上,變化靈活,絕少雷同,如志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夫”“人”“之”“兮”等字通過點畫的變化和筆勢的不同,使其各具面目,尤其是第八行上下相鄰兩個“之”字的處理,精彩備至。另外,倒數(shù)第十三行之“上”字末筆橫畫,隸意明顯,無形中增加了其氣息的高古。第二行之“勝”字,則又全以行書筆意出之,盡顯筆法之豐富。 《范陽盧夫人墓志》拓片(局部) 《范陽盧夫人墓志》中尚存在有碑別字,如:“朔”字左邊寫作“?”?!斑m”字從“商”,而不從“啇”。 總的來說,《范陽盧夫人墓志》雖然形制較小,篇幅較短,但并不妨礙其價值的體現(xiàn)。 《范陽盧夫人墓志》拓片(局部) 〔1〕《新唐書》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三》上,中華書局,1975年,第2884頁 〔2〕《舊唐書》卷三十九《地理志二》,中華書局,1975年,第1551-1552頁 〔3〕《舊唐書》卷四十四《職官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1916頁 〔4〕《新唐書》卷四十九《百官四》下,中華書局,1975年,第1314頁 〔5〕《舊唐書》卷八十四《郝處俊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2800頁 〔6〕《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崔知溫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4791頁 〔7〕《舊唐書》卷九十三《唐休璟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2980頁 〔8〕《舊唐書》卷九十二《韋巨源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2965頁 〔9〕《舊唐書》卷八十八《蘇瑰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3879頁 〔10〕《新唐書》卷七十《宗室世系表》,中華書局,1975年,第2092頁 注 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