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錐編-毛詩正義》札記之五十八 錢鐘書論“師尚父” 文/周敏 《管錐編-毛詩正義》第五十八則《大明》,副標(biāo)題為《師尚父》。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yáng)”是《詩經(jīng)-大明》中的一句詩,大意是:三軍統(tǒng)帥師尚父,指揮部隊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 “師尚父”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用直鉤垂釣于渭水之上愿者上鉤的姜太公。 姜太公,周朝東海人,名尚,字子牙。年老隱居于渭水之上,被文王尋訪到后載而同歸,封為太師,先后輔佐文王、武王滅紂。師,太師的簡稱,三公之首;尚,姜子牙之名;父,因姜子牙年高望重,被朝廷上下尊稱為尚父。后來,人們將姜子牙尊稱為“師尚父”,實(shí)際上,是“師”、“尚”、“父”三義之合成。 《傳》:“師、大師也,尚父、可尚可父。” 《正義》:“劉向《別錄》云‘師之,尚之,父之,故曰師尚父,亦男子之美號。” ——《傳》解“師尚父”為可師、可尚、可父,《正義》據(jù)劉向《別錄》解“師尚父”為師之,尚之,父之,均言“師尚父”可一分為三。實(shí)際上,“師尚父”本來就是官職、人名、尊稱三義合一的。 錢鐘書引《北齊書·徐之才傳》、《獻(xiàn)帝紀(jì)》為佐證: 《徐之才傳》:“鄭道之常戲之才為‘師公’,之才曰:‘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span> ——鄭道之常戲稱徐之才為“師公”,徐之才回答他,我既然是你的老師,也是你的父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稱我“師公”,“師尚父”三義,我立馬占了兩義。 徐之才博聞強(qiáng)識,喜歡調(diào)侃,機(jī)警過人。 《獻(xiàn)帝紀(jì)》:“卓既為太師,復(fù)欲稱‘尚父’,以問蔡邕?!?/span> ——董卓做了太師,想別人稱他為尚父,去征求蔡邕的意見。蔡邕說:“昔武王以姜太公為師,輔佐周室成就王業(yè),所以天下尊稱他為尚父。今您功德誠高,還須加把力,平定關(guān)東?!眲衿渚彿Q,董卓才作罷。 陳述二例后,錢鐘書說: 劉向陳義,世降浸晦;詞章家嗜奇避熟,取資對仗,偶一用之。 劉向揭示了“師尚父”三字的涵義,后世未昭,慢慢就模糊其意,不知所云了。但個別作詩之人喜歡避熟求奇,偶爾把“師尚父”拿來用于對仗。 例一: 如蘇頌《三月二日奉詔赴西園曲宴席賦呈致政開府太師》第二首:“位冠三公師尚父,躬全五福壽康寧?!?/span> 三公,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五福,據(jù)《書經(jīng)洪范》解:長壽——福壽綿長;富貴——錢財富足; 康寧——身健心寧;好德——仁善寬厚; 善終——安詳離世。 此對仗佳妙,上聯(lián)師尚父,下聯(lián)壽康寧,位尊對壽長;人生夫復(fù)何求?! 以“師”對“壽”、“尚父”對“康寧”可,以“師”對“壽”、“尚”對“康”、“父”對“寧”亦可。 例二: 白埏《湛淵靜語》卷一:“有士人投啟于真西山,以‘爵齒德’對‘師尚父’,館客哂之。西山曰:‘謂可師、可尚、可父?!?/span> 《湛淵靜語》載:有士子拜訪真西山(真西山:真德秀,號西山,南宋后期著名理學(xué)家,與魏了翁齊名,學(xué)者稱其為“西山先生”),士子用“師尚父”對“爵齒德”,遭到西山賓客嗤笑,以為不通,西山糾正此客,說,“師尚父”,可師、可尚、可父,和“爵齒德”正好對仗。 何為“爵齒德”? 孟子引曾子言“天下有達(dá)尊三:爵一,齒一,德一”,即:天下公認(rèn)為尊貴的東西有三樣:一個為爵位,一個為年齡,一個為道德。 而“師尚父”是:可“師”、可“尚”、可“父”。 可見,“師尚父”對“爵齒德”,旗鼓相當(dāng),不差累黍。 例三: 樊增祥《上翁尚書》第六首:“名德已高師尚父,閑情猶寄畫書詩?!?/span> ——上聯(lián)稱德高,“師尚父”,下聯(lián)言情閑,“畫書詩”,上下聯(lián)三個字均分別可對,錙銖相稱。 古典詩詞鑒賞和習(xí)作,需懂對仗,多識魚鳥草木之名、經(jīng)史子集之典大有助益。 二〇一九年九月五日 (注:篇中斜體字引自《管錐編-毛詩正義》第五十八則) 附錄:《管錐編-毛詩正義》第五十八則 五八 大明· “師尚父 ”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yáng)?!薄秱鳌罚骸皫煛⒋髱熞?,尚父、可尚可父?!薄墩x》:“劉向《別錄》云‘師之,尚之,父之,故曰師尚父,亦男子之美號?!卑础侗饼R書·徐之才傳》:“鄭道之常戲之才為‘師公’,之才曰:‘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即仿劉向之解。后來以“尚父”連稱,如《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裴注引《獻(xiàn)帝紀(jì)》:“卓既為太師,復(fù)欲稱‘尚父’,以問蔡邕?!眲⑾蜿惲x,世降浸晦;詞章家嗜奇避熟,取資對仗,偶一用之。如蘇頌《蘇魏公集》卷一一《三月二日奉詔赴西園曲宴席賦呈致政開府太師》第二首:“位冠三公師尚父,躬全五福壽康寧?!弊宰⑾蛟圃?/span>(此詩凡四首,亦見張嵲《紫微集》卷七,乃四庫館臣沿襲《永樂大典》卷九一七《師》字誤編)。白埏《湛淵靜語》卷一:“有士人投啟于真西山,以‘爵齒德’對‘師尚父’,館客哂之。西山曰:‘謂可師、可尚、可父?!狈鱿椤斗郊肪硪痪拧渡衔躺袝返诹祝骸懊乱迅邘熒懈?,閑情猶寄畫書詩?!弊宰⒒蛲墩嫖魃絾⒃圃?,蓋數(shù)典忘祖,不記有漢唐注疏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