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鬧情緒,不講理的時候,是不是讓你特別想揍他?理智上我們告訴自己要忍,也不想用上一輩的打罵恐嚇方式來教育孩子。只是,苦口婆心、溫柔規(guī)勸、道理說盡,孩子就是不依,你不想再跟孩子耗下去了,也不想讓孩子沒了規(guī)矩,這時候,不妨試試羅寶鴻老師的這招數:同理但不處理。具體怎么做呢?羅老師親自示范。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yǎng)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羅寶鴻 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怎么使用“同理但不處理”呢? 首先,為大家說明一下,什么叫“同理但不處理”? “同理”的意思就是,用一個開放的心,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處理”的意思就是,在孩子情緒當下,我們不會一直跟他解釋說明,去幫助他、處理他的情緒。 父母要記住一點,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這是孩子的問題,不是父母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去擁有孩子的問題。當我們能有這樣的觀念,就能比較客觀的去看待“孩子有情緒這件事”。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天,我兒子一大早就去朋友家玩,玩得很高興,中午也沒有睡午覺,玩到大概三點多,我們準備帶他回家,但是因為他已經玩了一天,很累、又沒睡午覺,于是便開始“鬧”。 我們跟他說:“羽辰,我們要走了,時間差不多嘍,再五分鐘哦?!?/p> 五分鐘一到,我們就說:“好了,時間到了,我們要走了?!?/p> 但是那時候他已經玩到太嗨,于是回答:“可是我就是想要繼續(xù)玩嘛!” 媽媽說:“但是時間已經到了,我們要走了?!?/p> “可是我就是想要玩嘛!”兒子開始更“鬧”了...... 這時候,很多父母會用強壓的方式:“好了!我們要走了!不可以再這樣子!”“如果你再這樣的話,我下次就不帶你來嘍!”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式,為什么呢? 孩子有情緒時,不要挑釁 挑釁的言語只會讓情況更糟,最后卻演變成爸媽有情緒 第一,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你跟他解釋,他是不會了解的。 俗話說:“不要跟不講理的人講道理。”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不就是不講道理嗎? 第二,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如果跟他講一些挑釁的言語:“你不要再這樣嘍!”“你再這樣,媽媽下次不帶你過來嘍!”“你再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可以再出來玩嘍!”他會更有情緒,所以不要用挑釁的言語,也不要跟孩子一直說明、解釋,這就是“不處理”。 那么,這個時候該怎么辦呢? 當時我發(fā)現(xiàn),兒子已經陷入情緒當中了,所以他不愿意接受規(guī)范;他之所以不愿意接受規(guī)范,不是因為他聽不懂,而是他不愿意接受。 所以我決定用“同理但不處理”的方式。 幫孩子說出他現(xiàn)前的感受 我走到他面前,蹲下來,用語言說出他現(xiàn)前的感受。 我:“羽辰,你現(xiàn)在不想要回家是嗎?” 兒子:“是。” 我:“因為你不想要回家,然后媽媽叫你回去,所以你感覺有點傷心了,對不對?” 兒子:“對。” 各位,記住這句話:用語言表達孩子現(xiàn)前的感受。 當我們能夠這樣做的時候,就做到同理孩子了,同時能夠傳達出,我們允許孩子的情緒、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而孩子也會感受到。 所以當下他就緩和下來了,然后我接著說:“你是不是因為......所以感覺到有點生氣???”兒子:“是。”我再說:“好,我知道了。來,爸爸抱抱......”然后我就抱著他。 抱著他我要做什么呢?當然就是準備要離開了! 我跟他說:“好了,但是時間還是到了,我們還是要離開了?!?/p> “同理但不處理”不代表在規(guī)范上跟孩子妥協(xié),于是我說:“好了,再見,我們下次再來嘍!”接著把他抱上車、扣上安全帶,然后開車。 在坐車的時候,可想而知他一定仍是有情緒的:“可是我就是想要繼續(xù)玩嘛!”他一定會有這樣的情緒,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呢?還是用“同理但不處理”的方式。 兒子:“我就是想要繼續(xù)玩嘛!” 我:“哦?!?/p> 兒子:“可是我就是想要繼續(xù)跟他玩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