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王翦都是戰(zhàn)國名將,大約是上天注定秦國的一統(tǒng)天下,在短短的六十年里送給了秦國兩位世所罕見的軍事天才。 白起主要活動在秦昭襄王時期,王翦則主要活動在秦始皇時期,二者沒能有機會沙場對決,但是我們仍能從他們的戰(zhàn)績中窺得一二。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對外政策就已經(jīng)開始同時敵對六國,那個時期主要以削弱六國為主。秦始皇時期則直接成為了一統(tǒng)天下的方向,走上了兼并六國的道路。 武安君白起一生攻克城池多達七十余座,最為恐怖的戰(zhàn)績還不止于此,而在于他斬殺甲士一百余萬,這個數(shù)據(jù)是王翦無法比擬的。而且他當時懾服了強大的趙國、楚國,使得他們不敢對秦國疆土產生一絲絲的想法,為秦始皇以后成就帝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武成侯王翦,雖然殺人比不上白起,但是軍功同樣非凡。戰(zhàn)國七雄中,燕、趙、楚都是被他打下來的,可以說秦朝的半壁江山都是被他蕩平打下的。 二者戰(zhàn)功都非常顯赫,不同的是白起性格倔強,鋒芒畢露,最后功高蓋主只能落得個自刎的下場。王翦在做人上很明顯要更勝一籌,他為人穩(wěn)重、內斂,深得秦始皇的器重和信任,最后雖然不知所蹤,但是可以肯定是絕對不是秦始皇所殺! 所以從某個層面來講,他幾乎從始至終都找不到弊病。古代眾多名將中能得以善終的不多,而王翦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在這一方面上是勝過白起很多的! 白起和王翦在性格上的不同從而導致了不同的結局,但應用在軍事上一樣的各有所長。白起擅長野戰(zhàn),非常擅長大兵團的迂回偷襲等戰(zhàn)術使用,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評價:論打殲滅戰(zhàn),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王翦則用兵穩(wěn)妥,善于造勢而非正面交鋒,擅長在勢上壓倒敵人從而尋找破綻一擊必中!比較下來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白起用兵只求結果不問過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王翦則不同,他更像是一個戰(zhàn)場上的君子,對待士兵對待敵國都留下幾分余地,輸也會讓敵人輸?shù)男姆诜?/p> ? 所以如果非要把白起和王翦做一個比較,司馬遷給了八個字的評價很客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指揮作戰(zhàn)上講,王翦不差但是比起白起還是要遜色幾分,而在朝堂之上的進退王翦就要強于白起很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