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去年張嘉譯的“社會步”在網(wǎng)絡走紅,隨后得知張嘉譯早年就落下強直性脊柱炎的毛病。張嘉譯說,自從患了病,每天拍戲要比別人早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拿熱水從頭開始沖,把整個背沖開。因為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背都是僵硬的,疼得不行。結合張嘉譯的親身經(jīng)歷再來細看本文,我們就好理解了。(編輯/閆奇峰) 焦樹德從大僂論治強直性脊柱炎三方 作者/佚名 強直性脊柱炎 ( ankylosing snondylitis,AS)是世界上公認的難治病,西醫(yī)認為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并缺乏特異治療方法。 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焦樹德教授多年來診治本病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早期他認為,從AS的臨床表現(xiàn)來看可將其歸屬于中醫(yī)痹病范疇,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他認為應考慮建立新的中醫(yī)病名以適應臨床治療與研究的需要。他提出可將強直性脊柱炎稱為“大僂”(該中醫(yī)病名源出自《黃帝內經(jīng)》),并且仍可歸屬于痹病的范疇。 焦樹德教授認為,該病的發(fā)病是因“陽氣不得開闔,寒氣從之”而形成。督脈為人身陽氣之海,督一身之陽;腰為腎府,又與足太陽相表里,所以腎督兩虛,寒邪入侵腎督,陽氣不得開闔,寒氣從之,乃生大僂。腎督陽虛是本病的內因,寒邪入侵是其外因,內外合邪,陽氣不化,寒邪內盛,影響筋骨的榮養(yǎng)而致脊柱傴僂,形成大僂。 大僂的常見證候有三: 一為腎虛督寒證:腰胯疼痛,喜暖畏寒,膝腿酸軟或腰腿疼痛,腰部不能轉搖,俯仰受限,見寒加重,得熱則舒,或兼男子陰囊寒冷,女子白帶寒滑,舌苔薄白或白厚,脈象多見沉弦或尺脈沉弦略細,或弱小。 二為邪郁化熱證:腰胯疼痛,性情急躁,五心煩熱,膝腿乏力,腰脊僵困,午后或夜間低熱,喜見涼爽,大便或干或欠爽,舌苔薄黃或少津口燥,脈象多見沉弦細數(shù),或數(shù)大有力。 三為痹阻肢節(jié)證:除腰胯尻疼痛外,兼見膝、踝、肩、肘等關節(jié)疼痛,或上下肢游走串痛,一般痛處喜暖怕涼,女子或兼有痛經(jīng)、乳少等癥。但邪氣久郁化熱或從陽化熱者,則痛處不怕寒反喜涼爽;不化熱者舌苔多白,脈多沉弦或浮大兼弦,化熱者脈象可兼數(shù)。以上三種證候,舌苔可見薄黃或黃,以腎虛寒證較為多見。 該病的治療方法以補腎強督為主,佐以活血脈、壯筋骨。如有邪郁化熱者,可佐苦以堅腎、化濕清熱之品,痹阻肢節(jié)者,可適加疏風、散寒、通利關節(jié)之品。擬定有常用三方如下。 ①補腎強督治僂湯:骨碎補、補骨脂、熟地黃、淫羊藿、金狗脊、鹿角膠(或片、霜)、羌活、獨活、川續(xù)斷、杜仲、川牛膝、土鱉蟲、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制附子、炙麻黃、干姜、白術、威靈仙、白僵蠶、炙穿山甲、防風。 ②補腎強督清化湯:骨碎補、生地黃、炒黃柏、川續(xù)斷、杜仲、蒼術、川牛膝、金狗脊、鹿角霜、羌活、秦艽、土鱉蟲、桑枝、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制附子、白術、威靈仙、白僵蠶、生薏苡仁。 ③補腎強督利節(jié)湯:骨碎補、補骨脂、金狗脊、鹿角膠、土鱉蟲、杜仲、防風、羌活、獨活、川牛膝、姜黃、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制附片、制草烏、炙麻黃、白術、青風藤、海風藤、松節(jié)、威靈仙、白僵蠶、伸筋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