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炒魚 小炒魚屬贛菜系贛南客家菜一支,為江西贛州的一道漢族菜,其主料為草魚。贛南小炒魚具有色澤金黃、味鮮嫩滑、略帶醋香的特點。贛南小炒魚是明代凌廚子首創(chuàng)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用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jīng)常變換魚的作法和口味,深得王的賞識。凌靈機一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于是就隨口應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贛南小炒魚的色澤金黃,質(zhì)地嫩滑,鮮辣微酸。 魚肉的功效:秋冬季是體弱者進補的好時機,魚則是進補的好水產(chǎn)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其蛋白質(zhì)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于優(yōu)質(zhì)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zhì)疏松癥。 魚的脂肪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所以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增強記憶力、保護視力、消除炎癥頗有益處。但魚并非吃得越多越好,這是由于魚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長期過量食用,會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種自發(fā)性出血,如腦溢血等。 材料:魚塊幾塊,紅辣椒一根,大蔥兩根,鹽少許,料酒少許,紅薯粉適量 烹飪步驟: 魚塊加上料酒,鹽,紅薯粉,攪拌均勻 蔥切塊,辣椒切片 油鍋燒熱 放幾塊魚塊進去 轉小火,繼續(xù)放魚塊,鋪滿 一面煎熟 翻面. 兩面煎黃,用鍋鏟放在一邊,紅辣椒在油鍋里翻炒一下 紅辣椒和魚塊翻炒拌勻,加水 加蔥 放入紅薯粉和味極鮮的混合液體,燜熟 水瀝干,起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