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性格、真摯的感情交織而成《紅樓夢》中“真”的世界。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通過對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揭示人性中的真的一面,又通過晴雯這一形象作為對林黛玉性格中缺失的一部分真的補充。 黛玉這一形象在開始進(jìn)入賈府的時候是步步小心、事事謹(jǐn)慎的,這是由于環(huán)境的陌生化,所以人物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一種自覺地偽裝保護(hù)行為,所以并不能作為評判林黛玉的虛偽性的證據(jù)。在一段時間的熟悉環(huán)境和于人與人交往以后,陌生感消失了,人的真實性格會一點一點的暴露出來。林如海死后,林黛玉徹底淪為孤兒,靠著外祖母的疼愛在賈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然而心思細(xì)膩如黛玉,卻很難學(xué)會隱藏自己的純真任性。在自己傾心的賈寶玉面前她總是表現(xiàn)得尤為敏感和刻薄,常常弄得寶玉不知所措,以至于賭誓摔玉。而且每次非寶玉過來軟語溫言不得開交。對于其他人她也不客氣,寶玉的奶媽李奶奶在黛玉口中是討人嫌的“老貨”,才貌俱佳的北靜王在她的口中是“臭男人”,質(zhì)樸粗俗的劉姥姥更成了“母蝗蟲”……這些話會讓人覺得刺耳刻薄,但是恰恰是一個任性小姐真性情的流露。如果拿薛寶釵作為對比來看則更加明顯,寶釵有這份心卻能掩這份情,在黛玉說破以后她再來補刀,所以眾人都以為寶釵穩(wěn)重端莊,博學(xué)多識,也能反映出她的城府之深,明白一個好名兒在當(dāng)時的封建禮教的制度下是一個重要的籌碼,黛玉雖然聰穎,但卻很少在人情世故上用心,因此不如寶釵圓滑老練。 ![]() 但是黛玉的純真的叛逆還是受到了荼毒,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處境之下,她也會有顧慮,有猶豫的時候。而這一點在晴雯的身上卻得到了很好地補充。在紅樓夢中的一些線索中有一些暗示,表現(xiàn)出晴雯與黛玉的微妙的聯(lián)系。怡紅院群芳開夜宴一回中,黛玉拈到的花名是芙蓉花,而后文晴雯死時,寶玉看到芙蓉花凋謝,便以此花為晴雯的象征,并且寫了一篇禱文《芙蓉女兒誄》,文中有“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之句,黛玉聞言,如五雷轟頂。有研究者認(rèn)為這是寶黛愛情的寫照,因而認(rèn)為這篇誄文,名悼晴雯,實悼黛玉。所以我也沿著這個方向來完成黛玉性格中缺失的一部分真的補充。 《紅樓夢》第五回對晴雯的判詞中有一句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边@就為晴雯的叛逆性格作了鋪墊。平兒說晴雯是爆碳的性子,嫉惡如仇。對待身為貴公子的寶玉她不因自己的丫鬟身份而唯唯諾諾,甚至經(jīng)常對他指手畫腳;看到襲人、麝月與寶玉親密一些便心生嫉妒,并且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聽說房里的小丫頭偷了平兒的鐲子,也不理會婆子丫頭的抗議,立刻攆了出去;面對王夫人的指責(zé)不卑不亢,毫不畏懼。晴雯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正是其性格中的真,也是黛玉缺少了的真。 ![]() 真摯的感情在《紅樓夢》中更是比比皆是,區(qū)別在于有的人表現(xiàn)得炙熱,有的人表現(xiàn)得溫婉。 炙熱的情如尤三姐之于柳湘蓮。尤三姐之剛烈,單戀柳湘蓮五年,一朝被退婚便血飲鴛鴦劍;冷情如柳湘蓮,見錯失良人,竟拋卻紅塵,以此自贖。 溫婉之情莫若花襲人,跟隨賈母時一心只想著賈母,與了寶玉以后又滿心只一個寶玉,最終嫁于蔣玉菡也坦然接受?!都t樓夢》中謂之為一癡,有時候讓人不由得感到心疼,為不得主宰自己命運的女子,為這些女子的默然承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