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第二天,原準備到茂陵和乾陵看看,接待的人聽了我們的行程計劃,建議可以再上法門寺。因為法門寺雖然在寶雞境內(nèi),但距乾陵很近。于是參觀過茂陵就向法門寺出發(fā)了。 法門寺之所以香火鼎盛是因為其供奉著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jié)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釋迦牟尼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送到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門寺”。原塔俗名“圣?!?,后改建成四級木塔。明隆慶三年(1569年),經(jīng)歷數(shù)百年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明神宗萬歷七年(1579年),地方紳士捐資修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三級磚塔,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因地震塔體傾斜裂縫。在愛國志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民國二十八年(1939)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維修。1981年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次年2月底重修寶塔。在修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塔下的地宮,沉寂千余年之后,伴隨著兩千多件唐朝國寶文物,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重現(xiàn)在世人面前。 2004年開始興建法門寺合十舍利塔,2009年落成。塔高148米,呈雙手合十狀,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筑,2009年5月9日舉行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目前塔內(nèi)供奉著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 游人需購買游覽票才能進到寺內(nèi),不知道香客是否需要買票。感覺旅游味道濃些,少了些宗教氛圍。我們請了位講解員,她建議我們乘游覽車到合十舍利塔。途經(jīng)佛光大道,全長1230米,寬108米。據(jù)說這個長度是有意義的:1代表這里供奉著世界上唯一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2代表新舊兩座寶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寶,而0就是萬物一切所有的眾生。佛光大道分為主道和輔道。主道上陳列的是十尊菩薩和經(jīng)幢。一會兒,游覽車就到了合十舍利塔,巧得很,我們周六去的,正趕上向游人和香客展示真身指骨舍利。但是距離較遠,只能遠望而瞧不真切。因為講解員說佛像是不能拍照的,所以這一路也沒留下影像。 ![]() ![]() ![]() ![]() 瞻仰過真身舍利,我們來到法門寺遺址的真身寶塔。前面說過,從前的寶塔已經(jīng)半邊倒塌,現(xiàn)在矗立在人們面前的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新塔,看上去倒是蠻壯觀的。講解員介紹塔上的“真身寶塔”四個字是由兩部分組成,“真身”兩字是未倒的半邊塔身遺留下來的,“寶塔”兩字則是后補上的。 據(jù)記載,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唐代200多年間,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yǎng)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每次送回佛指舍利時,都奉送許多珍寶。塔下地宮在地底下沉睡千年之后,這批珍貴的唐代文物才有緣重現(xiàn)世間。所以,法門寺珍寶館(也稱法門寺博物館)自然是要仔細參觀的。 ![]() 雙獅紋銀方盒 迎真身金缽盂 ![]() 鎏金銀粉盒 ![]() 臂釧(以前僅見于唐代壁畫,此為首次出土實物) ![]() 鎏金銀香爐,鎏金銀爐臺(熏香用具) 鎏金銀香囊 ![]() 鎏金大銀盆 (集澆鑄、模沖、鍛打、鏨刻、鎏金等工藝于一體,內(nèi)外壁紋飾一致如透雕而成) ![]() 秘色瓷碟 ![]() 秘色瓷盤 秘色瓷碗 ![]() 秘色瓷碗 “秘色瓷”由浙江越窯生產(chǎn),專供皇室、宮廷御用的“貢瓷”是中國歷代青瓷中的最頂級的精品。 四瓣花紋藍琉璃盤 琉璃碟 藍琉璃盤 琉璃碟 琉璃茶托、茶盞 古代將玻璃稱為琉璃,唐代以前,玻璃制品已自西方傳入中國。在唐代,琉璃既稀奇又珍貴。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唐代銀質(zhì)茶具一組。系唐僖宗供奉之御前用茶具。 鎏金銀籠子(貯茶具) 鎏金銀茶碾、銀碢軸(碾茶具) 鎏金銀茶羅(貯茶具) 鎏金銀龜盒(貯茶具,存放茶葉末) 鎏金銀鹽臺(唐人飲茶或調(diào)以鹽、姜、椒等,鹽臺即為盛放佐料的器具) ![]() 銀火箸、鎏金銀調(diào)達子(火箸加熱時撥動木炭用,調(diào)達子為貯茶具) 銀香匙、鎏金銀則(銀則為量取茶葉所用) 鎏金銀波羅子(貯茶具,可用于瀝干茶葉的水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