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歸脾丸”加“加味逍遙丸”是個不錯的“組合”。 治療肝郁脾虛最著名的藥就是逍遙丸了。在逍遙丸的配方里,柴胡是梳理肝氣的,白芍斂陰柔肝,和當歸一起來補肝體而助肝用,使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共為臣藥。薄荷也是升散的,可以透達肝經(jīng)郁熱,生姜則是辛發(fā)的,也可以發(fā)散郁結。又配了茯苓和白術來補脾,這樣就防止了肝木的侵襲,配了當歸來養(yǎng)血,也阻止了血虛的情況。所以對于治療肝郁脾虛這個惡性循環(huán)的三角形(肝郁——脾虛——血虛——肝郁),被逍遙丸周全的解決了。 從肝郁脾虛這個名字上可以看到是虛實夾雜的,虛是指脾氣不足,營養(yǎng)物質(zhì)達不到,所以身體會有疲勞感;同時患者還經(jīng)常伴有胸悶憋氣、情緒低落,這是精神壓力所致,如果治療的話,要攻補兼施,可以用加味逍遙丸配合人參健脾丸,前者舒肝,后者健脾。 如果患者是氣血兩虛比較明顯的,可以把人參健脾丸改成人參歸脾丸。如果患者偏于濕重,舌苔比較厚,胃口也不好的,就用逍遙丸加上香砂六君子,既能舒肝,又能去濕。此外,就算病人疲勞得很嚴重,也不能單純服用補藥。 對于很多工作壓力較大的人來講,人參歸脾丸與加味逍遙丸搭配著服用有助于緩解壓力,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參歸脾丸,主要為脾胃虛弱,飲食內(nèi)停,生濕化熱者所用。脾主運化,脾虛失運,食停生濕,故食少難消,大便溏??;食積內(nèi)停,阻礙氣機,則脘腹痞悶,苔膩微黃乃食積化熱之象。脾虛宜補,食積當消,治宜健脾消食,兼以清熱祛濕。人參歸脾丸用人參、茯苓、甘草等為主要組成成分,益氣健脾以補脾虛為主,其中白術、茯苓用量偏重,意在健脾滲濕以止瀉;山藥、肉豆蔻助其健脾止瀉。再用山楂、神曲消食化滯以消食積;木香、砂仁、陳皮理氣和胃,助運而消痞;黃連清熱燥濕以解濕熱。諸藥相伍,共成消補兼施之劑,使脾健食消,濕祛熱清,諸證自除。本方健脾藥居多,且食消脾自健,故得“健脾”之名。 曾有一案例是關于一名IT行業(yè)工作者的,他經(jīng)常失眠,而且經(jīng)常做夢,有時還是噩夢,白天也沒精神,感覺四肢無力,同事總說跟沒睡醒似的。胃從上初中就不好,一直很注意不吃太生冷的食物,因為吃了也會難受。所以懷疑自己脾胃有問題,而且不知道“人參歸脾丸”能與“加味逍遙丸”能不能一塊吃? 有關專家分析,他的狀況確實像脾胃虛弱,包括失眠、夢多、總覺得累,都是因為脾虛導致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肌肉失養(yǎng),所以,補脾胃是主要的。而人參歸脾丸這個藥針對的就是因為脾虛最后導致的失眠,如果平時工作壓力大,肝郁也會伴隨,所以“人參歸脾丸”加“加味逍遙丸”是個很常用的“組合”。很多承受著很多工作壓力的工作者也會經(jīng)常服用該藥,因為現(xiàn)在競爭越來越大,壓力也隨之增加,心血暗耗往往和肝氣郁結并存。 此外,該藥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不適用于急性腸炎腹瀉,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水樣大便頻繁,或發(fā)燒;而且實熱者不宜使用。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藥品的,使用該藥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而對于上述提到的脾胃虛弱、工作壓力大者來說,“人參歸脾丸”加“加味逍遙丸”是個不錯的“組合”。 此外,治療肝郁脾虛患者需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diào)理,如柚皮醪糟:準備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還有適量的醪糟、紅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細末,每次煮1小碗的紅糖醪糟時加3到6克的藥粉末,之后趁熱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著寬中理氣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氣止痛,適合肝郁氣滯、肝胃不和調(diào)理;醪糟、紅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