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佳友在線 2019-09-03 16:06:49 由于越來越喜歡標頭打一切,我在9個月前賣掉全畫幅和各種變焦鏡頭,換裝了富士GFX 50R+GF 63/2.8中畫幅旅行相機(這個名字是一個外國攝影師給這個套裝起的,我覺得很貼切),幾個月用下來的感受就是:中畫幅一時爽,一直用一直爽。 一、中畫幅旅行相機,可以像135一樣隨意使用 感謝傳感器技術(shù)的高歌猛進,讓富士GFX 50R同時具備了中畫幅的畫質(zhì)和135的速度,掛上63/2.8之后1180g的重量也在隨身攜帶的可承受范圍之內(nèi)。 在GFX 50R身上,沒有以往中畫幅相機諸如死沉死沉、不能拍jpg、龜速處理、ISO最高100之類的諸多限制,回放和再次拍攝也都非常流暢,可以像一臺135相機一樣隨意使用。 GFX 50R+GF63/2.8, F5.6, 1/4000s, ISO 1600 二、沒有面面俱到的相機,中畫幅更是如此 然而GFX 50R畢竟還是一臺中畫幅相機,均衡是中畫幅的劣勢,和135系統(tǒng)相比,它的優(yōu)缺點都更加極端,選擇GFX 50R就意味著手中照相機的用途變窄。雖然這塊索尼CMOS的畫質(zhì)無可挑剔,但是它畢竟老了,沒有集成相位對焦點,對比度對焦在連續(xù)追蹤時顯得捉襟見肘,這個不足還被GF63/2.8的非靜音馬達給放大了,讓它幾乎無法像135相機那樣用人臉識別+AF-C大大咧咧的拍人。 GFX 50R+GF 63/2.8, F8, 1/125s, ISO 100 而且這塊CMOS的刷新率并不高,視頻和純電子快門都只能拍攝靜態(tài)畫面,否則就會有果凍效應(yīng)。另外,GFX 50R沒有機身防抖,富士的原廠鏡頭也還是傳統(tǒng)中畫幅鏡頭的規(guī)格,最大光圈只有F2.8,這兩條加起來,也給它在弱光環(huán)境下的使用帶來了諸多限制。不過鑒于影室燈和外拍燈有高速同步引閃器,我真不覺得1/125s閃光同步是什么劣勢——誰的中畫幅會用機頂閃啊。 GFX 50R+GF63/2.8, F2.8, 1/40s, ISO 1000 三、畫質(zhì),真的可以面面俱到! 那么,為什么要忍受一臺用途如此狹窄的相機系統(tǒng)呢?當然是為了畫質(zhì)!反正我也不玩連拍不玩視頻,日常記錄也已經(jīng)完全改用手機,照相機對我來說就是手持一張一張的摁,拍些我想拍的玩意,不需要功能太全面,只要用著順手、畫質(zhì)夠好就行了,除了不能用人臉識別+AF-C大大咧咧的拍人,GFX 50R都符合我的使用需求。 GFX 50R+GF63/2.8, F2.8, 1/250s, ISO 6400 GFX 50R的這塊CMOS雖然還是14bit模數(shù)轉(zhuǎn)換+14bit處理,但憑借44x33mm傳感器1.7倍于135全幅的面積,它可以在像素數(shù)、寬容度、高感三個方面都達到135全畫幅的頂級水平——對135全幅來說,這三個方面是無法在一款產(chǎn)品上面面俱到的,你可以指出某一款產(chǎn)品的某一項指標可以與44x33mm媲美,但卻找不出一款能夠全面媲美的,這就是中畫幅畫質(zhì)的意義。 GFX 50R+GF63/2.8, F2.8, 1/125s, ISO 320 GFX 50R的文件量也挺友好,無損壓縮可以把RAW文件從100MB出頭壓縮到50MB左右,甚至比沒有無損壓縮功能的135全畫幅還省空間。再就是GFX 50R的jpg直出是個驚喜,富士做jpg直出一直很有心得,再有中畫幅的加持,GFX 50R的jpg直出效果可圈可點,不需要后期做片子的情況下,jpg居然從ISO 100-51200都能用,這個非常驚喜。 GFX 50R+GF63/2.8, F8, 1/125s, ISO 100 四、中畫幅鏡頭解像力出色,但不適合夜王使用 中畫幅的意義除了更大的底,還有它的鏡頭系統(tǒng)。中畫幅鏡頭最大的優(yōu)勢是解像力,因為畫幅越大,對鏡頭解像力的要求就越低,鏡頭也就越容易做到高解像力。但是和135鏡頭相比,中畫幅鏡頭的光圈很吃虧,最大光圈普遍只有F2.8(景深效果相當于135鏡頭的F2.2),這是因為過去的中畫幅用途基本都是商業(yè)和風光,對這些題材來說,畫質(zhì)比大光圈迷幻更重要,況且中畫幅就算做出大光圈,體積重量也會非常感人。 GFX 50R+GF 63/2.8, F2.8, 1/125s, ISO 10000 為了實現(xiàn)高畫質(zhì),中畫幅鏡頭的素質(zhì)一般都相當可以,不僅光學缺陷少、同樣等效焦段下,像場也比135鏡頭更平整(邊緣劣化更輕),目前的富士GF鏡頭也是這個路數(shù),不管是GF63/2.8還是借來用的GF250/4,雖然光圈都不大,畫質(zhì)上卻實在挑不出什么刺,連63/2.8這只第二便宜的GF小鏡頭,也很難發(fā)現(xiàn)什么光學缺陷,即使在F2.8的最犄角,也依然有不錯的解像力。也就是說,GFX系統(tǒng)的價值在于理想照度下的高畫質(zhì),不適合喜歡超大光圈的夜王使用。 GFX 50R+GF 250/4+1.4x增距鏡, F5.6, 1/4000s, ISO 400(D 五、兩支國產(chǎn)GF口鏡頭實現(xiàn)大光圈和超廣角 因為我現(xiàn)在只有GFX 50R這一臺相機,所以也在考慮大光圈的解決方案。不過我不喜歡轉(zhuǎn)接135鏡頭,一個是因為沒有等效焦距是50mm的鏡頭,一個是我認為135鏡頭被畫幅遮擋住部分,都是劣化到設(shè)計師不愿意拿出來見人的。 中一65/1.4就是唯一的大光圈解決方案了,官方稱這是一支專門為GF卡口設(shè)計的鏡頭,景深效果相當于135的50/1.1,是目前GF卡口唯一一支光圈達到F1.4的鏡頭。65/1.4是一支被低估的鏡頭,因為它在最近對焦距離上全開光圈有一定的球面相差,而試機片往往都是最近對焦距離上拍攝的一些小物件,所以上市之初的口碑很一般。 ![]() GFX 50R+中一65/1.4, F1.4, 1/250s, ISO 125 在看了一些國外攝影師拍攝的作品后,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要不在最近對焦距離上全開光圈,它的分辨率還是很不錯的,于是毫不猶豫的買來。正如前面所說,中畫幅大光圈鏡頭的體積重量都很感人,65/1.4一個鏡頭的重量只比GFX 50R+GF63/2.8輕100g,所以它注定只會在需要大光圈的時候偶爾用一用。 ![]() 然后我還借了一支老蛙GF17/4,從它的光學結(jié)構(gòu)圖可以看出,這支鏡頭其實是12/2.8單反鏡頭和MFC畫幅增距鏡的合體,單買這兩個產(chǎn)品一樣可以組合出一支GF卡口的17/4,但是老蛙GF17/4的價值在于可以使用86mm的前置濾鏡,重量也稍微輕一點。 ![]() GFX 50R+老蛙GF17/4, F4, 1/125s, ISO 200(DR200%) GF17/4繼承了老蛙Zero系列幾乎沒有畸變的特點,雖然非原生設(shè)計導致它的暗角有點明顯,但不管怎么說也是現(xiàn)在GF卡口鏡頭里最廣的一支,而且GFX 50R良好的寬容度也讓暗角比較容易矯正。 六、兩個實用的小配件 我還搭配了兩個實用的小配件,一個是平工坊的相機底座,一個是柄叔的指柄,這兩個配件都是鋁合金CNC制造,重量可以忽略不計。裝上底座以后,GFX 50R掛上GF63/2.8就可以站在桌子上,指柄則可以讓GF63/2.8毫無壓力的單手拍攝。 ![]() 結(jié)論:是不是好相機,取決于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本文的第二章節(jié)就提到均衡不是中畫幅的特色,GFX 50R的優(yōu)勢和劣勢都很極端,它的用途僅限于非弱光攝影,而且還是那種單次對焦一張一張摁的。在這個用途內(nèi),GFX 50R又可以提供同價位最優(yōu)秀的畫質(zhì),截止到本文發(fā)布的時間,依然是沒有之一。 ![]() 我當然知道高像素全畫幅微單的用途更廣,但我的上一臺相機A7R2到賣掉的時候也只拍過一次視頻、AF-C也只在配合人臉識別的時候才會用到,而且我也很少在光線不好的時候拍照,那么舍棄那些不常用的功能,換取畫質(zhì)上的提升就是值得的。對我來說,中畫幅一時爽,一直用一直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