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疆 1975年生于山東省濟南市。山東藝術學院2007級藝術碩士,師從張志民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山水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省書畫學會理事,山東省青年美協(xié)主席團成員,現(xiàn)供職于濟南市文化館。 作品欣賞 吳疆 岱宗神秀 220cm×110cm 紙本墨筆 2009年 吳疆 泰岳龍吟 138cm×68cm 紙本墨筆 2017年 吳疆 泰岱鐘靈 210cm×176cm 紙本墨筆 2014年 吳疆 千年萬歲經風雨 180cmx180cm 紙本墨筆 2012年 吳疆 桃園靈秀 138cm×68cm 紙本墨筆 2017年 吳疆 天街云涌 138cm×68cm 紙本墨筆 2017年 吳疆 雪巘云凝 138cm×68cm 紙本墨筆 2017年 吳疆 霖雨蒼生秀錦屏 230cm×193cm 紙本墨筆 2013年 請橫屏欣賞: 吳疆 泰岳煙雨 120cm×240cm 紙本墨筆 2017年 名家評論 溯源與回歸 孫文韜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熅?!边@是南北朝時江淹所作《別賦》中的句子。偶然看到便聯(lián)想起吳疆的畫。 沒有具體描繪送別這一過程中的人物行動。而是不惜筆墨的渲染送別的背景。吳疆的山水畫也是如此。畫面中的人物相對于自然與命運來說是渺小的。但是畫面中的繁山復水無不彌散著人的情志。露珠雖小卻映射陽光,鏡面雖薄卻青紅畢現(xiàn)華彩萬端。瑰奇的石頭按照自己的方向崩落,魄麗的樹叢尋找天空的方向生長。 吳疆開始著迷于李白的豪放,并創(chuàng)作了不少以游仙體詩歌為藍本的詩意畫。進而探本求源,上溯漢魏六朝,于詩歌,繪畫,書法,雕塑等領域,搜妙創(chuàng)真,苦求不斷。又在導師指引下,錘煉筆線,參研墨法,辨識古器,蓄養(yǎng)心志。得以將千年流傳的古器物紋飾納入山水造境的過程中。 細觀其畫面中的筆線,具有如立交橋般的空間表現(xiàn)力。斑駁渾厚而又層次清晰。這是線與線的關系。至于線本身則讓人聯(lián)想起日本學者金原省吾所說:“沉而壓多,細而尖,速度小,”.。這正是紋樣線條的特征。吳疆山水畫中擁有了如此筆線,他的意念追求自然能夠“如龍蟠霧,似鳳騰霄”。 在畫面色調上,他也有自己的追求,要么夜燈如豆,要么滿紙生輝。對于他這種思路,我的判斷是拒絕平庸,打破常理。我們換成概念理解,便是小而實的白打破了大而虛的黑,小而實的黑凝結了大而虛的白。在相反相成中,筆墨語言得以自由。分白布黑之外,還有位置的高下欹側。就是動靜問題啦?!吧椒Q艮岳橫平靜,樹勢蔥蘢直上行。”這在吳疆看來,只是死板的口訣而已。在他自己的山水世界里,樹木就是那傳說中的“建木”。長得挺拔高聳,可以通天徹地溝通神人。他筆下的樹木,還擁有著奇異的色彩,是眾神尋找的寶樹,是落滿金烏的神木。 那山也不是平常的峰嶺,是有“九層高臺,八方向度”的“昆侖”。你看那畫中,山顛谷底御龍而飛的不是周穆王和他的臣子嗎?樹可以倒懸,山能夠旋轉??此茦淠?,卻是道路。明明峰巒,卻是煙嵐。如此混化的境界,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遠古的巫史文明。那些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巫覡,需借助眾多藥物使他們模糊事物的界限,夸大細微的知覺。其中保留下來,有益身心的藥物,恐怕只有酒啦?!岸肪迫倨钡睦钐状蟾乓呀浗柚屏內チ耸挛锉硐?,感知到了那個早已存在的真諦。藝術恍惚就是彌散情志的法器,暢神已畢的人們,在山水的懷抱里長醉不起。 在鴻蒙初辟時,人們不會計較太多得失。為了信念不顧后果。后人可以說他們不開化,卻為他們所展現(xiàn)的蓬勃生命力所折服。山水畫肇始三代,孕育漢魏,初成于六朝,繁盛于唐宋,元明以降,日趨萎靡。技巧的完善使得山水畫發(fā)展緩慢。由先知先覺者,置金石于書畫之前。自道咸以來又開一片新天地?!敖韫砰_今”只是一種借口。每一次回望故園都有新的感受。也許,新時代的畫者可以將心中的湖泊留在三千年前的昆侖之巔。但是不可能也不應該將心智與能力捆鎖在遙遠的過去。 吳疆的畫作之中,就有著一種“圖像生成”式的新意。畫面之中,飽滿堅實的峰巒并不是自然形態(tài)。而是作者運筆時,將開放性的繪畫語言隨意的置于畫面上,于其間找到既符合畫面構成,又不過分脫離自然形態(tài)的造型。并將其固定下來。如果構成因素過強,則以自然形破壞。反之,則以人工形加以約束。反復開合直至畫面凝結成滿意的圖像。這種繪畫方式,自然以積墨為之。黃賓虹所說“宋畫一二百遍”可以想見。 另外,在色彩上突出石色的作用。從山谷里,樹叢間,蒸騰而起的是紅塵滾滾,是烈焰熊熊。重墨之上的朱砂充分展示其內美。丹砂流動與青綠混染,則讓我們聯(lián)系起“杜宇啼血,三年化碧”。在那樣一個世界里,沒有落寞只有雄強。 如上所述,自然形的生發(fā)如同加法,人工形的約束好像減法。矛盾的力量交匯到一起才能成就。濃烈的朱砂就好像無法約束的情感,和諧的青綠恰似平靜的山林與水面。 物鏡與心境是可以融通的。古人已然不可尋,但千年器物上映射著他們的精魂。我們的心境凝結于何處呢?顯然,我們不可能耗費一生去做一件實用器物了??墒俏覀冃枰环N容納復雜情感與多元方式的載體。就像吳疆的山水畫。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