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讀過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拼命奔跑 烏鴉見了,說: “小老鼠,你干嘛跑的那么急?歇歇腳吧”。 小老鼠回答: “我不能歇;我要急著看看這條路的盡頭是啥模樣?” 烏龜見了,問道: “你干嘛跑這麼急?來曬曬太陽吧”。 老鼠回答: “不行。我要急著跑到這條路的盡頭,看看究竟是啥模樣?” 一路上,小老鼠拼命奔跑,從來不敢停歇,直到有一天它終于跑到了盡頭,碰到了一棵大樹樁,停了下來?!霸瓉砺返谋M頭就是一棵樹樁??!真沒勁!”小老鼠嘆息道?!霸缰@樣,好好欣賞欣賞沿途的風(fēng)景,該是多美好啊……” 小老鼠后悔了。這時,它已經(jīng)老得再也跑不動,甚至連眼皮都太不起來了。垂垂老矣!想來碌碌一生,只顧奔跑,卻無暇享受生活,真是追悔莫及! 讀完這則寓言你有什么啟示呢? 01 一味尋“快”,會讓生活變質(zhì) “快”,似乎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關(guān)鍵詞。 對于我們當(dāng)下社會正在經(jīng)歷的變化,學(xué)界提出了一個涵義更加精準(zhǔn)的概念:“大加速”(The Great Acceleration),用它來指代我們越來越快的當(dāng)代生活。 2006年,一位來自英國的心理學(xué)家進(jìn)行了一項實驗,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地的行人走過同一段路所花的時間,整體上比20世紀(jì)90年代初減少了10%。這種大加速讓我們有種失控感。倘若這項調(diào)查是發(fā)生在2019年的中國,數(shù)據(jù)怕是要更加觸目驚心,失控感更加強烈。 現(xiàn)代人都太講究效率,每個人都在講故事抓風(fēng)口,每個人都有夢想需要追逐,整個社會都在販賣焦慮。 《一個月瘦了10斤,我靠的是這個》 《我一年讀500本書,你呢?》 《我,00后,年入百萬》 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追求效率和生產(chǎn)力,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 這讓我聯(lián)想到約翰·列儂說過的話: “當(dāng)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br> 效率并非不好,但如果一切都以效率為先,你就會喪失很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種感受對于自己能否慢下來極其重要。有時候,放緩腳步,并不意味著一定就會被趕超,我覺得這反而會讓人走得更扎實,更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 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02 “慢”是種平衡 1986年,意大利一個叫卡洛·佩特里尼的記者快被報社沒日沒夜的工作和毫無營養(yǎng)的快餐給逼瘋了,一怒之下,發(fā)起了一場著名的“慢餐運動”。他宣稱:城市的快節(jié)奏生活正以生產(chǎn)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huán)境,我們要從慢慢吃飯開始,反抗快節(jié)奏的生活。一時間,應(yīng)者云集,“慢風(fēng)潮”從歐洲開始席卷全球。 慢生活其實并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輕松和諧、回歸自然的意境,放緩腳步,慢慢享受生活所賦予的美好。 如果看過電影《小森林》,你一定記得那個笑容如山泉般清澈的姑娘,市子。市子由于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里,回到從小生活的那個叫做小森的村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她有條不紊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氣息,終于慢慢回到了她的身上。 春天萬物復(fù)蘇, 小森的山上長滿了野菜, 延齡草,白根葵,莢果蕨,金漆葉…… 夏天有了西紅柿, 冰鎮(zhèn)起來,咬一口, 也是甜甜的味道。 秋天的木通果長到胖乎乎的紫色樣子, 破口開裂時摘下來, 和好朋友坐在門口,一人拿著一個邊吃邊玩, 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冬天的蘿卜, 別有一番滋味。 煮進(jìn)濃濃的湯汁里, 為這個季節(jié)增添了熱氣騰騰的溫暖。 「應(yīng)季而生,不時不食」大概就是對生活最好的態(tài)度。生活就是這樣,當(dāng)你速度放緩,把欲望減少,把人際變簡單,把時間留給愛的人、喜歡的事,那你就會快樂很多。 《小森林》的最后,市子覺得自己還需要努力,于是又回到了東京。當(dāng)5年后,再次歸來,她的心里再也沒有因為逃避生活才回小森的自責(zé),她的目光里只有堅定和坦然。 在生活壓力撲面而來的時候,“慢生活”能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樂趣,滋養(yǎng)心靈,給生命一個舒展的空間,也只有這樣才能積蓄力量,走得更遠(yuǎn)。 就像《萬物皆有歡喜處》中提到的: 最簡單的往往都是最難的,也許是只想把一碗白飯蒸好,也許是只想把一鍋蘿卜燉入味。人回到最簡單的訴求 ,不渲染張揚出過多的欲望,自然容易滿足感動 。 03 “慢”不是懶的借口! 隨著“慢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風(fēng)靡世界,幾乎成為一種時尚。人們對“慢生活”好像出現(xiàn)了一些誤解。 曾經(jīng)認(rèn)識一個小妹妹L,她大學(xué)畢業(yè)后留在北京,2年換了5份工作。最后她實在受不了了跟我抱怨說:現(xiàn)在的加班早起、朝九晚五、應(yīng)付考勤的生活實在不是她想要的。 我說: 那你理想生活是什么樣的?老板拿錢是讓你干活的,不是休閑度假,工作沒有不累的,要不然沒有你存在的價值。 她說: 我向往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向往玉龍雪山的風(fēng)、香格里拉的花、束河的茶馬古道、拉市海的濕地、瀘沽湖的女神山。我特別想在大理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咖啡館。 看到她有這種想法,我當(dāng)然極力勸阻,只有過來人才知道,詩和遠(yuǎn)方哪有那么簡單? 后來她還是很不屑地走了,也確實在大理開起樂自己的咖啡館,種草、擼貓,愜意地很。然而好景不長,半年的光景店就支撐不下去了,房租、日常水電開銷、食材費用、員工工資壓的她喘不過氣來,工作兩年好不容易攢下的幾萬塊錢也打了水漂。 好的生活都是發(fā)在朋友圈,苦逼的生活只有自己懂。 慢生活家發(fā)起人卡爾·霍諾曾說: “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biāo)撤退,讓生活變成更細(xì)致。” 所以,當(dāng)你再想要去看星星,聽鳥鳴,聞花香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你真的分清慢生活,和懶生活嗎? 當(dāng)然,在這個欲望高漲的時代,“慢生活”的實現(xiàn)并不容易,“慢”是需要付代價的,慢也是奢侈的。 作家村上春樹每天都清晨出門跑步,然后寫作直至中午,下午學(xué)習(xí),晚上社交。很多人羨慕他整潔、溫馨的書房,有唱片、有吧臺、有各種小玩具。然而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是,他從20多歲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后,每天都把自己規(guī)劃得井井有條,每天堅持寫作四小時以上并長達(dá)三十年不間斷。所以,村上擁有的一切也都是他理應(yīng)獲得的。 所以,當(dāng)你再看到那些悠閑、舒適、無拘無束、不受金錢困擾的慢生活后,你應(yīng)明白其實那都是人生給予自律的獎賞,是生活某個甜美瞬間,而非全部和日常。 慢生活并不是懶散、拖拉和逃避。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學(xué)會張弛有度,勞逸結(jié)合。在拼搏時偶爾停頓,充實自己。有時候走的太快,不但欲速則不達(dá),也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莫名的焦慮。放慢節(jié)奏,提高效率,放平心態(tài),提升健康。最終提高生活質(zhì)量,提升幸福感。 正如林徽因所說: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strong> 04 我們總是在抱怨,終日午閑時,終日多憂慮。卻不知道,生活中有一半麻煩,其實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把日子過得太倉促。 浙江紹興有家名為《慢下來》的小店,門口擺著一行字,特別有哲理: 生活中有太多欲為而不可為 我們都為了生活二字勞于奔命 每天時時刻刻轉(zhuǎn)不停 到頭來并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是名還是利 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天堂 沒有世俗的紛爭 每天與日月為伴 花鳥蟲魚皆知己 琴棋書畫懂一二乃錦上添花 其實我們都渴望自由 渴望靈魂的徹底解放 渴望放縱念想自由呼吸 一家小小的雜貨鋪或許不算什么 但那是開始懂得享受生活的轉(zhuǎn)折點 我想有那么一天 可以擁著滿屋子心愛的小物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這讓我聯(lián)想到《萬物皆有歡喜處》中的手藝人。一生一世,他們只做一件事,守著自己的手藝活兒,方寸之間,皆見天地。他們在虛無的人生中找到意義,不迷失方向,不會為生計所苦,卻會為無法登峰造極而不甘心。將很小的事情,用生命去投入,在每門手藝中能感覺到禪意,這是手藝人對這個世界最深情的表達(dá)。 以清凈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這更像是一種境界,達(dá)此境界,一切泰然。 所以,不要急呀,我們肯定都能活到死;而慢生活,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