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倡導賞識教育的今天,再提懲戒教育,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逆勢而動了??墒?,理性地想一想,在人的培養(yǎng)過程中,賞識教育真的能做到“包打天下”嗎?換句話說,懲戒教育在當下乃至以后,真的就遭到唾棄而無用武之地了嗎? 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中,教育似乎越來越不敢提“懲戒”二字,可是我們卻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那就是現(xiàn)在少年兒童暴力問題頻出,違法犯罪低齡化現(xiàn)象突出。這些都表現(xiàn)出賞識教育的局限。所以,我們家長必須重視懲戒教育的重要作用。懲戒教育關注學生的負面發(fā)展可能性,以處罰為手段,達到警示與教育的目的,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1、懲戒教育是一種底線教育 我國自古就有關于“性本善”與“性本惡”的思辨,且不論二者孰是孰非,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在后天有學壞的可能。 少年兒童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之際,是非界線模糊,道德意志薄弱,要么缺少底線意識,要么容易突破底線。這兩種情況對于人的成長來說,都很危險,會使人任性而為,甚至是肆意妄為,以致觸犯法律。 當學生違紀犯錯時,及時予以適當?shù)膽徒浣逃?,就會令學生明白并牢記:底線不容觸碰,更不容突破!只有這樣,學生長大后才會敬畏法律、嚴守公德。相反,如果學生違紀犯錯時缺乏相應懲戒,則學生就可能不知道底線在哪里,或者雖知底線,卻因未受懲處而敢于一再突破,“狼來了”的故事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 2、懲戒教育是一種責任教育。 常言道:大丈夫敢做敢當。勇于承擔責任,自古就是一種受人贊揚、令人欽佩的優(yōu)秀品質。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一個人的言行更容易對他人和社會產生影響。而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肆意妄為并無需負任何責任,那么我們的社會必將陷入混亂,最終受害的則是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不可以逃避。而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中小學生正處于責任心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責任教育做不到位,不能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不能使學生具備擔當精神,則學生長大步入社會后,往往就要接受法律的二次教育。這種結果,相信不是老師和家長希望看到的。 懲戒教育是責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懲戒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也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在學生心中種下責任意識的種子。這顆種子會在不斷跟進和不斷強化的責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滋養(yǎng)下,發(fā)育成長為一種擔當精神。一個人具有了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就會謹言慎行,具備很強的道德意志和社會責任感。 ![]() 3、懲戒教育也是一種挫折教育。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鮮花和掌聲,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但現(xiàn)實告訴我們,任何人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種挫折。而一個人如果缺乏耐挫品質,就很難面對現(xiàn)實的不幸,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一蹶不振,或是誤入歧途。比如有的人聽慣了表揚的話,便聽不得批評的話,或是習慣了高人一等,便不能接受被人超越的現(xiàn)實,于是心理扭曲、失恒,做出違背道德甚至是違法的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學生中也并不少見,所謂的“問題少年”中,有一部分就屬于這種情況。 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成長也遵循著自然的法則。溫室里的花朵難以承受風雨之重,所以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被賞識和贊揚包裹著的孩子,承受不了懲戒之痛,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事業(yè)的失敗,領導的批評,別人的嘲笑等,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致命一擊。所以,沒有懲戒教育的洗禮,就開不出堅強的生命之花。 ![]() 4、懲戒教育還是一種公平教育。 向往公平公正乃人之天性。在群體式的教育中,如果失去公平公正,教育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而一個學生違紀犯錯后卻無需承擔責任,對其他遵守紀律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不公平,教師就不能樹立威信,而沒有威信,則雖令不從,何談教育效果? 沒有公平公正,不僅會導致教育無效,對于學生正在成長中的心靈來說,也是一種巨大而無形的傷害。有的學生即使原先有底線意識,甚至有較好的道德養(yǎng)成,也可能會因為感到不公而在同類問題上憤而效尤,甚至還可能會在其它方面對老師的教育聽而不聞或是明知故犯,這可以說是德育的一種塌方式失敗,從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中走出來的學生,對公平正義失去了信仰,其對社會也是一種潛在的危害。因此,從維護教育公平和培育學生公平信念的角度來說,懲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