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映俞醫(yī)師 我們在〈頭號癌癥殺手-肺癌〉這篇懶人包裡,曾介紹了一些肺癌的癥狀,和香菸與肺癌的關係。今天更進一步來了解不同的肺癌類型。 肺癌可用顯微鏡下的細胞型態(tài),粗分成兩種類型:「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小細胞癌(Small-cell lung cancer)」的患者人數(shù)雖然比「非小細胞癌」還要來得少,但這是最快速侵襲生長的肺癌型式。原本小細胞癌常生長在呼吸道中央處,但由於侵襲快,容易轉移,患者常常是在小細胞癌轉移多處之後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得了肺癌,也因此小細胞癌的治癒機率並不高。 「小細胞癌」的另一個特點是容易有「腫瘤伴隨癥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像是出現(xiàn)血中鈣離子濃度變高,影響肌肉神經(jīng)運作;某一種或某幾種的荷爾蒙分泌增加;血液變得容易凝集於一起,增加血塊栓塞的機會。這些的生理狀況變化不是來自腫瘤壓迫,而是伴隨腫瘤出現(xiàn)的生理變化,有時候患者是因為注意到這些問題後才發(fā)現(xiàn)肺癌的。小細胞癌的發(fā)生與抽菸有極高度相關性,可說是幾乎不會發(fā)生在未抽菸者身上。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非小細胞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非小細胞癌的患者人數(shù)比較多,占了所有肺癌患者的8成以上,生長速度比小細胞癌慢,癌癥轉移到其他器官的速度也較慢。非小細胞癌又可再被分成3類,分別是肺腺癌(adenocarcinoma)、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與大細胞癌(large-cell carcinoma)。 如果你聽到有個女性,從不抽菸卻得到肺癌,那最有可能的類型就是「肺腺癌」。肺腺癌容易發(fā)生於女性,而不管你是抽菸者、戒菸者、以及從未有菸癮者,都可能有肺腺癌,因此目前肺腺癌是發(fā)生率較高的肺癌類型。容易藉著淋巴及血流轉移到淋巴結及其他器官。源自於呼吸道末端,肺泡組織內(nèi)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因此容易長在肺部較周邊之處。 對超過45歲的人來說,無論抽不抽菸,腺癌都是常見的肺癌類型。對不曾吸菸的人而言,萬一罹患肺癌,則最有機會是肺腺癌。然而,我們必須強調(diào)一下,雖然肺腺癌與抽菸的關聯(lián)性,不像小細胞肺癌或(接下來會提到的)鱗狀細胞肺癌與抽菸的關聯(lián)性那樣強烈,但罹患肺腺癌的人之中,抽菸者還是佔了多數(shù)。 非小細胞癌之中發(fā)生率次高的是「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是氣管與支氣管內(nèi)層的細胞,因此鱗狀細胞癌容易長在肺部的中央,也就是氣管及支氣管之處,長得慢,可以長得很大,甚至在腫瘤中心形成空腔。鱗狀細胞癌的發(fā)生與抽菸有強烈關係。 最後我們談到「大細胞癌」,這是細胞未分化的肺癌,容易長在肺臟表面,通常都是長到很大才被發(fā)現(xiàn)。生長速度與擴散速度都較快,很容易轉移到淋巴結與其他器官。 肺癌的癥狀可以來自原始的腫瘤壓迫,或破壞了肺部的組織、血管、神經(jīng),因此腫瘤生長的位置與大小都會影響癥狀的表現(xiàn)。初期肺癌可能沒有癥狀,而最常見的肺癌癥狀包括了:
如果肺癌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轉移的腫瘤同樣會壓迫、破壞其他器官的組織,帶來不舒服癥狀。非小細胞肺癌容易轉移到肝臟、腎上腺、骨頭、腦部,但轉移到肝臟或腎上腺很難帶來什麼癥狀,因此難以早早發(fā)現(xiàn)。轉移到骨頭會引發(fā)患者骨頭疼痛,轉移到腦部則帶來了頭痛、視線模糊、單側癱瘓、癲癇等問題。 基本的肺癌分期:
肺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患者狀況及腫瘤狀況可以接受手術的話,就先考慮開刀。另外再配合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等方式輔助。 提醒大家,不論是哪一種型態(tài)的肺癌,抽菸還是罹病主因之一。但也很多患者會問:「為何我不抽菸,卻得了肺癌?」有以下可能原因: 1、吸入二手菸:香菸對健康危害很大,即使是吸到二手菸,裡面至少有7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zhì)會致癌,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吸到少量二手菸是沒關係的。無論量多量寡,二手菸都對你的健康影響很大。 2、氡氣:這是一種無色、無味、但有放射性的氣體,普通存在於巖石與土壤內(nèi)。如果用了有這氣體的建築材料,會影響肺癌的發(fā)生。 3、空氣污染:若每天呼吸的空氣裡參雜濃度愈高的PM2.5,我們的肺部健康就極為堪慮。關於這部分,您可再閱讀〈癌癥第一殺手-肺癌〉了解更多。 4、工作時暴露化學物質(zhì):砷、石棉、鎘、煤、鎳等化學物質(zhì),有礙肺部健康。
責任編輯:朱家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