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膚木(Rhus chinensis)來自于漆樹科,鹽膚木屬。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奇數(shù)羽狀復葉有小葉2-6對,葉軸具寬的葉狀翅,葉背被白粉。圓錐花序?qū)挻?,花白色。核果球形,略壓扁,成熟時紅色。 我國除東北、內(nèi)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區(qū)均有,生于海拔170-2700米的向陽山坡、溝谷、溪邊的疏林或灌叢中。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朝鮮。 本種為五倍子蚜蟲寄主植物,在幼枝和葉上形成蟲癭,即五倍子,可供鞣革、醫(yī)藥、塑料和墨水等工業(yè)上用。幼枝和葉可作土農(nóng)藥。 果泡水代醋用,生食酸咸止渴。種子可榨油。根、葉、花及果均可供藥用。 文中的鹽膚木是在昆明西山遇見的,鹽膚木主要是感染蟲癭后生成重要的中藥五倍子,不過今天遇見的這個鹽膚木沒有長出五倍子來。 我們先看五倍子和鹽膚木的用途吧,后期遇到五倍子的圖片再補充五倍子的圖片。 鹽膚木嫩葉受五倍子蚜蟲侵入寄生刺激,生成蟲癭,此即五倍子,可供藥用,又名五倍子樹,為我國特有經(jīng)濟樹種。 進入秋冬季其葉呈鮮紅色,核果橘紅色,色彩絢麗,頗為美觀,亦是一種很好的園林觀賞樹種。 鹽膚木鮮嫩莖葉中富含氮、磷酸、氧化鉀等,每年可割青多次,產(chǎn)量高,且莖葉柔軟多汁易腐爛分解,是一種很好的綠肥。 鹽膚木植株粗放矮壯,根系發(fā)達粗壯,適應性很強、生長快、耐干旱瘠薄、根蘗力強,有利于水土保持,是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也是廢棄地(如燒制石灰的煤渣堆放地、廢棄礦山等)恢復的先鋒植物。 鹽膚木的嫩莖葉可作為野生蔬菜食用,在豫西山區(qū)是群眾養(yǎng)豬的主要野生飼料,花是初秋的優(yōu)質(zhì)蜜粉源。 鹽膚木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各部位均能入藥。根入藥為“鹽麩子根”,有去風,化濕,消腫,軟堅的功效;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腹瀉,水腫,風濕痹痛,跌打傷腫,乳癰,癬瘡,消酒毒。 去掉栓皮的根皮為“鹽麩根白皮”,有祛風濕,散瘀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治咳嗽,風濕骨痛,水腫,黃膽,跌打損傷,腫毒瘡,蛇咬傷等。 去掉栓皮的莖皮為“鹽麩樹白皮”,治血痢,腫毒,瘡芥。 葉入藥為“鹽麩葉”,有化痰止咳、收斂、解毒之效;治痰嗽、便血、血痢、盜汗、瘡瘍。 花入藥為“鹽麩木花”,治鼻疳、癰毒潰爛。 果實入藥為“鹽麩子”,有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的功用;治痰嗽、喉痹、黃膽、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角倍蚜、倍蛋蚜等五倍子蚜蟲寄生葉片而形成的蟲癭“五倍子”是著名的中藥和原料。 五倍子為癭綿蚜科的一些蚜蟲寄生在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等的葉或葉柄上而形成的囊狀蟲癭,以葉上蟲癭(又稱角倍、肚倍、花倍、藥倍)入藥。 其主要有效成分五倍子單寧又稱五倍子鞣質(zhì),由7~9個分子沒食子酸和1分子葡萄糖縮合而成,含量約為60%~70%,甚至高達80%;另外尚有沒食子酸2%~4%,脂肪、樹脂以及蠟質(zhì)等。 五倍子單寧經(jīng)提純、合成等方法可制取近百種精細化工產(chǎn)品,廣泛應用在醫(yī)藥、化工、染料、食品、感光材料及微電子工業(yè)中,現(xiàn)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研究熱點。 五倍子單寧有很強的抑制艾滋病病毒RT活性的作用,很有可能發(fā)展成為一種抗艾滋病的藥物。 五倍子始載于《開寶本草》,其曰:“五倍子味苦、酸、平、無毒…治瘙癢膿水”。 已有文獻報道,以五倍子單用或為主在治療上呼吸道出血、慢性腎炎、小兒遺尿、糖尿病及合并的并發(fā)癥、甲狀腺腫、鞘膜積液、蜂窩組織炎、盜汗、脫肛、軟組織損傷、燒燙傷、齲齒痛、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瘢痕疙瘩、外傷出血、痔瘺、陰道炎、宮頸糜爛、女性尖銳濕疣、子宮脫垂及宮頸癌等疾病中都取得可喜的療效。 鹽膚木的介紹就到這里啦,充分挖掘和發(fā)揮他全株的藥用價值和農(nóng)藥等價值,就能把隨處可見的雜樹變成寶貝。 醫(y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nèi)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gòu)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yī)囑。 (1) 優(yōu)良的多功能樹種,鹽膚木的栽培技術(shù) 趙曉斌 李靈會 田衛(wèi)斌 何山林 徐衛(wèi)成 河南省嵩縣林業(yè)局 河南 洛陽 471400 (2) 多用途野生鹽膚木 方建新 黃山學院生物系 安徽 黃山 (3) 五倍子及五倍子單寧的研究進展 彩云 李建科 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yǎng)科學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2 (4) 中國植物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