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1398-1457),明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jié)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耙鳌奔匆黜?。“石灰吟”就是詠石灰全詩如下: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首句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薄扒уN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板N”即錘打。“鑿”就是開鑿的意思。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石灰石)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這里,詩人用了“千”和“萬”兩個數(shù)詞,雖然不是實指,但可以看出詩人從數(shù)量上來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是十分艱辛的工作。這不但暗示了有識之士出現(xiàn)是不容易的,而且為后面手法情感奠定了基礎 次句寫道:“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叭舻乳e”就是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詩人在“烈火焚燒”加“若等閑”三字,就把石灰石擬人化了,從而讓人感覺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而且感覺到詩人不是在寫燒石灰石,似乎在暗示如同石灰石一樣堅強的志士仁人正面臨嚴峻的考驗,視若等閑一樣的神態(tài)。 第三句寫道:“粉身碎骨渾不怕?!薄皽啞奔慈!胺凵硭楣恰毙蜗蟮貙懗鰧⑹沂療墒曳?。 所以,詩人在最后一句寫道:“要留清白在人間?!薄扒灏住北砻魇侵甘覞嵃椎谋旧@里暗示志士仁人的高尚的節(jié)操和品質。 首先,物情統(tǒng)一 這首詠物詩人借助石灰石的成為石灰,需要經(jīng)受“烈火焚燒”的特點,暗示了志士仁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偉大的理想,需要經(jīng)受嚴峻的考驗的思想。 其次,托物言志。 詩歌是詩人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我們知道,于謙為官廉潔正直,為民為國,但最后在英宗復辟后,卻以莫須有的“謀逆罪”殺害了他。 再次,卒章顯志。 詩人在上面幾句的環(huán)境描寫中,突出了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最后順理成章地在結句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