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審美賞析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個皇帝,史稱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滅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違命侯”,過著“北中日夕,只以淚水洗面”的日月。所以,詞人面對自己的處境,自然免不了產(chǎn)生對故國之思,亡國之恨。全詞如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接著寫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边@兩句描景,寫后主所處的凄涼環(huán)境。他登上西樓,舉頭見新月如鉤,鉤起一串舊恨新愁;低頭看桐蔭深鎖,鎖住了滿院清秋。詞人寫景,在凄涼的景物中,蘊含了深深的愁恨??梢哉f,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里,景中有情,情溢景外。其中,“梧桐”這一意象用得很妙。在古典詩詞中,從來就是個表現(xiàn)愁情的物象。溫庭筠《更漏子》中寫道:“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陸甫之在《清平樂》中也說:“依約相思碎語,夜涼桐葉聲聲。” 張炎《清平樂》更是說到:“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他們表現(xiàn)的都是愁悶的境界?!扒迩铩币埠苡猩顚又?,引發(fā)讀者思考。在古代詩詞中,有“悲秋”這樣的主題。記得吳文英在《唐多令》中寫道:“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秋景的凄寒最易于引發(fā)人的凄切、悲傷的情緒。即使一般處在秋色深鎖的梧桐深院中,也都會產(chǎn)生凄寒孤寂之感,何況是由君主淪為囚徒的李后主呢?昔日為君主之時,所居之地是正如他自己在《破陣子》中寫道的“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陪伴著他的也是他在《玉樓春》中所說的“春殿嬪娥魚貫列”,而現(xiàn)在所居之地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是“月如鉤”與“ 寂寞梧桐”。此時的李煜,生活在這“月如鉤”、“ 寂寞梧桐”以及“清秋”這一個個意象所營造的凄涼環(huán)境之中,可見詞人心中的傷感是多么的幽深。 接著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里,詞人點出自己的“離愁”。如果知人論世,我們知道,李煜的離愁,不是一般的男女離別之愁,而是失掉故國的深沉之愁。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離愁,隨著時間過去,也可能拋掉的,然而李后主的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其中,詞人用了“不斷”和“還亂”,可見愁之深,恨之長,愁之多。真可謂有些道不清,說不明了。正因為有這樣積郁在詞人心中的深愁與長恨,所以,詞人最后寫道:“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就是不同于一般的,與平常所見不同。“滋味”即味道,這里,引申為苦愁的感受。也就是說,這種痛苦的滋味,只有李煜自己感受到,別人哪里能夠感受到的。這里,我們聯(lián)系李煜囚禁前后的生活極其處境來看,他由一個掌握生殺予奪之權的一國之主,忽而變?yōu)槿稳嗽赘畹碾A下之囚,光景一落千丈,當然他的悲痛愁恨確實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也根本無法感受到的痛楚。 在藝術上,這首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現(xiàn)實生活,情感真摯。 其次,言簡意深,短語長情。再次,意境高遠,意蘊深厚。第四,卒章表情,含蓄蘊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