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 從云觥萬載的古代玉器到百花齊放的現(xiàn)代玉雕;從簡單玉石制成的勞作工具,到供人欣賞、把玩的具有藝術(shù)感的玩飾件;從代表王侯貴族身份的玉飾,再到現(xiàn)代尋常百姓的擁有。 富有神秘傳奇色彩的玉質(zhì)器物爍耀古今,讓無數(shù)人為之癡迷與崇尚。而這其中,又屬玉勒子極具代表性。 那么,一定會有很多人問,什么是玉勒子呢? 勒子又稱“蠟子”,其實是古時一種流行的配飾,可單獨掛于胸前或者腰間,也可與其他玉飾組合掛。 因為古代佩戴勒子的一般都是王公貴族,所以常用和田玉來做,故也稱其玉勒子。 作為歷史痕跡中流傳下來的代表著時代文化的物件 ,玉勒子諧音“遇樂子”,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能給人帶來快樂、吉祥。 除了追求事業(yè)上的成就努力拼博外,閑暇時也需謀求精神上的慰籍。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雅趣情致,獨尊內(nèi)心。玉勒子就這樣成為了文人雅士喜愛的吉祥配飾。 幾千年來,關(guān)于玉勒子的由來,大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說玉勒子的原型初始并非玉石瑪瑙,而是由一種應(yīng)用于生產(chǎn)勞動中的繩結(jié)演變而來,外圓中空,便于提握。 另一種說法,則是與古代禮器玉琮有關(guān)。玉琮是一種內(nèi)圓外方的筒形器物,因作為祭祀天地的禮器,而備受先人敬仰和崇拜。 有人認為,琮是勒子的放大,或勒子是琮的縮小,玉琮經(jīng)演變成為了體積小而精致的玉勒子。 但從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古墓里出土的玉勒子往往都是和玉琮搭配在一起。故這一說法還有待商榷。 而無論是哪種傳說,玉勒子作為一種古典玉飾,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傳統(tǒng)的玉勒子紋飾簡單、風格單調(diào),而今人玩玉多講究趣味性,因此在現(xiàn)代玉勒子的設(shè)計上,也更為新穎。 目前關(guān)于玉勒子的形制,一般有圓柱形、扁圓柱形、紡錘形、束腰形、腰鼓形、方柱形、扁方柱形、三角柱形、六角柱形等等。 早期的玉勒子以素面為主,而現(xiàn)在的玉勒子更加入了各種紋飾。常見有獸面紋、線形紋、谷紋、勾連谷紋、云紋、勾連云紋、龍紋、鳳紋、文字等等。 此外,平面線刻、曲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雕等雕刻工藝的交叉運用,也使得玉勒子較以往更立體、小巧、更加精致、靈動,樂趣盎然。 古人云:“玉勒子,君子佩之,行走天下,可大福大德?!?/p> 玉勒子的佩戴早已經(jīng)深入人心,那么,你遇到屬于你的“樂子”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