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這種疾病由來已久,當患上痛風,其帶來的痛苦會嚴重影響痛風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為了治療痛風,痛風患者往往都會嘗試很多的治療方法,有西醫(yī)的,也有中醫(yī)的。 對于中醫(yī)治療痛風,不少人都會想知道哪些中藥治療痛風有好的療效,能夠幫助緩解痛風的癥狀。 哪些中藥對治療痛風有較好的療效? 在中醫(yī)里面,講究的是辯證論治,廣東省中醫(yī)院風濕病??聘敝魅吾t(yī)師黃閏月表示,痛風患者使用中醫(yī)藥治療,首先會根據痛風的癥形以及體質,濕熱體質、痰濕體質還是陽虛體質,都有相應的中藥來進行治療。若患者是濕熱體質,蒼術、黃柏、牛膝、薏仁、四妙散,這樣的組方可以為基本方來應用;除濕熱體質,痰濕體質的人群,痰濕比較重,用中醫(yī)里二陳湯,如姜半夏、陳皮為主;如果是陽虛體質的人群,會用理中丸,如干姜、白術、甘草,做基本處方。 除了按照癥形或是體質來進行分析,也有基本的法則,如黃閏月醫(yī)生根據朱良春教授、李濟仁教授提出的提壺揭蓋法則,用黃芪、桔梗、車前草等藥物,在患者中都有比較好的應用經驗,很多患者反映可輔助降尿酸,同時還可減少痛風發(fā)作的頻率、提升腎小球濾過率,保護腎功能。 由秦艽、黃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澤瀉、車前子、土茯苓組成。清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定痛。用于濕熱所致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伴有發(fā)熱,汗出不解,口渴喜飲,心煩不安,小便黃;痛風病見上述證候者。注意孕婦慎用。服藥后不宜立即飲茶。 由大黃、車前子、澤瀉、川牛膝、防己組成。清熱,利濕,解毒。用于濕熱瘀阻所致的痛風病。注意少吃海鮮、動物內臟等食品;忌啤酒和白酒。 由珍珠母、沉香、石灰華、金礞石、紅花、螃蟹、丁香、毛訶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種草子、降香、訶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決明子、水牛角、黃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人工麝香、牛黃組成。清熱,醒腦開竅,舒筋通絡,干黃水。用于瘟熱,陳舊熱癥,白脈病,四肢麻木,癱瘓,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癥,痛風,肢體強直,關節(jié)不利。對白脈病有良效。注意忌服酸、冷、酒。 由虎杖、伸筋草、三角風、香樟根、飛龍掌血、大血藤、茯苓、澤瀉、透骨香組成。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用于濕熱瘀阻所致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兒童、孕婦禁用。 由當歸、葛根、黨參、蒼術(炒)、升麻、苦參、澤瀉、白術(炒)、知母、防風、羌活、黃芩、豬苓、菌陳、甘草組成。清熱利濕,祛風止痛。用于風濕阻絡,骨節(jié)疼痛,胸膈不利,或溫熱下注,足脛紅腫熱痛,或潰破流膿水者,瘡瘍。 由蒼術、牛膝、鹽黃柏、薏苡仁組成。清熱利濕。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痹病,癥見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由乳香、寬筋藤、決明子、渣馴膏、黃葵子、藏菖蒲、巴夏嘎、兒茶、訶子、安息香、毛訶子、鐵棒錘、木香、人工麝香、余甘子組成。消炎止痛,干黃水。用于關節(jié)紅腫疼痛,發(fā)癢痛風,黃水積聚。注意本品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孕婦禁服。 由七葉蓮、燈盞細辛、玉葡萄根、三七、珠子參、梔子、重樓、甘草組成?;钛?,舒筋活絡,化痞散結,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jié)痛,肩周炎,痛風性關節(jié)痛,乳腺小葉增生。 由骨碎補、熟地黃、當歸、徐長卿、土鱉蟲、僵蠶(麩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廣地龍(酒制)、烏梢蛇(酒制)、延胡索、鹿銜草、淫羊藿、尋骨風、老鸛草、雞血藤、葎草、生地黃、虎杖組成。溫補腎陽,益腎壯督,搜風剔邪,蠲痹通絡。用于癥見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腫大、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頑痹(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注意婦女月經期經行量多停用,孕婦禁服。過敏體質和濕熱偏盛者慎用本品。 由棘豆、亞大黃、鐵棒錘、訶子(去核)、毛訶子、余甘子、安息香、寬筋藤、人工麝香組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痛風、慢性扭挫傷、肩周炎引起的關節(jié)、肌肉腫脹疼痛及皮膚瘙癢、濕疹。 治療痛風除藥物治療 治療痛風,除了使用藥物之外。中醫(yī)其他療法也對痛風的治療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中醫(yī)有特殊的方法可幫助急性期的痛風患者,如患者踝關節(jié)急性發(fā)作,紅腫熱痛非常厲害,吃非甾體抗炎藥效果不好時,可考慮用中醫(yī)放血療法,但一定要找有專業(yè)資質的中醫(yī)師,進行急診處理。 此外,除放血療法,還可進行針灸,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而對于緩解期痛風病人,可用局部穴位艾灸的方法,可幫助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幫助尿酸鹽結晶的溶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