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石龍芻 拼音:Shí Lónɡ Chú 別名:龍須、草續(xù)斷、龍珠、龍鬢、龍木、草毒、龍華、懸菟、龍須草、縉云草、龍修、懸莞、方賓、席草、野席草、胡須草、鐵燈芯、野燈芯、水燈心、仙人針 來源:本品為燈心草科植物野燈心草的全草。全年均可采,去根,雜質,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性狀:莖細長圓柱形,長30-50cm,直徑1-1.6mm,上部漸細尖,基部稍粗,表面淡黃綠色,光滑,具細縱直紋理。質堅韌,斷面黃白色,中央有髓,白色而疏松。莖上部無葉,側生淡紫色花序或果穗,基部葉鞘紅褐色至棕褐色。氣微,味淡。以身干、細勻、色綠者為佳。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下皮纖維位于棱角處,非木化或微木化。維管束有限外韌型,有維管束鞘纖維;木質部呈“V”字形。髓部大,薄壁細胞5-7分枝,相邊成網狀,細胞間隙大。 化學成分:石龍芻含水分7.14%、蠟及脂肪質2.63%、果膠1.52%、半纖維素13.54%、木質素17%、纖維素52.18%、灰分1%、戊聚糖13.4%。 綠色的莖含赭樸吩1.07%、葡萄糖3.04%、戊聚糖20.09%、甲基戊聚糖1.5%。 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歸心、小腸經。 貯藏: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霉 禁忌:溲多者勿用。
內服:煎湯,3~5錢;或燒存性研末。--《中藥大辭典》 內服:9-15g;煎服;或燒存性研末。--《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1、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 (野燈心草)全草,車前草各30g,土茯苓9g。水煎服。 2、治通淋 胡須草、木通各9g,車前草、甘草各6g。煎服。(1-2方出自《浙江民間草藥》) 3、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心熱煩躁,口舌生瘡,衄血,尿血 水燈心60g,白茅根30g,刺黃柏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乳糜尿 (野燈心草)鮮全草30-6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糖尿病 (擬燈心草)全草60g,鹿茸草30g。水煎服。 6、治失眠、神經衰弱 (擬燈心草)鮮全草60g,夜交藤30g,丹參15g。水煎服。(5-6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