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是張炎對一個詞人最高的褒揚。在他眼里,那個叫姜白石的人,真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 白石道人,姜夔的號。姜夔擅詩詞、擅書法,精通音律,常自度(duó)曲?,F(xiàn)在的宋詞大都只剩下了詞,古曲多數(shù)不存,所幸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這本罕有的帶樂譜的詞集,還能讓現(xiàn)代人一窺宋詞的音樂風格。 姜夔是南宋江湖派代表詞人,“江湖派”不同于婉約派,亦不同于豪放派,結(jié)合了蘇軾的清空與辛棄疾的騷雅,自成一派。除了姜夔,史達祖、周密、吳文英、張炎、王沂孫等人,也是江湖派代表詞人。 圍繞著姜夔的清空與騷雅,有太多值得探究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從下面這三首姜夔的代表詞作中,一點點探究他“清空”的奧秘……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譯: 北方飛來的小鴻雁,悠然地從太湖西畔隨云而去。湖上數(shù)峰清寂愁苦,正醞釀著黃昏時分的雨意。 真想和天隨子(陸龜蒙),在第四橋邊同隱居。他如今在何處?我只有倚欄懷古,面前,衰柳參差飛舞。 那年冬天,姜夔經(jīng)過吳松(江蘇吳江)時,寫下了這首詞。他生平最愛的晚唐詩人陸龜蒙(號天隨子),就曾經(jīng)隱居在吳松。他這首詞以冬季日暮、寒山欲雨為背景,委婉傳出意欲歸隱的幽微復(fù)雜心態(tài)。 “燕雁無心”的“燕”念yān,代指的是北方,“燕雁”,就是從北地飛來的大雁,不是“燕子和大雁”的意思。那時正是大雁南飛時節(jié),與“燕子”無關(guān)。 “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與辛棄疾《摸魚兒》“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的意境相像。雖然沒有“斷腸”這類主觀詞,但那句“參差舞”,正是南宋江山搖搖欲墜的隱喻。這里是從虛處著筆,更使詞句有“清空”之感。 姜夔對陸龜蒙退隱的贊賞不止表現(xiàn)在這首詞?!叭ㄊ顷懱祀S,只向吳松作客歸”(《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五)也表達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姜夔所處的社會階層,以及整個南宋偏安的大環(huán)境,使得他的作品里很少有反映國仇家恨的“質(zhì)實”內(nèi)容,這也是他“野云孤飛”的一大原因。 關(guān)鍵詞:隱逸心態(tài)。 揚州慢
(注:姜夔是“千巖老人”蕭德藻的侄女婿。) “黍離之悲”引用《王風·黍離》典,有感家國興亡。這首詞是姜夔代表作中的代表作,也被選入《古代文學作品選》,某一年還考過一道論述題:“舉出姜夔《揚州慢》中所引用的杜牧典故,至少寫出五個”。 這首詞用了不少杜牧典故,如“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等。杜牧曾在揚州詩酒風流,而姜夔此時看到的揚州,完全沒了昔日杜牧筆下的影子。自金兵入侵,燒殺擄掠,只?!皬U池喬木”,人們心有余悸,“猶厭言兵”。一個“窺”,一個“厭”,褒貶之意,寓于其間。昔日“春風十里”,皆是以盛觀衰。 寫到這里,內(nèi)容都還偏向“質(zhì)實”。但最后一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則將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把畫面拉伸到了一個遙遠的層次。我們仿佛能看到城頭日落,而凄涼的號角聲響起,回蕩在耳邊,與如血的殘陽融合在一起。寥寥幾筆,情景交相輝映,向“清空”邁進了一大步。 此外,姜夔還愛用冷色調(diào)和清冷字眼來描寫景物,加深了詞句的“清空”感。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十分符合張炎的評語“峭拔”——“清空則古雅峭拔”。 雖然這首詩有著“黍離之悲”,但正是由于這兩點,仍然能寫出“清空”之感。 關(guān)鍵詞:冷色調(diào)、情景交融、精于煉字。 齊天樂(yuè)·蟋蟀
美學的“藝術(shù)敏感”,在姜夔這首詞里得到了極好的體現(xiàn)。 姜夔對聲音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感,這首詞通篇貫穿著聽覺。蟋蟀聲伴隨著搗衣的砧杵,在月的映照下,串聯(lián)起游子的旅愁、故國的憑吊。就在這蟋蟀與搗衣聲的相和之中,無數(shù)的傷心往事涌上心頭。 “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最是點睛之筆——“若是把這一聲聲譜成琴曲,該奏出多少人間哀怨”。這顯然是一個對聲音格外敏感的人才能體悟的。 “候館迎秋,離宮吊月”,明面上寫的是蟋蟀“候館迎秋”,內(nèi)里寫的卻是自己“離宮吊月”,感嘆故國的月圓,感嘆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他有意將主體隱藏于敘述之下,以“有我之境”隱隱穿插于“無我之境”中,這是“清空”的一大表現(xiàn)手法。 關(guān)鍵詞:聽覺描寫、象征意象、無我之境。 白石詞多感時傷世,抒發(fā)羈旅漂泊的苦悶之感,但讀之無苦澀之味,古雅峭拔、飄然不群。他的“野云孤飛”之感,大體是從上述這幾個方面表現(xiàn)的。 |
|
來自: 暮云深 > 《詩詞曲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