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中有一首送給父母至為沉痛的挽歌,名字叫《蓼莪》。里面有句話,感人至深: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意思是說: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yǎng)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yǎng)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愿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聽來幾乎讓人落淚。比起這樣的深恩,兒女就算多付出點又算得了什么! .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像我們自己也會做錯事一樣。所以父母需要包容我們,我們更需要包容父母。而在這一點上,子女做到的,永遠比不上父母。 .有的父母愛嘮叨,有的父母脾氣不好,有的父母觀念落后,有的父母固執(zhí)……特別是父母年老了,頭腦不好用了,臟了,臭了,脾氣更壞了……他們有多這樣,你就有多不耐煩。 .而生活就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上、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中。但人最真實的感受、最真切的心情,也是從小事和細節(jié)中來。能夠照顧好那些小事和細節(jié),就是安頓好了父母一生的心情。還有什么比這更值得的呢? 一、包容父母,最能體現(xiàn)人品 .什么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品?其實就是一點: 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以及對待伴侶、孩子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都是我們最親的人,而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忽視最親的人,并在他們面前隨便和放縱。 .這態(tài)度,就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包容上。 .父母、伴侶因為愛而遷就我們,孩子因為敬畏而順從我們,他們對于我們就是“弱者”。人對弱者的態(tài)度,比什么都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能夠包容父母的人,才是大氣。 .人生是一場修行,而父母正是我們修行的最初對象,也是最重要的對象。 .一個連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他的心中是缺乏愛的,他的胸懷是不夠大氣的,他在其他人面前肯定也是一個斤斤計較、眥牙必報、不大氣的“小人”。 .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沒有大氣,沒有心胸,沒有氣魄,何以成大事?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也完全可以說“父母尚且不容,何以容天下”。所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地指出,孝,“始于事親”而“終于立身”。 二、包容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什么?就是因為四個字——“言傳身教”。從心理學上講,孩子的成長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最多、最深的人是誰?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是他們接觸最多、是日常最親近的人。 .請所有父母牢牢記住一句話:孩子在童年時期所經(jīng)歷的,將深刻地影響他的一生,從性格到行為。 這已經(jīng)得到心理學上的一再證實。別給你的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 .所以作父母的對于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別是在對待父母這樣重要的問題上,不僅會影響到孩子日后對你的態(tài)度,更會影響到孩子作人的品性。 .古人的話,我聽過最傷感的一句,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今人的話,我聽過最傷感的一句,是“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p> .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未曾失去的人不會真正體會。與父母一同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光是如此珍貴,所謂的遺憾,就是我們在浪費。 .尋常生活中那些對父母不包容、不耐煩的細節(jié),正是那個浪費的沙漏,流走的是珍貴時光,積聚下的是不盡的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