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了一個總愛找你茬的人,而你又看他很不順眼,那你可以選擇將他培養(yǎng)成杠精。 所謂杠精,就是那種抬杠成癮的人。他們的一貫表現就是反對和否定。而且,不像律師或科學家們提出的反對意見,杠精們的否定和指責沒有任何合理的證據。他們對他人的批評也沒有任何建設性作用。除了遭人厭煩,杠精們是不會有任何好結果的。 所以,如果你被杠精纏上了,那就可以選擇推他一把,將他培育成“杠癌”晚期的杠精。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很厭煩他,沒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而他自然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問題來了,怎么才能將一個人培養(yǎng)成杠精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杠精行為背后的心理學原理。 杠精們看似是在與他人爭辯、講理,其實只是在施加語言暴力罷了。他們的反對與其說是在給出反駁性論證,倒不如說是披著論證外衣的辱罵,只是相對文雅而已。 而要理解言語攻擊行為,就需要先稍微了解一下科學家們早在1939年就提出一個理論,叫做挫折—攻擊假說(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這個假說認為,攻擊行為是由于攻擊者遭遇了阻礙和挫折導致的。 僅憑常識也不難理解,如果一個人做什么事情都很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挫折或阻礙,那他的心情一定很好,至少很平靜,不會有憤怒情緒,不會想著要去攻擊別人。當一個人遭遇了挫折,內心忿忿不平,才想著通過什么攻擊方式將怒氣發(fā)泄出來,于是就成了到處反對別人的杠精。 所以,想要培育一個杠精,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對他提供任何幫助,讓他繼續(xù)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阻礙。這些挫折與阻礙不必有多大,可以是上學遲到,可以是被領導批評,可以是想買的東西已售空,也可以是與陌生人發(fā)生的一丁點口角??傊?,任何微小的挫折,都可能引發(fā)杠精的言語攻擊行為。 如果你心比較狠,也可以刻意對其施加一些阻礙,讓他經歷一些挫折。但我不建議這么做,因為那會惹得他把攻擊靶子立在你身上。所以,像杠精這種招人厭惡的生物,只要順其自然,他的人生中自然充滿了挫折。 除了簡單認識挫折—攻擊假說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下操作性條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這個理論是說,如果某個行為得到了強化,那下次在類似的環(huán)境中,行為者就更可能做出被強化的行為。 假設小明經常在網絡上留言評論其他人寫的文章。他有點兒杠精的傾向,所以寫得自然都是些抬杠的話,沒有什么知識量和信息量上的營養(yǎng)。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給他的評論點贊。而點贊本身就是一種強化。小明一看到自己的發(fā)言還被點了這么多贊,頓時就心花怒放了。他會覺得有不少人都很認同自己。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他還要繼續(xù)抬杠。 所以,如果你想把小明培育成更堅定的杠精,那你就要偷偷地給他點贊。甚至,你還要為他助威。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互聯網上,你都可以對他說:“哇,你好聰明??!你的思想好深刻啊!我也是這么想的,但就是沒法說得向你這樣鏗鏘有力。你真是太帥了!我好崇拜你!” 你這種夸獎他的話,事實上就能起到強化的作用。為了獲得你以及更多人的夸獎與贊美,他就會表現出更多的言語攻擊行為。他會覺得自己并不是孤身一身。他會覺得背后有無數人在支持他,這就讓他更加敢于抬杠了。 但是,在通過夸獎與贊美強化杠精的言語攻擊行為時,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提到“邏輯”、“謬誤”、“批判”等詞匯。真的,千萬不要對杠精說,“你的邏輯真的很清晰,你對那些謬誤的批判真的太強力了!” 為什么呢? 因為,哪怕是杠精,也算是人類。而人類總是有好奇心的。 現在是信息便利的網絡時代,那個有好奇心的杠精在看到“邏輯”、“謬誤”、“批判”等詞匯后,可能會有意無意地將這些詞匯輸入搜索引擎中,然后點擊回車鍵。如此一來,這個杠精就很可能要被毀了,再也挽回不了了。 因為,只要在互聯網上搜索這些詞,就很可能在哪里看到一些對“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非形式邏輯(Informal Logic)”、“邏輯謬誤(Logic Fallacy)”的介紹。而杠精一旦知道這些知識,就再也回不到曾經的那段單純無邪的抬杠時代了。 一旦杠精理解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維”,那他們就再也無法假裝自己真的在講道理了。他們如果看到了對“邏輯謬誤”的介紹,那一定會羞愧地無地自容,因為他們會發(fā)現,自己慣常的抬杠手段,全都是些見不得光的邏輯謬誤。在低素質人群面前還可以蒙混過關,一旦遇到了貨真價實的高手,兩三下就會被批駁得體無完膚。 所以,一個杠精一旦真的懂了什么是邏輯,那他就可能會將自己的黑歷史隱藏得干干凈凈。從此做個好人,每天學習,講理,對自己腦中的信念展開批判性反思。從此以后,世界上就少了一個杠精。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有些反對。因為你見過一些杠精,他們是了解邏輯謬誤的。他們都還能說得出“弱類比”、“否定前件”、“以偏概全”、“虛假兩難”、“訴諸無知”等聽起來有些專業(yè)的技術化詞匯。 為什么這些知曉邏輯謬誤的人,還依然是個抬杠成癮的杠精呢? 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討論起來很有價值。不過,因為篇幅的關系,就留到下一篇文章,《杠精的類型學研究》,再來介紹吧。 認真想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ID:Reason-Ed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