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歷史的喉結 初夏,蘇北一帶已經很熱。 這天,在靖江城郊的山路上,緩步走來了5個男子。 領頭的,是一位由兩個年輕男子攙扶著的老頭,他步履闌珊。 他們此行,是去祭祀一個去世多年的女子。 幾個年輕人以為,這只是一次例行的掃墓。他們并不知道那個老人隱秘的內心活動。 這是靖中建國元年(1101年)六月十二日。其時,“文藝皇帝”宋徽宗已上臺。 這位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64歲的蘇東坡。 1 蘇東坡一生,有三個伴侶,都姓王。 此外,他還有妾,相當于“小老婆”。 因此,有人說,他是個渣男。 第一任老婆王弗,是他的四川同鄉(xiāng)。 這是個小才女,人很聰明,是他生活中不錯的幫手。 可惜,王弗27歲就生病去世了。 對她的早逝,東坡一度非常悲痛。 在她去世十年之后,他寫下了那首知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里,表達出他對王弗的深厚感情。 此詞一出,令他成為了一個深情款款的千年暖男。 第二任妻子名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 王閏之在才華方面比較普通,是一個賢妻良母。 在東坡事業(yè)失意、工作頻繁調動的時期,她一路跟隨。 東坡一生中最有生命力的文學作品,如前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都是這一時期完成的。 最后一任,就是那個說蘇東坡“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紅顏知己王朝云。 她比東坡小很多。12歲時,就到了蘇家當保姆。 蘇軾年近花甲時,被降職貶到惠州,朝云追隨他南下。 可惜她不服水土,一年后,病逝于惠州,年僅34歲。 他對朝云也很有感情,曾為她寫過一首《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在朝云眼里,東坡是一個暖男。 朝云死后,他也不再怎么提及這首詞。 2 作為大作家,身邊有一些女粉絲很正常,但蘇東坡和粉絲沒有鬧出緋聞。 在飯局上,或者娛樂場所,遇到一些舞女歌女,雖然他也為她們寫過詩,但那大多也是場面上的應酬而已。 據(jù)說,不少男人心中藏著一個朦朧的初戀,一道白月光。 他的心中也有這樣一個女子。 這個人,是他青梅竹馬的堂妹,小二娘。 人家嫁到了靖江,他一直念念不忘。 1073年, 蘇東坡調到杭州工作。 有次,他請了年假,不請自到地去堂妹家做客。 在堂妹家,他一住就是三個月。 后來,他寫了不少文章來記述這次旅行。 有意思的是,他通篇對堂妹夫一字不提。 老蘇在吃這個人的醋。 在游記里,他寫了兩首詩,暗含了對堂妹的感情。 一首,名義上是寫給同事刁景純的,題為《憶先朝傳宴》。 其中,有兩句十分耐人尋味:“厭從年少追新賞,閑對宮花識舊香”。 “厭從年少”,是說自己厭惡王安石提拔的那一班“新進”的年輕官員。 “舊香”,則是指以前的愛人。而寫詩時,東坡“閑對”的正是小二娘。 還有一首詩更有意思?!?/span> 在東坡后來由首都出版社出版的個人作品集里,有一首聲明是寫給杭州太守陳襄的“牡丹詩”。 羞歸應為負花期,已是成蔭結子時。 與物寡情憐我老,遣春無限賴君詩。 玉臺不見朝酣酒,金縷猶歌空折枝。 從此年年定相見,欲師老圃問樊遲。 要知道,東坡是一流的詩人,但是,這首詩里卻有不少破綻BUG, 不少字句讀起來莫名其妙。難怪,很多人說,這不是蘇大詩人的style。 在前面的唐朝,有個叫做杜牧的前輩,寫了一首知名的《嘆花 / 悵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從此,“綠葉結子”就用來比喻女孩當媽。 蘇詩中的“成蔭結子”,卻與標題的“牡丹”八竿子打不著。 考證者說,他說的就是杜牧詩中的這個典故,比喻堂妹嫁人了,生了小孩。 后面幾行里的“憐我老” 、“從此年年定相見”,也很有意思。 這首詩名義上寫給同事陳襄的,可是他和這個同事并沒有多少交情,也沒必要讓陳襄這個大老爺“憐我老”。 “從此年年定相見”更是別離時的“再見”口氣,他和陳襄當時并沒有要分別的跡象,也沒有計劃要和陳襄做鄰居,完全沒有必要和同事這樣兒女情長。 所以,這首詩的寫作對象,最大概率是小二娘。 詩的最后兩句,他表示想在堂妹附近買房,以后可以時常見面。 后來,他的確在堂妹不遠處的常州買了房子和田地。最后,也是在常州去世的。 3 在 “牡丹詩”事件中,杭州太守陳襄結結實實地背了一口鍋。 雖然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表兄妹和堂兄妹,血緣關系的遠近是差不多的。但在古代,表兄妹可以結婚,堂兄妹卻不可以。 表兄妹結婚很常見,甚至雙方家庭都很樂意促成表兄妹結婚,覺得這是親上加親,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紅樓夢》里就有。 但是,在古人看來,如果堂兄妹在一起,那就是亂倫。 在宋代,倫理道德的觀念很強。即使蘇東坡再有個性,相信也不敢與堂妹結婚,那就是和社會輿論對著來。 所以,他只能把這段感情埋進心底。 如果他知道賈寶玉可以和表妹林黛玉正大光明地拍拖甚至談婚論嫁,他應該會很羨慕。 4 住在堂妹家的這段日子,也是蘇東坡工作上最順利的日子。 他請了三個月的年休假。 堂妹的公公是他的粉絲,常常帶著他到附近的5A景區(qū)旅游,請他到網紅餐廳吃飯。 而他最開心的,是和堂妹兩人一起逛靖江一帶的鐘樓、寺廟等古跡景點。 當時,他已經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閏之。 蘇東坡是個大嘴巴,他的幾任妻子都知道他對堂妹的感情。 住在杭州的王夫人,想必也知道老蘇的舉動。 老蘇是個大名人,他在靖江的景區(qū)等公眾場合頻頻露面,引起了狗仔隊的注意。 有多家小報和自媒體刊出八卦文章:蘇東坡和妙齡女坐轎車深夜出游,神秘相處5小時! 看到經紀人轉發(fā)來的八卦報道,王夫人無奈地笑了笑,嘆氣說: “初戀嘛,白月光。這個老蘇也是不識趣,那么多親戚在那,他也不顧及自己的公眾形象?!?/span> 但是,她沒鬧也沒去撕。 5 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 作別堂妹一家后,東坡回到杭州,繼續(xù)自己的生活。 接下來的20多年,他的工作頻繁調動,先后漂泊到黃州、惠州、儋州等地。 他再也沒有見到她。 元符元年((1098年)),正在海南儋州工作的他,得到了小二娘逝世的噩耗。 他在朋友圈里發(fā)了動態(tài),“遠地聞此,情懷割裂”。 短短數(shù)字,表達了悲痛的心情。 三年后,在上臺不久的“文藝皇帝”宋徽宗的關照下,蘇東坡的工作關系得到恢復。 組織通知他離開海南,北上入職。 北上途中,他又在朋友圈發(fā)了一條新動態(tài): “北歸萬里無足言者,獨不見我令妹賢妹夫,此心如割。” 就是說,此次北上,途經上萬里,其他的都沒什么,只是見不到堂妹,真是心如刀割啊! 堂妹在他的心中,仍然非常重要。 到了江蘇后,他向領導打了申請報告,說自己健康狀況不佳,需在常州休息一段時間,暫時不北上了。 申請得到了批準。 他的身體的確出了狀況。 可能是長期坐船,感染了傳染病,他患上了嚴重的痢疾,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到了靖江后,他不顧大家的勸阻,執(zhí)意要去郊外給堂妹夫婦掃墓。 于是,出現(xiàn)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6 第二天,家里來了客人。 客人到來后,發(fā)現(xiàn)東坡側身躺在床上,在哽咽著哭泣。 這令大家都感到意外。 東坡可是以樂觀豁達聞名的啊,大家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哭泣。 那么,東坡為何如此傷心? 家人只能聯(lián)想到前一天他去為其掃墓的堂妹。否則,這一切無法解釋。 看來,他心中的這個情結還沒有解開,也沒有放下。 東坡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 兩個月后,64歲的蘇東坡在常州去世。 7 張愛玲在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寫道: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span> 某種意義上,小二娘也是蘇東坡心中的那道“白月光”。 只是,東坡對堂妹的感情,既有青梅竹馬的好感,也包含有親情和友情在內。 有人說,在愛情里念舊,也不算美德。 如果用現(xiàn)在的道德標準去評價,他有這么多女人,還對初戀念念不忘,似乎就是一個典型的渣男。 但是,在他生活的宋朝,妻妾環(huán)繞的情況在士大夫中卻很常見。 去年的陽光曬不干今年的衣服。同樣,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古人。 不過,后世的確有人罵他,還是名人。 那個提出“存天理,滅人欲” 的南宋理學家朱熹,就很看不慣東坡。按照他的批評,蘇軾簡直就是一個思想道德不及格的“渣男”。 不過,他看不慣的,不是蘇東坡的婚戀觀,而是對東坡灑脫豪放的文風和不拘禮法的個性,頗有意見。 在朱熹這樣的“圣人”眼里,蘇東坡個性太強,毛病不少。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蘇東坡,卻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最大程度地活出了人的精彩,成為一個有情有義、有欲有私卻又十分有趣的人。 他有鮮明的優(yōu)點,也有缺點。他不完美,但是瀟灑真實。 所以,一千年后,作家余光中說:旅行選搭檔,不要選李白,他不負責任,可能一會兒就萍蹤無影了;不選杜甫,太苦大仇深了,和他一起太累;要選就選蘇東坡,他是個能讓一切變得有趣的人?!?/span> 暖男向左,“渣男”向右。 看到這里,你還會認為他是一個渣男嗎?反正我不這樣認為。 你呢,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