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司馬老師的大語文課,今天開講了。大家先看一個字: 這個字,世界上99.9%的人,都會說這是英文字母A。 然大家不要搞錯了,司馬給大家講的是什么? 是中文?。?/p> 而且這個字,其實(shí)是甲骨文——難道你們覺得,商紂王那幫人會識英文,妲己能講ABC? 所以你們且等一等,慢慢往下看: 從甲骨文到金文,這個字發(fā)生了細(xì)微的變化,那就是它往下伸出了一個腳指頭。這么一來,便與字母A發(fā)生了差異性的變化。 到了《說文解字》里的篆文狀態(tài),我們都看清楚了,這是一個“今”字。 而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今“字的甲骨文狀態(tài),做一個變形,再添上一個”土“字和兩滴”水“,你覺得它會變成什么呢? 這是啥呢?金文那會,就用這個字來表示含在泥沙之中的某類礦粒。 要知道,字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從這個字,我們可以看出:那個年代的古人,已然在河床之上開始干一種特殊的職業(yè),用水篩土,他們想要獲得的,是一種耐高溫、抗腐蝕、具有最佳延展性的黃色礦物質(zhì)。 是啥呢? 到了篆文階段,我們便發(fā)現(xiàn)唯一的變化,其實(shí)就是起初的豎著低落在左邊的那兩滴水,已然轉(zhuǎn)移到了下方兩側(cè)。 雖然只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變化,卻注定了這個文字的基本造型。 而,就是為了這個東西,他們不厭其煩地細(xì)細(xì)淘、慢慢揀。 最后,哪怕得到只有一小塊,也足以讓他們興奮若狂。 因?yàn)椋褪牵?/p> |
|
來自: 大易水寒e0yecq > 《識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