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孔鏞,字韶文,景泰五年進士。知都昌縣,分戶九等以定役,設倉水次,便收斂,民甚賴之。改知連山瑤僮出沒鄰境縣民悉竄鏞往招之民驚走鏞炊飯民舍留錢償其直以去民乃漸知親鏞相率還。鏞慰勞振恤,俾復故業(yè),道路漸通,縣治遂復。都御史葉盛征廣西,以鏞從。諸將妄殺者,鏞輒力爭,所全活甚眾。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瑤警,閉城門自護,鄉(xiāng)民避瑤至者輒不納,還為瑤所戕。鏞至,開門納來者,流亡日歸。 孔鏞,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進士。任都昌知縣,分戶口為九等來決定勞役,在水邊建立糧倉,便于收賦稅,百姓很依賴他。改任連山知縣,瑤僮出沒于鄰境,縣中百姓都逃竄了??诅O前往招撫,老百姓被他嚇跑了??诅O在民舍里面燒火做飯,留下錢抵償其價值后才離開。百姓于是漸漸了解親近孔鏞,相繼而回。孔鏞慰問賑濟百姓,使他們恢復原來的生產(chǎn),道路也漸漸地修通了,縣政于是恢復清明安定。都御使葉盛征討廣西,讓孔鏞跟隨。對于胡亂殺戮的各位將領,孔鏞總是極力勸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成化元年,被提升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瑤人的警情,關閉城門自保,對躲避瑤人襲擊的鄉(xiāng)民都不接納,這些人返回后都被瑤人殺害??诅O到后,打開城門接納來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漸回來。 時賊魁馮曉屯化州,鄧公長屯茅峒,屢招不就。鏞一日單騎從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許,道遇賊徒,令還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長驟聞新守至,亟呼其黨擐甲迎。及見鏞坦易無騶從,氣大沮。鏞徐下馬,入坐庭中,公長率其徒弛甲羅拜。鏞諭曰:“汝曹故良民,迫凍餒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則送我歸,賚汝粟帛。不信,則殺我,即大軍至,無遺種矣?!惫L猶豫,其黨皆感悟泣下。鏞曰:“餒矣,當食我。”公長為跪上酒饌。既食,曰:“日且暮,當止宿。”夜解衣酣寢,賊相顧駭服。再宿而返。公長遣數(shù)十騎擁還。鏞止騎城外,獨與羸卒入,取谷帛,使載歸。公長益感激,遂焚其巢,率黨數(shù)千人來降。 當時賊人的首領馮曉屯居在化州,鄧公長屯居在茅峒,屢次招撫而不降。一天,孔鏞騎著馬只帶兩個隨從來到茅峒。茅峒距離縣城十里左右,他們在路上遇到了賊人,孔鏞讓他們回去稟告:“我就是新來的太守。”鄧公長突然聽說新太守來了,急忙招呼其黨羽穿上鎧甲迎接。等到看見孔鏞坦率平易,也沒有帶騎馬的侍從,暗中就有點泄氣??诅O緩緩下馬,進到庭院中坐下,鄧公長率領他的黨羽解甲羅列而拜??诅O曉諭他們說:“你們本是善良百姓,做盜賊也是逼迫于挨凍受餓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們,我現(xiàn)在奉命做你們的父母官。你們,就是我的兒子。信任我,就送我回去,我會贈送你們糧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殺了我,大軍很快就會來到,就沒有活下來的人了。”鄧公長猶豫,其黨羽都為之感悟而流淚。孔鏞說:“我餓了,該給我飯吃?!编嚬L跪著為他獻上酒菜。吃完后孔鏞說:“天要黑了,我要休息睡覺。”晚上脫衣酣睡。賊人相視驚服。(孔鏞)住了兩晚才回去。鄧公長派幾十個騎兵護送孔鏞回去??诅O讓那些跟來的人停在城外,只讓幾個老弱的士兵跟著他進城,取來了糧食和衣服,讓他們裝載而回。鄧公長更加感激,就焚燒了他的賊巢,率同伙數(shù)千人來歸降。 公長既降,惟曉恃險不服。鏞選壯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曉倉皇走匿,獲其妻子以歸,撫恤甚厚,曉亦降。治績聞,賜誥命旌異。遭喪,服除,改廣西?,庂茁勭O至,悉遠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驁多智,守臣皆納溪賂,驕不可制。鏞至,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計擒溪,磔之。鏞居官廉,歷仕三十余年,皆在邊陲,觸瘴成疾。乞骸骨,不許。弘治二年召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鄧公長已投降,只有馮曉憑借險要的地勢不降服??诅O挑選二百壯士,乘夜抵達化州。馮曉倉皇逃跑藏匿,孔鏞俘獲了他的妻兒而回,(孔鏞)對他們撫恤豐厚,馮曉也投降了。(孔鏞)治理的政績聞名于朝廷,皇上賜誥命褒獎。家有喪事,服喪完畢后,改到廣西任職。瑤人聽說孔鏞來了,都遠遠地躲避。不久(孔鏞)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視貴州。清平部酋人阿溪性情倔強不馴順,而且很狡猾,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賄賂,阿溪更加驕橫不可制服??诅O到任,詢問得知阿溪所親近的兩人。于是用計擒住阿溪,對他處以磔刑。孔鏞居官廉潔,任職三十余年,都在邊陲,接觸瘴氣成病。乞求退休,皇上沒有應準。弘治二年被召為工部右侍郎,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節(jié)選自《明史·孔鏞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改知連山/瑤僮出沒/鄰境縣民悉竄/鏞往招之/民驚走/鏞炊飯民舍/留錢償其直以去/民乃漸知親/鏞相率還 B.改知連山/瑤僮出沒鄰境/縣民悉竄/鏞往招之/民驚走/鏞炊飯民舍/留錢償其直以去/民乃漸知親/鏞相率還 C.改知連山/瑤僮出沒/鄰境縣民悉竄/鏞往招之/民驚走/鏞炊飯民舍/留錢償其直以去/民乃漸知親鏞/相率還 D.改知連山/瑤僮出沒鄰境/縣民悉竄/鏞往招之/民驚走/鏞炊飯民舍/留錢償其直以去/民乃漸知親鏞/相率還 【答案】 D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進士指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參加殿試及第者,進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B.服除指守喪期滿后脫掉孝服,是古代喪禮儀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一年,小功服穿六個月。 C.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明代封贈一品至五品官員時授以誥命。 D.工部是我國古代官署名,屬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制造、交通運輸?shù)取?/P> 【答案】 B(大功服穿九個月,小功服穿五個月。)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鏞仁厚愛民,治理有方。任縣令時,他把糧倉建在水邊,方便百姓交稅;任知府時,他大開城門,接納躲避災禍的民眾;恢復生產(chǎn),修建道路,贏得百姓愛戴。 B.孔鏞守信有義,以德服人。做太守時,深入盜賊地盤,留宿兩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諾送給他們糧食布匹;善待匪首馮曉妻兒,最終感化馮曉率領部下投降。 C.孔鏞有勇有謀,處置果斷。貴州苗人阿溪桀驁不馴,又狡猾異常,通過賄賂買通了當?shù)毓賳T,因此更加氣焰囂張;孔鏞到任后,巧用計謀活捉阿溪并處死了他。 D.孔鏞廉潔奉公,忠于職守。他為官清正廉潔,三十多年里一直在邊疆地區(qū)為官任職,貢獻卓著。后因接觸瘴氣染病,他提出退休請求但未被批準,最終死于邊陲。 【答案】 D(弘治二年被召為工部右侍郎,孔鏞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諸將妄殺者,鏞輒力爭,所全活甚眾。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曹故良民,迫凍餒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為汝父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對于胡亂殺戮的各位將領,孔鏞總是極力勸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 (2)你們本是善良百姓,做盜賊也是逼迫于挨凍受餓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們,我現(xiàn)在奉命做你們的父母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