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姐邀請我去她家里吃飯,順便一起坐下來敘敘舊。姐姐家里也有個孩子,在上三年級,正處于淘氣頑皮的階段。 我姐讓他吃飯的時候,他偏不吃;讓他睡覺的時候,他也偏不睡;到洗澡時間了,也拖著不肯去洗澡,我姐總是拿他沒有辦法。 '最重要的還是在學習上,每天晚上回到家就是癱坐在電視前看動畫片,每次都喊著罵著恐嚇著才肯動筆。' 姐姐嘆了口氣:'真希望世界上有一個魔法可以往孩子身上一點,他就開始乖乖坐下學習。' 我看著寶寶,他也很快要經歷這個階段,到那個時候我也要像姐姐一樣逼著孩子學習嗎? 其實不然,比起'逼'的方法,更好的是'饑餓教育法'。這個方法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考慮的,可以讓孩子真正地主動學習。 |什么是'饑餓教育法''饑餓教育法'實際就是將欲望強烈地刺激,從而使欲望上升到渴望,才能得到學習機會。 由此得到的學習機會會使人更加珍惜,更投入,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饑餓教育法'源于日本的小提琴教育家鈴木。 在鈴木的教室里,對于初次參加學習小提琴的兒童,鈴木的做法是完全禁止拉琴,只允許在旁邊觀看其他孩子演奏。 聽到其他孩子奏出夢幻般優(yōu)美的音符,新來孩子學琴的欲望被強烈地刺激起來,而這時,鈴木只是許可孩子拉一兩次空弦。 直到新來孩子的學琴欲望從強烈變成了饑渴,才能得到學習機會,而這樣一來他們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你也許會不理解,為什么要禁止孩子拉琴呢? 其實這就是'饑餓教育法'的奧妙所在:因為這樣的禁止實際在跟孩子傳達一種信息,本來是'要你學',但現(xiàn)在卻轉變?yōu)?#39;你沒有學的資格'。 在這樣的暗示下,琴對于孩子的吸引力一下子就提高了,孩子也就更愿意主動學習了。 其實在珠海市教育部門對該市的從初一到高三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數(shù)據(jù)中顯示,有62%的學生有厭學的傾向,對人際交流和溝通有困難,特別是跟父母之間,比例超過了50%。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上述種種表現(xiàn),都顯得焦慮和煩惱,不知道該怎么辦。 |什么樣的孩子需要'饑餓教育法'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饑餓教育法',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學習的機會本身就得之不易,不可能會有棄學、厭學這一說。 但是對于一些孩子,家長在物質和精神都雙重縱容,很容易就讓他們產生'叛逆''反叛'的心理。 對于這樣的小孩才需要讓他們'餓一餓'。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體會到所有的事情都來之不易時,才能讓孩子明白學習的可貴性和重要性。 有時候家長給的愛太多臺富足,物質和精神條件太優(yōu)越,就會缺乏反省和思考。 得到的太容易,就不會好好珍惜,這是一句真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功能也不會很好地發(fā)揮出來。 家長們也不妨試一下'饑餓教育法',為孩子提供的環(huán)境不要過于精致和奢侈,提防孩子隨時可能過度飽和而不懂珍惜。 讓學生也住住集體宿舍,吃吃大鍋飯,為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設置一些'物質饑渴'和'精神饑渴'。也許,你的孩子會因此學會珍惜、學會自強,增強耐挫力,厭學癥也會'不治而愈'。 |如何使用'饑餓教育法'
教師薛法根講了一個自己教育學生的故事。 '在班里有個叫小張的男孩,居然要靠他媽媽用縫衣針戳著屁股來上學。 我硬硬心腸,將他的課本、作業(yè)本全部收了上來,讓他坐在教室里看別人讀書,既不要讀書,也不要做作業(yè):沒書讀! 第一天,他很得意; 第二天,他有些坐不住了,東張西望地看同學的課本,我故意嚴厲禁止; 第四天一早,他就來要自己的書本。我乘機與他約法三章:什么時候不肯學習,什么時候將書本收上來。 很難想象,在硬逼著他讀書的時候,他死活不肯學習;在限制他學習的時候,他卻拼命要讀書。 我將這種教育方法稱為'饑餓療法':對學習沒有'饑餓感',就沒有對學習的渴望,就難以體會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同理,比如小孩怎么樣都不想背書時,可以先給他看別的學生背書的視頻,再給孩子講背完書會得到什么獎勵,當孩子有點動心時,在不給孩子書籍。 連續(xù)幾天給孩子看視頻、給孩子實質性的背完書后的獎勵,等到孩子是在是'饑餓'的時候,再把書拿給孩子。 這樣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引導。
'饑餓教育法'其實還要在適當?shù)膱龊虾瓦m當?shù)臅r間使用,不能過猶不及。 比如過度渲染學習的好處和獎勵,但卻不能真正落實。 比如跟孩子說背完書就可以去買想買的東西,但若是孩子真正做了,向家長討要,家長卻不認了,這時候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這樣反而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孩子被欺騙后便會對這樣的說辭再也不信,那么再多的妥協(xié)和言語也沒辦法彌補了。 再者要避免的就是'不及'。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家長在讓孩子'饑餓'的過程中心軟妥協(xié),在孩子還沒有真正將欲望上升為渴望的時候就馬上退一步,認為孩子已經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 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事物也不過如此,只會讓孩子慢慢喪失對此事的興趣。
雖然,'饑餓教育法'是一種可以激發(fā)孩子興趣的方法,但要看到,這種方法所激發(fā)的并不是孩子對學習的直接興趣,而是因無法學習而脫離群體失去歸屬感所導致的要找回歸屬感的間接興趣所激發(fā)的。 在此基礎上,父母還要還要進一步的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 再有,'饑餓學習法'如果有取得良好的激發(fā)效果,還需要父母對孩子脾氣、性格、情緒拿捏的準備,不要讓孩子陷入'過猶不及'的狀態(tài)。 蘇軾在《冷齋夜話》中說:'詩以奇趣為宗,以反常合道為趣'。他所說的'反常合道'是就詩而言的,其實世界的上許多事情是反常合道的,教育上的有些事情亦然。 有時候,換一種方法,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但是卻免除了很多矛盾和暴力。 所以,當你還是為孩子不愿意主動學習而煩惱的時候,不要再'逼'孩子了,試試'饑餓教育法',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另外一種教育的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