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學(xué)習的主要形式之一。讀孔子得仁,讀孟子得義,讀老子得智,讀莊子得慧……孔子在《論語》中曾開宗明義道:“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認為,讀書學(xué)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并提出:“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由此可見讀書還是一件比冥思苦想更重要的事情。黃庭堅則認為,“士大夫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绷簡⒊摹拔ㄓ凶x書可以忘記打牌”說得更為有趣。他的兒子梁思成也道出了讀書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建筑師,需要哲學(xué)家的頭腦,社會學(xué)家的眼光,工程師的精確與實踐,心理學(xué)家的敏感,文學(xué)家的洞察力?!倍@一切,都離不開讀書。
讀書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正如巴丹所說:“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可以改變?nèi)松膶挾取喿x不能改變?nèi)松钠瘘c,但可以改變?nèi)松慕K點?!?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錢鐘書逝世后,楊絳一如既往,閉門謝客,潛心讀書。她感嘆道:“書的世界真的‘天涯若比鄰’。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xiàn)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讀,隨時拜師求教?!?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哲學(xué)家唐君毅就說過,我們既生于有書的時代之后,我們就必須要由讀書以了解人類文化,通過人造的書去進一步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那部大書。書籍雖是后于人類文化而有,然而都是人類文化之鏡子。人必須要從此鏡子中,才能了解整個人類文化之大體,而由自然界走入人文之世界。所以,讀書應(yīng)成為現(xiàn)代文明人的基本生活方式與基本生活經(jīng)驗,不管什么樣的人都不例外。胡適說,為什么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jīng)知道的知識學(xué)問和經(jīng)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產(chǎn);第二,為多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yīng)付環(huán)境,并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
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好的書籍是最寶貴的珍寶。它反映著社會的心聲,它陶冶著人們的感情和氣質(zhì),使人變得快樂而充實。書中有崇高的激勵,高貴的氣韻;有靈活的穎慧,不了的情緣;有痛苦的憂思,亦有社會的良知。時而光怪陸離,幻夢癡迷;時而雷霆萬鈞,叩擊心扉;時而波濤涌起,異彩紛呈;時而浪花飛濺,漣漪蕩漾;時而亢奮激昂,天風振袖;時而心靜氣和,綿綿不息……其情濃烈、其神充沛、其文暢達、其意淋漓。憤,則江河奔涌;怨,則如泣如訴;喜,則癡迷如醉;悲,則感天動地。書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正如高爾基在《我這樣讀書》中所描述:“我讀的書越多,越使我離世界愈來愈近,生活對于我也就變得更加光明,更有意義……幾乎每一本書都輕輕地發(fā)出一種聲音,扣人心弦,使人激動,把人吸引到奇妙的地方去。”
書籍,它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為我們帶來很多神奇的東西,甚至包括信仰。當我們手捧一本書,任心靈在唯美的文字和溫馨的圖片上面縱橫馳騁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書籍是脆弱的自我用來抵抗這個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讀書可以彌補我們的精神缺陷,幫助我們找到信仰,回歸生命最質(zhì)樸的狀態(tài),讓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強大而溫暖。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養(yǎng)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在讀書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讀書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讀書中升華自我,不斷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