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醫(yī)·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簡稱肺癌(lung cancer),絕大多數起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1]。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女性中也為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惡性腫瘤,肺癌死亡率男女均占癌癥死亡的首位[1]。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仍在迅速增長[1]。肺癌的發(fā)病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經過多年的大量研究,目前公認下列因素與肺癌的病因有密切關系:大氣污染、吸煙、室內環(huán)境污染、職業(yè)因素、肺部慢性疾?。ㄈ?a title='醫(yī)學百科:肺結核' rel='summary'>肺結核、矽肺、塵肺等可與肺癌有關);人體內在因素如家族遺傳,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謝活動、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可能對肺癌的發(fā)病起一定的促進作用[1]。肺癌是呼吸系統(tǒng)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高,易復發(fā)轉移,早期發(fā)病隱匿,不易被發(fā)覺,有癥狀時,大多已到中、晚期,所以早診、早治,手術、放、化療等綜合化、規(guī)范化、個體化治療是關鍵[1]。 1.1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流行病學資料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漸上升,尤其在發(fā)達國家。世界上至少有35個國家的男性肺癌為各癌腫死因中第一位,女性僅次于乳腺癌的死亡人數。本病多在40歲以上發(fā)病,發(fā)病年齡高峰在60-79歲之間。男女患病率為2.3:1。種族、家屬史與吸煙對肺癌的發(fā)病均有影響。在我國腫瘤死亡回顧調查表明,肺癌在男性占常見惡性腫瘤的第四位,在女性中占第五位,全國許多大城市和工礦區(qū)近40年來肺癌發(fā)病率也在上升,個別大城市肺癌死亡率已躍居各種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起源于氣管、支氣管基底細胞的惡性腫瘤。近數十年來,本病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在世界各國都明顯上升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1978年男性肺癌死亡率占各種癌癥之首的共有32國,占第二位的有14國?,F(xiàn)代西醫(yī)學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結合放療、化療,但療效未令人滿意,五年生存率還不到10%。尤其Ⅲ、Ⅳ期患者中,不宜手術和不耐受放療、化療者高達40%。 近年來肺癌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肺癌的發(fā)病呈現(xiàn)城市化,城區(qū)高于郊縣和農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大城市中以工業(yè)區(qū)更高;另外肺癌日趨年輕化,發(fā)病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1]。肺癌女性患者呈現(xiàn)上升趨勢[1]。 1.2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病因病機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迄今尚未明確。一般認為肺癌的發(fā)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2.1 吸煙已經公認吸煙是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國內外的調查均證明80%-90%的男性肺癌與吸煙有關,女性約19.3%-40%。吸煙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10-13倍。吸煙量越多、吸煙年限越長、開始吸煙年齡越早、肺癌死亡率越高。戒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隨戒煙年份的延長而逐漸降低,戒煙持續(xù)15年才與不吸煙者相近。吸紙煙者比吸雪茄、煙斗者患病率高。經病理學證實,吸煙與支氣管上皮細胞纖毛脫落、上皮細胞增生、鱗狀上皮化生、核異形變密切相關。動物實驗也證明,吸入紙煙可使田鼠、狗誘發(fā)肺癌。紙煙中含有各種致癌物質,如苯并芘(benzopyrene),為致癌的主要物質。 被動吸煙也容易引起肺癌。1979年第四屆國際肺癌會議中報告女性中丈夫吸煙者肺癌危險性增加50%,其危險度隨丈夫的吸煙量增加而增高,停止吸煙則減少。上海市進行了人群中發(fā)病的1500例配對調查結果說明肺癌和被動吸煙的危險性只存在于18歲以前接觸吸煙者,而18歲后與被動吸煙的相關不大。 1.2.2 職業(yè)致癌因子已被確認的致人類肺癌的職業(yè)因素包括石棉、無機砷化合物、二氯甲醚、鉻及某些化合物、鎳冶煉、氡及氡子體、芥子體、氯乙烯、煤煙、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環(huán)芳烴、煙草的加熱產物等。約15%的美國男性肺癌和5%女性肺癌與職業(yè)因素有關;在石棉廠工作的吸煙工人肺癌死亡率為一般吸煙者的8倍,是不吸煙也不接觸石棉者的92倍??梢娛抻?a title='醫(yī)學百科:致癌作用' rel='summary'>致癌作用,還說明吸煙與石棉有致癌的協(xié)同作用。 1.2.3 空氣污染空氣污染包括室內小環(huán)境和室外大環(huán)境污染。如室內被動吸煙、燃料燃燒和烹調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致癌物。有資料表明,室內用煤,接觸煤煙或其不完全燃燒物為肺癌的危險因素,特別是對女性腺癌,烹調時加熱所釋放出的油煙霧也是致癌因素,不可忽視。 城市中汽車廢氣、工業(yè)廢氣、公路瀝青都有致癌物質存在,其中主要是苯并芘,有資料統(tǒng)計,城市肺癌發(fā)病率明顯高于農村,大城市又比中、小城市的發(fā)病率高。上海某橡膠廠12年前瞻性調查分析,表明橡膠行業(yè)的防老劑雖然是橡膠工人患肺癌增高的一個原因,但不如吸煙危害性大,吸煙和橡膠職業(yè)暴露有明顯相加作用。云南錫礦中肺癌發(fā)病特別高,井下工人肺癌發(fā)病率435.44/10萬,認為與吸煙因素平衡后,吸煙仍為致礦工患肺癌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大氣污染應包括吸煙、職業(yè)暴露等因素。 1.2.4 電離輻射大劑量電離輻射可引起肺癌,輻射的不同射線產生的效應也不同,如日本廣島釋放的是中子和α射線,長崎則僅有α射線,前者患肺癌的危險性高于后者。美國1978年報告一般人群中電離輻射的來源約49.6%來自自然界,44.6%為醫(yī)療照射,來自X線診斷的電離輻射可占36.7%。 1.2.5 飲食與營養(yǎng)動物實驗證明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蘿卜素能夠抑制化學致癌物誘發(fā)的腫瘤。一些調查報告認為攝取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少或血清維生素A含量低時,患肺癌的危險性增高。維生素A類能作為抗氧化劑直接抑制甲旦蒽、苯并芘、亞硝酸銨的致癌作用和抑制某些致癌物和DNA的結合,拮抗促癌物的作用,因之可直接干擾癌變過程。美國紐約和芝加哥開展前瞻性人群觀察而結果也說明食物中天然維生素A類、β胡蘿卜素的攝入量與十幾年后癌癥的發(fā)生呈負相關,其中最突出的是肺癌。 此外,病毒的感染、真菌毒素(黃霉曲菌)、結核的瘢痕、機體免疫功能的低落、內分泌失調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對肺癌的發(fā)生可能也起一定的綜合作用。 1.3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臨床表現(xiàn)肺癌的臨床表現(xiàn)與癌腫的部位、大小、是否侵及鄰近器官以及有無轉移等情況有密切關系[1]。這些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四類: (1)由原發(fā)腫瘤引起的癥狀: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胸痛、發(fā)熱、氣短、體重下降等[1]。 (2)腫瘤局部擴展引起的癥狀[1]: 3)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面部、頸部水腫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的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1]; 6)上葉頂部肺癌,亦稱Pancoast腫瘤或肺上溝瘤,可以侵入和壓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組織,產生胸痛、頸靜脈或上肢靜脈怒張、水腫、臂痛和上肢運動障礙,同側上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綜合征(Homer氏綜合征)[1]。 (3)由癌腫遠處轉移引起的癥狀[1]: 1)轉移至腦時,可以出現(xiàn)頭痛、惡心、嘔吐、眩暈、視物不清、一側肢體無力等癥狀[1]; 2)如出現(xiàn)持續(xù)性骨痛且部位固定,檢查時發(fā)現(xiàn)血漿堿性磷酸酶或血鈣升高,應考慮肺癌骨轉移的可能[1]; 3)轉移至肝時,可有厭食,肝區(qū)疼痛,肝大、黃疸和腹水等癥狀[1]; (4)癌腫引起的肺外表現(xiàn):少數肺癌由于腫瘤產生內分泌物質,臨床上呈現(xiàn)非轉移性的全身癥狀,如骨關節(jié)綜合征、庫欣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男性乳腺增大、多發(fā)性肌肉神經痛等肺外癥狀[1]。 1.4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診斷檢查診斷肺癌的檢查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等[1]。 1.4.1 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透視及照片、CT、MRI、PET-CT等。主要觀察:肺部腫塊特征,腫瘤范圍,是否侵犯肺門、胸膜、胸壁、縱隔,是否伴有肺不張、局限性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胸腔積液等。透視一般只作為肺癌的篩選。X線為肺癌首選基本方法,正、側位胸片可全面觀察病變的部位和形態(tài),特別對周圍型肺癌意義更大。CT為肺癌影像診斷中不可缺少的檢查手段,其對腫瘤分期、定位,了解腫瘤侵犯的部位和范圍,搜索位于隱蔽部位的病灶等具有重要意義。MRI主要用于評價是否存在腦轉移和骨轉移,而在肺部原發(fā)灶診斷方面的作用不如CT。PET-CT是將影像學和放射性核素融為一體的新型檢查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普通CT不能發(fā)現(xiàn)的微小病灶,對肺癌的分期有指導意義。[1] 1.4.2 病理細胞學檢查病理細胞學檢查包括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及經皮肺穿刺活檢等。其中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是獲得病理學診斷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陽性率在60%~80%,一般認為中心型肺癌痰檢陽性率較周圍型高。小細胞肺癌細胞學診斷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符合率最高,鱗癌次之,腺癌最低。[1] 1.4.3 肺癌常用的血腫瘤標記物肺癌常用的血腫瘤標記物包括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等[1]。 1.4.4 超聲引導下支氣管鏡針吸活檢術超聲引導下支氣管鏡針吸活檢術(EBUS-TBNA)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技術,有關其在肺癌診斷和縱隔淋巴結分期中的應用價值正日益引起關注。與傳統(tǒng)經支氣管針吸活檢(TBNA)相比,EBUS-TBNA可清楚地顯示氣道外縱隔內血管、淋巴結以及占位性病變的關系,EBUS-TBNA解決了傳統(tǒng)TBNA只能進行“盲穿”的問題,有效地避免了對周圍大血管的損傷,極大地提高了這一技術的安全性和準確性。[1] 1.5 需要與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鑒別的疾病肺癌按腫瘤發(fā)生部位、病理類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況,在臨床癥狀和X線征象上也各種各樣,極易與其他肺部疾病混淆,例如肺結核病、肺部炎癥、其他胸部腫瘤等[1]。因此,肺癌特別是早期病例的鑒別診斷,對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 1.6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治療肺癌主要有四大基本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另外還有中醫(yī)中藥、止痛、心理等輔助治療手段[1]。對于不同分期、不同病理類型的肺癌,最佳的治療手段完全不同[1]。目前強調規(guī)范化、綜合化、個體化治療,而藥物治療則包括化療藥物治療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1]。化療是肺癌中重要的治療方法,化療藥物由于已應用多年,其療效和毒副反應均被臨床已熟悉,故肺癌的化療藥物已成為臨床上治療肺癌應用指征最廣泛的藥物[1]。 1.6.1 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治療化療是小細胞肺癌患者重要的治療手段,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多項研究表明,聯(lián)合化療優(yōu)于單藥,常用的是以環(huán)磷酰胺(CTX)為基礎的化療方案[1]。而依托泊苷聯(lián)合順鉑(EP)方案自1985年首次被證實是治療小細胞肺癌有效的方案,它至今仍是小細胞肺癌中的標準一線方案,其療效尚無其他方案可以超越,但是難以耐受順鉑的患者可以用卡鉑替代[1]。 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如下[1]:
其他對小細胞肺癌有效的藥物有伊立替康等,鉑類藥物聯(lián)合伊立替康的化療方案也是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化療方案[1]。 1.6.2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化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而化療的常用方式有新輔助化療、術后輔助化療、姑息性化療等[1]。化療方案中鉑類一直處于主導地位,鉑類聯(lián)合其他化療藥是目前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方案。體力狀態(tài)(Performance Status,PS)評分為2分者和年老者可選擇單藥化療[1]。一線治療后疾病進展者,PS評分為0~2分者可進行二線治療[1]。 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如下[1]:
其他對非小細胞肺癌有效的藥物有吉西他濱(CEM)、多西他賽(DOC)、長春瑞濱(NVB)、培美曲塞(PEM)等,均可與鉑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1]。而CEM、DOC、PEM單藥化療方案可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二線化療方案[1]。 1.6.3 靶向藥物治療目前研發(fā)的肺癌分子靶向藥物包括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為靶點的藥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颂婺?;細胞外的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等;以血管生成相關的基因為治療靶點的藥物貝伐珠單抗等;以間皮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為靶點的藥物克唑替尼;以及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凡他尼布、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1]。 1.6.4 注意事項肺癌化療藥物對肝功能、腎功能、骨髓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化療期間,患者需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一旦出現(xiàn)骨髓功能下降,或肝、腎功能異常,一定要對癥處理?;熎陂g還要定期進行影像學等復查,觀察腫瘤病變是否進展,有無轉移。如果無效,要及時更改治療方案[1]。 展開本節(jié)剩余內容 2 中醫(yī)·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2.1 古人論述中醫(yī)無肺癌之名。但在中醫(yī)學文獻中,類似肺癌癥候的記載習少。有人認為,秦漢時代的《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藏論》所說:“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肉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胭…¨肩髓內消,……”乃是描寫晚期肺癌所出現(xiàn)的疲倦、乏力、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而《難經》所說:“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入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壅,……”其葉肺中積癥,應該指肺癌。在中醫(yī)咳嗽、胸痛、咯血、肺痿、痞癖等癥中,顯然也包含了一部分肺癌的癥狀。因此這些病癥的治療經驗可供肺癌的證治借鑒。 2.2 中醫(yī)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近現(xiàn)代研究可能由于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死亡率較高,現(xiàn)代中醫(yī)治療本病起步較晚。50年代曾有過治療轉移性肺癌的個案報道。而對原發(fā)性肺癌進行病例數較多的臨床觀察,則始于70年代末期。以后的發(fā)展就較為迅速。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十年間共發(fā)表臨床報告80余篇,記錄病例4O00余例,其中半數論文為個案報告,中西醫(yī)結合論文20余篇治療病例1300余例,單純用中醫(yī)治療的論文20余篇,病例2400余例,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臨床觀察表明,中醫(yī)中藥可以彌補西醫(yī)在癌癥晚期無法治療的不足,或者能增強西醫(yī)治療的療效,減少副作用,提高生存質量。 在作臨床觀察的同時,許多醫(yī)者從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探討了本病的病因病機、臨床分型、處方原則、用藥規(guī)律。有的探討了中醫(yī)傳統(tǒng)的四診方法如舌象、面診等與本病診斷的關系;有的探討了中醫(yī)的分型與某些實驗室檢查之間的關系;有的運用中醫(yī)中藥來改進原有的診斷方法;有的對某些抗癌中藥的治療機理作了大量實驗研究;有的探討了本病中醫(yī)藥預防方法和護理方法,以及氣功、食療等治法??梢哉J為,各地學者在中醫(yī)領域內從各個角度對本病進行了艱巨的探索。 當然,本病是一種難治程度很高的疾病。它的病因與治法在許多方面還是未知數,在現(xiàn)代中醫(yī)面前,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尤其是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機理,值得作深入研究。如有的醫(yī)者發(fā)現(xiàn)用中醫(yī)藥治療后,在病灶改變不大的情況下,存活期與生存質量卻均見提高。這提示了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機理與現(xiàn)代西醫(yī)學有很大不同。如果能在這方面摸索出一些規(guī)律,無疑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3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中醫(yī)病因病機綜合各地的觀點,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2.3.1 陰虛內熱素體陰虛,或高年、久病損傷陰津,陰虛生內熱;或外邪犯肺,化熱傷陰,久之則臟腑失和,氣血運行不暢,痰濁內生,積聚于肺臟,形成肺癌。 2.3.2 氣陰兩虛素體氣陰不足,或高年、久病損傷氣陰;或外邪犯肺,耗氣傷陰,導致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停積于肺臟,形成肺癌。 2.3.3 肺脾兩虛外邪犯肺,肺氣不和。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脾虛生濕。肺脾兩虛,濕濁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積聚于肺臟,形成肺癌。 2.3.4 氣滯血瘀情志抑郁,氣機不暢,氣滯則血脈不和。久病入絡,瘀血內生,經隧不利,脈絡瘀阻。日積月累,凝滯成積,積于肺臟,即形成肺癌。 2.3.5 其他2.4 療效標準各地對療效標準的掌握尚不統(tǒng)一。多參照1983年全國中醫(yī)內科學會肺癌療效標準草案及1987年全國抗癌藥物會議制定的近期療效標準,并計算生存期來判斷療效。一般將療效分為三級。 顯效:主要癥狀消失,病灶有所縮小,一般指縮小1/2,連續(xù)觀察6個月以上。 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病灶穩(wěn)定連續(xù)3個月以上,或病灶縮小維持1個月以上。 無效:癥狀及客觀檢查無改善,或稍有改善但1個月內又迅速惡化。 2.5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中醫(yī)辨證治療目前各地分型并不完全一致,較多的有陰虛內熱、氣陰兩虛、肺脾兩虛、氣滯血瘀四型,此外,尚有濕熱瘀毒、氣血兩虧等分型。 2.5.1 氣陰兩虛2.5.1.1 癥狀咳嗽少痰,痰中帶血,口干不欲飲,面色咣白,語言低微,神疲乏力,食少倦怠,惡風自汗。舌淡,苔薄,脈細弱。 2.5.1.2 方藥治療處方:生地12克,熟地克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玄參12克,生黃芪15克,潞黨參15克,漏蘆30克,土茯苓30克,魚腥草30克,升麻30克。 加減:口渴甚加知母、天花粉、制首烏;脾虛甚加茯苓、懷山藥、黃精;咳嗽痰盛加蒸百部、射干、佛耳草;熱盛痰血加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花蕊石(先煎);氣滯血瘀加八月札、延胡、露蜂房。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以本法治療140例,統(tǒng)計其中77例,近期療效:顯效5例,有效47例,無效25例,總有效率為67.5%。生存期1年48例,2年22例,3年10例,4年4例,5年3例。統(tǒng)計其中60例,中位生率為14.2個月。 常用成方:月華湯。 2.5.2 陰虛內熱2.5.2.1 癥狀咳嗽氣急,無痰,或少量泡沫痰,粘痰,或黃痰難咯,痰中帶血,胸悶,口干不飲,低熱,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 2.5.2.2 方藥治療治法:養(yǎng)陰清熱。 處方:百合10克,熟地10克,生地10克,玄參10克,當歸10克,麥冬10克,白芍10克,南北沙參各15克,桑皮15克,黃芩10克,丑牡丹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減:氣短乏力加黃芪、黨參;胸痛,舌質紫暗有瘀斑加紅花、桃仁、川芎;痰血加蒲黃炭、藕節(jié)炭、仙鶴草。胸水加葶藶子、芫花;痰多加生南星、生半夏(均先煎半小時)。低熱加銀柴胡、地骨皮;高熱加生石膏。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用本法共治療78例,有效55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70.5%。統(tǒng)計其中40例生存期,生存1年23例,中位生存期420天。 常用成方:百合固金湯。 2.5.3 肺脾兩虛2.5.3.1 癥狀咳嗽痰多,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胸悶納呆,面色咣白或浮腫,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或濡滑。 2.5.3.2 方藥治療治法:益肺溫脾。 處方:制附子120克,黃芪、王不留行各30克,桂枝、大棗各己,莪術12克。 加減:發(fā)熱加石膏、板藍根、黃芩;咯血加仙鶴草、側柏炭、三七粉;氣急加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2次。另用自制復方三生針(生附子、生川烏、生南星)5~10毫升肌注,1日2次,累計用量800毫升為一療程,一般用2~3療程,中間休息1周。 療效:用本法共治療85例,有效50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為59%。統(tǒng)計其中35例生存期,治后半年生存20例,治后1年生存5例。 2.5.4 氣滯血瘀2.5.4.1 癥狀咳嗽無痰少痰,痰中帶血,胸脹痛,或刺痛,牽引背部。舌質紅,苔薄黃或舌上有瘀斑,脈弦,或細弦。 2.5.4.2 方藥治療治法:行氣活血。 處方:三棱15~30克,莪術15~30克,王不留行15~30克,大黃?蟲丸12克(包),桃仁12克,丹參15克,海藻30克。 加減:活血化瘀加石見穿、大黃、澤蘭、羊蹄根、葵樹子、鐵樹葉、廣郁金、蜈蚣;陰虛加南北沙參、天麥冬、天花粉、百合;氣虛加黃芪、黨參、白術、茯苓;陽虛加附子、肉桂、補骨脂;痰濕加生半夏、生南星、米仁、杏仁、瓜蔞、馬錢子;內熱加肺形草、石豆蘭(麥斛)、 七葉一枝花、苦參片、草河車、黛蛤散(包);胸水加龍葵、葶藶子、桑白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2次。 療效:共治62例,顯效4例,有效34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61.3%。統(tǒng)計其中62例生存期,生存1年以上14例,2年以上4例,3年以上2例,1年以上生存率為32.3%。 常用成方:大黃?蟲丸。 2.6 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專方2.6.1 益肺消積湯組成:生黃芪30克,生白術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30克,石見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銀花15克,山豆根15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蔞皮15克,生牡蠣30克。 加減:陰虛去黃芪、白術,加南沙參、麥冬、玄參、百合、生地;氣虛去北沙參、天冬,加黨參、人參、茯苓;腎陽虛加補骨脂、仙靈脾、菟絲子、肉蓯蓉、鎖陽。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用本法治療肺腺癌30例、肺鱗癌30例。其中肺鱗癌顯效1例,有效26例,無效3例;用市腺癌顯效1例,有效2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生存期,肺鱗癌生存半年26例,生存1年20例,生存1年半8例,生存2年4例,生存2年半1例。中位生存期465天。肺腺癌生存1年13例,中位生存期323.5天。 2.6.2 “肺四號”方組成:八角金盤10克,干蟾皮12克,黃芪、蛇莓、八月札各30克,半枝蓮、魚腥草、七葉一枝花、丹參各15克 加減:脾虛痰濕加黨參、白術、茯苓、法夏、陳皮;陰虛內熱加南北沙參、生地、地骨皮、麥冬;氣滯血瘀甚者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皂刺、赤芍;氣陰兩虛加黨參(或人參)、沙參、麥冬;咳血加阿膠、大小薊炭、血余炭、藕節(jié),或加服云南白藥;胸水酌加石上桕、葶藶子、冬瓜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2次。 療效:共治療48例,生存5年5例,生存3年20例,生存2年17例,生存1年6例。 2.6.3 魚仙湯組成:魚腥草、仙鶴草、貓爪草、蚤休、山海螺各30克,天冬30克,葶藶子12克,生半夏15克,浙貝9克。 加減:肺郁痰結,合異功散或六君子湯加減;肺虛痰熱,合瀉白散或百合固金湯;痰毒瘀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氣陰兩虛,合生脈散去黨參,用西洋參加減;咳嗽氣促酌加飛天、螭嶗、白果仁、海蛤殼、桔梗、百部、北杏仁、馬兜鈴;咯血酌加側柏葉、白芨、訶子、旱蓮草;胸痛劇酌加熊膽、田三七、郁金、延胡、七葉蓮、枳殼;高熱不退酌加羚羊角、生石膏、板藍根、丹皮。此外,部分患者還并用五蟲散(蜈蚣20條,全蝎、干蟾皮各30克,水蛭20克,守宮3O條等烤干碾末分7天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2次。 療效:共治療32例,顯效5例,有效18例,無效9例。生存3個月9例,生存6個月8例,生存1年10例,生存2年3例,生存3年2例。 2.6.4 固金抗癌湯組成:紫河車20克,瓜蔞20克,夏枯草30克,陳皮Z0克,薏苡仁20克,莪術20克,山豆根15克,百合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2次。 療效:共治33例,顯效1例,有效30例,無效2例。 2.6.5 新癥煎組成:生地12克,五味子6克,王不留行12克,北沙參12克,麥冬12克,蒲公英30克,石見穿30克,百部9克,徐長卿30克,地骨皮30克,南沙參12克,望江南30克,野菊花30克,淮山藥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煅牡蠣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海帶12克,玄參15克,天花粉12克,川貝9克,丹參12克,炙山甲12克,炙鱉甲12克,象貝9克,蜀羊泉3O克,丹皮9克,魚腥草30 七克,紫地丁30克。 加減:咳嗽痰粘加紫苑、款冬、枇杷葉、淡竹瀝;痰中夾血加仙鶴草、白芨、蒲黃、生地榆、紫草根、三七;低熱起伏加板藍根、紅藤、敗醬草、銀花、連翹;胸肋疼痛加全瓜蔞、郁金、川楝子、延胡、赤芍、桃仁;肢節(jié)酸楚加尋骨風、炙乳沒、防己、桑寄生、懷牛膝、全蝎、地龍、蜈蚣;氣虛加太子參、黃芪。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日2次。 療效:共治療502例,近期有效率97。2%;263例Ⅱ期原發(fā)性肺癌,1年生存147例,2年生存66例,3年生存28例,4年生存13例,5年生存9例;157例Ⅲ期原發(fā)性肺癌,1年生存104例,2年生存32例,3年生存16例,4年生存5例;82例Ⅳ期原發(fā)性肺 癌,1年生存67例,2年生存10例,3年生存5例。 2.6.6 金巖丸合康復湯組成:①金巖丸:天然牛黃1克,麝香2克,羚羊粉15克,白花蛇50克,全蝎30克,僵蠶30克,壁虎20克,蜈蚣5克,穿山甲15克,琥珀15克,雄黃5克,冰片2克,血竭7克,大黃10克,青黛10克,制馬錢子5克,制乳香6克,制沒藥6克,蟾酥0.5克,朱砂5克,藏紅花10克。上藥研細裝膠E9②康復湯:沉香6克,桔梗10克,人參10克,黃芪30克,枸杞15克,熟地12克,白術12克,夢薏苡仁30克,石斛10克,烏梅I0克,當歸12克,川貝母10克,桑白皮15克,沙參10克。 加減:發(fā)熱加石膏、黃芩、丹皮;咯血甚加白芨、白茅根、代赭石;食欲不振加山楂、砂仁、雞內金;頭痛眩暈加鉤藤、龍骨、牡蠣、天竺黃;胸水加葶藶子、豬苓、龍葵。 用法:金巖丸每次服5克,每日服2次,服1月間隔1周??祻蜏咳?劑,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16例,顯效4例,有效10例,無效2例??傆行蕿?7.5%。生存期最長38個月,最短8個月,平均23個月。 2.6.7 軟堅解毒湯組成:魚腥草30克,瓜蔞皮15克,八月札15克,生苡仁30克,石上柏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見穿30克,山豆根15克,夏枯草15克,生牡蠣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 加減:陰虛痰熱加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炙百部、山海螺、葶藶子、干蟾皮、白毛藤;氣陰兩虛加黃芪、黨參、白術、北沙參、天冬、生南星、五味子;脾虛痰濕加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石打穿、扁豆、半枝蓮、焦山楂、焦六曲、補骨脂;陰陽兩虛加仙靈脾、肉蓯蓉、鎖陽、黃精、天冬、北沙參、山豆根、王不留行、三棱、莪術;咳嗽加前胡、杏仁、象貝、川貝、紫苑、款冬;痰多加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碳石;黃痰加桑白皮、黃芩、開金鎖、海蛤殼、淡竹瀝;痰血加黛蛤散、白芨、藕節(jié)炭、血見愁、血余炭、生地榆、花蕊石、蘆根、參三七;喘咳加炙蘇子、蠶蛹、黑錫丹;胸痛加望江南、徐長卿、延胡索、失笑散、全蝎、蜈蚣;胸水加葶藶子、龍葵、米仁根、貓人參、控涎丹;低熱抓銀柴胡、地骨皮、青蒿、竹葉;高熱加生石膏、寒水石、銀花、牛黃。 用法:每日1劑b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310例,顯效6例,有效146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49%。生存1年以上134例,1年生存率為43.2%,2年生存率為11.3%,3年生存率為5.16%,4年生存率為1.6%,5年生存率為0.6%。 2.6.8 肺瘤平膏組成:黃芪、黨參、沙參、杏仁、桔梗、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等,水煎酒提,兌蜜制成膏。 用法:口服,每次15克,每日3次,2個月為上療程。 療效:共治療195例,顯效2例,有效166例,無效27例,總有效率為86.2%。統(tǒng)計28例生存期,生存1年以上15例,2年以上13例。 2.6.9 平消方組成:仙鶴草18克,枳殼18克,凈火硝18覺,白礬18克,郁金18克,千漆6克,五靈脂15克,制馬錢子12克。 用法:上藥制成片重0.48克片劑。每次服4~8片,1日3次,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60例肺癌,顯效8例,有效34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70%。 2.6.10 白花了哥王煎劑用法:上藥水煎,每日服1次,每次服60毫升。2個月為一療程,休息1個月再行第二療程。 療效:共治療5例,存活3個月2例,存活6個月2例,存活2年1例。 2.7 老中醫(yī)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經驗劉嘉湘醫(yī)案 李×,男,47歲。1982年12月偶然捫及右胸壁有蠶豆大硬塊。經活檢與攝片,診為右肺腺癌,但化療一療程后腫塊未見縮小。1983年10月25日來診??人陨偬?,神疲乏力,舌紅有齒印,脈細弱。體檢:右鎖骨上有0.5×0.5cm淋巴結3枚,質硬,胸部Ⅹ片示右下肺有4×4cm塊影,腫塊下緣與右側橫膈間三角陰影,右側橫膈抬高,為腫塊與局部胸膜增厚,粘連牽拉表現(xiàn)。診斷:右下肺腺癌,胸膜轉移,右胸壁轉移,右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擬益氣蕎陰,佐以軟堅散結。 處方:黃芪30克,沙參30克,天冬15克,玄參15克,杏仁9克,瓜蔞皮15克,石上柏30克,白花蛇舌草3O克,生南星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生牡蠣30克,服藥后自覺癥狀逐漸消失,3個月后胸片復查,右肺腫塊縮小,右鎖骨上及胸壁硬結消失。以后每隔3個月復查胸片,右肺病灶均無變化,納寐均佳,無不適感,活動如常人,體重增加2.5公斤,細胞免疫功能治療后有顯著提高。出院后一直按原方藥治療至今已近8年,全身情況佳,活動如健康人,恢復全天工作已6年。 按:綜觀本例脈證乃因勞累過度,耗傷氣陰,邪毒乘虛淫肺,肺氣受郁,清肅失司,氣機不暢,血行受阻,津液不布,聚濕為痰,痰瘀膠結,久而成肺內胂塊,痰毒流于肌表,故胸壁及鎖骨上窩出現(xiàn)轉移癌結c本方益氣養(yǎng)陰,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具有補虛扶正、祛邪除積,標本兼顧的作用,故能取得較好療效。 2.7.1 中醫(yī)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用藥規(guī)律我們選擇治療本病在16例以上的文章20篇,對其用藥規(guī)律作如下分析:
從上述統(tǒng)計中可以看到,20篇文章涉及到104味藥,而且其中58味僅由1篇文章提及,表明藥物較為離散。這一方面反映了本病的難治,病情復雜,邪正交錯,用藥上往往須兼顧各方面,因而處方時藥味較為龐雜。另一方面由于各種治法遠非令人滿意,因此各地不斷尋求新藥,摸索新的治法占然而也有相對集中之處,即養(yǎng)陰、益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物使用頻度稍高。 2.8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其他療法2.8.1 針灸治療電熱錠針: 操作:應用電熱錠針從十二經井穴開始激發(fā)感傳,使氣至病所,每日1次,每次1條經。氣至病所后繼續(xù)治療30分鐘,28次為一療程??芍?~3療程。刺激強度以舒適為好,頻率1~2次/秒。刺激1~2分鐘;有感傳者可以接力,無感傳者可以迅速調到3000~4000次/秒,此時如有感傳再緩調至500次/秒,多可使感傳繼續(xù)延伸。如無感傳則可將強度調回零位,再調強度鈕使腧穴周微見肌跳,無痛患者以能耐受為度,在此基礎上增頻多可激發(fā)感傳針指向病灶。 療效:共治療14例,顯效4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78.6%。 2.8.2 其他措施小本病應爭取早期治療,故要根據病人情況,病變的早晚,腫瘤的大小,范圍及病理類型等因素全面考慮最合理的治療方法。目前一般應采用多種治療,中西醫(yī)結合方法的綜合治療。 展開本節(jié)剩余內容 3 參考資料
展開本節(jié)剩余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