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寫的。趙明誠死后,詞人所遭遇到了個人的不幸與家國的不幸,這些時時困擾著詞人。詞人愁情滿懷,于是寫下了這首詞作。全詞如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開始詞人就寫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詞人說,我到處尋找,找啊找,尋到的卻是無盡的冷清,感覺到的是無盡的凄慘。 接著的“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薄罢А奔春鋈??!罢€寒時候”就是指冬末春初氣溫忽冷忽熱,冷熱不定的時候。這兩句中,上句寫環(huán)境的清冷,下句寫人的身體難以適應。然而,詞人不說環(huán)境的寒冷,也不說心之慘戚,反而說“乍暖還寒”的天氣使人“最難將息”。這樣,更能表現(xiàn)出詞人復雜而凄涼的心情。無奈,只好借酒消愁了。于是,詞人寫道:“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是的,“三杯兩盞”這樣少而又是“淡酒”,確實壓住心頭的悲傷?其實,詞人要說的是“風急”?!帮L”就是外在的環(huán)境,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的混亂,甚至也有外來的,對李清照產(chǎn)生各種影響的因素。所以,無論怎樣喝酒,都是借酒澆愁愁更愁了。 接著是過片,詞人寫道:“滿地黃花堆積?!边@里直承上來,仰望則見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菊花雖然開得極其茂盛,而到了深秋,卻也是憔悴不堪了?!包S花”也是詞人常用的審美意象。在《醉花陰》寫道:“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span> 接著說:“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是的,失去了容顏,真是“人比黃花瘦”,而如此憔悴,有誰忍心去摘?也就是憂慮的無心賞花了。于是只好“守著窗兒”可有“獨自怎生得黑”。是的,無心賞花,我只好獨自守著窗,這樣下去,一個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呀?這里,不但寫出了詞人傷感的心情,也寫出了詞人孤獨凄涼的感受。清初作家彭孫在《金粟詞話》云:“李易安‘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皆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詞意并工,閨情絕調(diào)?!?/span> 詞人說:“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span> 意思是說,細雨敲打著梧桐,正是黃昏時候,一點一滴落著。這里,詞人緊承上句而來,說,即使挨到黃昏,秋雨梧桐,也只有更添愁思。這里,詞人暗用白居易《長恨歌》中的“秋雨梧桐葉落時”之意。以水喻情,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很常用的。李白《贈汪倫》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句,李煜在《虞美人》中也寫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边@里,李清照的“點點滴滴”的“細雨”,正是“守著窗兒”才能聽到的一種微小而又凄涼的聲音。也是借“細雨”來表達了內(nèi)心的憂愁。到了黃昏,滴滴答答打在芭蕉葉上的細雨,什么時候才得完結呢?所以,詞人最后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就是這種情況,或這般光景。意思是說,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是的,“愁”囊括了詞人現(xiàn)在的一切心境。此時此刻,一句話哪能說清道得明。這里,實際上暗示了詞人心中的無盡的愁緒??梢哉f,詞人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苦。真是陷入到“愁家”、“愁國”以及“自愁”(寡愁)等之中而難以自拔。 在藝術上,這首詞主要把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疊詞運用,增強表現(xiàn)力;其次,詞語恰切,表意真摯;再次,意境高遠,情蘊豐富;第四,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