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唐紀四十一(三)--癡情軟弱的帝王  

 zqbxi 2019-08-29

從歷史數據中可以看到,李豫是個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他對祖父和父親盡兒孫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對建寧李倓之死一直難以忘懷;對兒女鐘愛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為他經歷過戰(zhàn)亂,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夠體恤百姓;他對人臣也很寬容豁達,《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個案例,當郭子儀老將軍戰(zhàn)戰(zhàn)兢兢將自己的兒子郭曖綁縛到代宗面前,代宗笑曰:“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彼逃?a rel="nofollow" >升平公主的任性,使得升平公主自此之后成為一賢明惠達的公主,和丈夫郭曖一起,為民間百姓做了不少善事,包括她的女兒郭后,也是一位出名的賢惠皇后。這不僅表現了他的胸懷寬廣、英明豁達,而且也能體現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在代宗李豫16年的執(zhí)政期間,他以溫和路線而聞名,從未有過濫殺無辜的記錄,這在歷朝歷代的帝王史上也是鳳毛麟角和難能可貴了。

唐紀四十一(三)--癡情軟弱的帝王 - zqbxi520 - 敞開胸懷  迎接未來

 

另外,代宗李豫在歷朝歷代的帝王之中也是鮮有的癡情帝王。

代宗李豫有兩個皇后,一位是睿真皇后沈氏,一位是貞懿皇后獨孤氏。

代宗李豫的睿真皇后沈氏是結發(fā)之妻,741年成婚,夫妻恩愛非常,代宗對沈氏寵愛有加、兩情甚篤,742年沈氏產下未來的德宗李適。歷史上傳說升平公主也系沈氏所出,也有傳說系崔氏所出。《舊唐書》記載代宗崔妃文字如下:“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書少監(jiān)。母楊氏,韓國夫人。天寶中,楊貴妃寵幸,即妃之姨母也。時韓國、虢國之寵,冠于戚里。時代宗為廣平王,故玄宗選韓國之女,嬪于廣平邸,禮儀甚盛。生召王偲。初,妃挾母氏之勢,性頗妒悍,及西京陷賊,母黨皆誅,妃從王至靈武,恩頓漸薄,達京而薨。”史上記載代宗對崔氏比較冷淡,他們的婚姻系政治聯姻,崔氏雖貌美,性卻妒悍,更何況楊家之勢,在代宗眼中已然不喜。而李豫與沈氏感情甚好,夫妻相處十幾載,故此推算,升平系沈氏所出的可能性比較大。呵呵,不過這在這里也不算重點,閑言閑語聊作休閑罷了。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也就是現在浙江省人,江南出美女嘛,呵呵。其父名諱易直,世為冠族。開元末,以良家子選入東宮,賜廣平王。

然而,代宗李豫和沈氏的幸福不過區(qū)區(qū)十幾年,沈氏的命運顛簸坎坷,身世堪憐,卻是受了那無妄之災的禍端所引起,致使夫妻二人天涯兩茫茫,不見歸路,一片癡心向誰訴?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玄宗率眾親逃離京師。沈氏不幸,被留在廣平府邸,陷于賊,后被拘于東都掖庭。后代宗李豫討伐歸來,收復東都,從牢中見到失散的沈氏,夫妻二人短暫相聚,后又征戰(zhàn)沙場,沒有來得及將沈氏迎歸長安。不料史思明再攻東都,東都失陷。等代宗再次收復東都,卻遍尋沈氏不得,引以為憾。

唐紀四十一(三)--癡情軟弱的帝王 - zqbxi520 - 敞開胸懷  迎接未來

待代宗即位后,十余年尋訪沈氏蹤跡,虛懸后位,并且立沈氏的兒子李適為太子。代宗一生,未立皇后,并且自沈氏失蹤后,多年冷淡后宮,直到遇見獨孤貴妃。

代宗貞懿皇后獨孤氏,父穎,左威衛(wèi)錄事參軍,后為工部尚書。獨孤氏以美艷選入宮中,受到代宗的寵幸,并且冊封為貴妃。獨孤氏生有一子一女:韓王迥和華陽公主。代宗最寵華陽公主,華陽公主聰悟過人,卻命如紙薄,一場大病魂歸西方,代宗痛苦萬分。獨孤因思女過甚,也于第二年逝世。自獨孤去后,追封為貞懿皇后,代宗不讓人裝殮,一直安放在身邊許多時日,后因尸體腐化,不得不入殮,離別戚戚。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代宗李豫的鐘情。他一直不相信沈氏已死,尋訪十余年,直至終老;他為他虛懸后位,那個位置致始致終為她而留;他為她將王位留給了她的兒子;他為她冷淡后宮多年。沈氏何其幸,遇見這樣一位帝王;沈氏何其不幸,戰(zhàn)禍漣漣,與丈夫離散,與子女分離,這是怎樣的悲慟和不公的命運?

不僅對沈氏,對獨孤氏,代宗李豫也是情深一片,雖然一直未立獨孤為皇后,卻寵愛之深,那個虛名又有何用呢?怎及這眼前的一片真實,家庭相聚,其樂融融。

有人怪責李豫為何在逃難時沒有帶走沈氏,而使她深陷賊囚,為賊所辱。他們的理由時:既然李豫和沈氏是恩愛夫妻,李豫又是那麼寵幸沈氏,何以而丟棄在陷城?

有人怪責李豫為何在東都掖庭時沒有妥善安頓好沈氏,致使沈氏失蹤,下落不明。他們的理由是,大抵被棄于失陷之城的王公貴族和后宮妃嬪們,無不將遭受叛兵所辱。而這是王室所萬萬不能允許的。李豫沒有將沈氏轉移到京師長安,正是因為他有心結,受不起這樣的奇恥大辱。

然而,疑問是,如果李豫是這樣的人,那他何必又尋訪沈氏十余年直至終老呢?一生虛懸后位為她保留呢?這不就產生了矛盾了麼?

歷史的謎點我們也很難猜測端詳,只能從遺留下來的之言片句來感受。

代宗李豫不可否認是個不可多得的癡情帝王,他的癡情與他的祖父玄宗不同,他的癡情顯得更真,并且不會禍亂國家。對于玄宗的評價,恐怕只能說是功過參半;而對于代宗的評價,則是功大于過。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有他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從廣平王到太子的身份轉換后,他的政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周遭的危險,他的地位也并不是那麼穩(wěn)固的。后人不能要求他像愛德華一般“不愛江山愛美人”,他有他的愛情,同時,愛情也不是他的全部,他有更高于愛情的使命存在,他也同樣具有權利欲望,我不信他對王位沒有憧憬。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對于他在戰(zhàn)亂之中使得沈氏流離失所就能給予理解了。但,終歸是可悲的,那時女子的命運卻如此飄零。

代宗給我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他的才學豐厚和癡情一片,雖然他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但縱觀歷史長河,這樣的帝王實屬不可多得。

最后,以《舊唐書》一句話作為總結:“古之賢君,未能及此?!彪m然評價高了些,但究其他的情感之路,倒也不為過。

       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亂全部平息。渡盡劫波的李唐朝廷如釋重負,王侯將相躊躇滿志,兵士期待解甲歸鄉(xiāng),百姓盼望盛世重現,大唐王朝似乎擺脫了偏離的軌道,看上去開元全盛日的景象將再次上演。然而,威脅才剛剛消除,危機已悄悄降臨。在朝廷上下共慶和平的表象下,君臣裂痕卻愈演愈烈。經此安史之亂,李唐王室再也無法信任武將,宦官擅權、藩鎮(zhèn)割據、朋黨爭斗,導致大唐王朝滅亡的三大弊端已無可挽回。 依照慣例,平定叛亂國家平靜之后自然是對功臣大加封賞,那些在平亂中崛起的藩鎮(zhèn)驍將們一個個志得意滿。然而,功勛僅次于郭子儀、李光弼的興唐名將仆固懷恩卻是郁郁寡歡、怏怏不樂。朝廷對大將的猜疑已經讓郭子儀、李光弼先后被明升暗降地被剝奪了兵權,平定安史之亂中的勇將來瑱也因為得罪了宦官被貶賜死。
        其實早在寶應元年,他就已經受到猜疑。當時窮途末路的史朝義對登里可汗聲稱唐朝已經分崩離析,企圖引誘回紇犯邊,于是登里可汗親率十萬勁騎進逼關中,大唐朝野震動。唐代宗趕緊派人勞軍,與登里可汗接洽,登里可汗提出要見見自己的老丈人仆固懷恩和懷恩的老母親,仆固懷恩深知交結胡人的利害,不敢前往。唐代宗特賜免死鐵券,并下手詔促行。仆固懷恩深明大義,赴虎穴,說可汗,史載“可汗大悅,遂請和,助討朝義”,立下了挽狂瀾于既倒的砥柱之功。但不出仆固懷恩所料,這件事后來也成為他被人猜忌詆毀的開始。那躲在背后的冷冷的眼神讓仆固懷恩不寒而栗,這不但讓他委屈萬分,更令他悲憤不已,為此,他決定不得不奮起反擊。 廣德元年(763年),仆固懷恩奉命護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兒(即是回紇的登里可汗和光親可敦)回漠北,宦官、監(jiān)軍駱奉先誤信辛云京的謠言,竟向朝廷誣告仆固懷恩與回紇勾結。仆固懷恩無法自明。代宗遣宰相裴遵慶慰問,仆固懷恩見到裴遵慶之后,抱著他的腳大哭,裴遵慶讓他入朝,但將行之時,副將范志誠勸他說:“大帥您已經被朝廷嫌忌,為什么還要去不測之地呢?難道沒看見李光弼來瑱的下場嗎?這兩個人功高不賞,李光弼被奪權,來瑱被殺,您不為自己著想嗎?”聽聞此言,仆固懷恩便不肯入朝,決定派一個兒子進京,又被范志誠勸止。 這時,朝廷無法平息各方的爭議,而仆固懷恩也派出兒子仆固玚與辛云京開戰(zhàn)。唐代宗派顏真卿去召仆固懷恩,顏真卿說:“當初陛下避狄入陜的時候,我去找仆固懷恩曉以‘春秋’大義,他肯定會來的??涩F在,仆固懷恩進沒有勤王之名不能來京,退又無法解除眾人的猜疑,進退無據,怎么會來呢?現在聲稱仆固懷恩謀反的只有辛云京、駱奉先、李抱玉、魚朝恩四個人罷了,其他人都認為他是被冤枉的。仆固懷恩所部朔方將士都是郭子儀的舊部,不如派郭子儀去收其部眾,消弭兵亂?!?br>顏魯公此策不愧是一招妙棋,不費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兵亂,可惜他沒有進一步為仆固懷恩謀劃一下,導致仆固懷恩走投無路而反叛。果然,郭子儀一去眾將紛紛來歸,最后仆固懷恩因害怕被殺,不敢上朝明志。遂遣仆固玚去攻打辛云京,云京大敗,又攻榆次,仆固玚攻打榆次不利、暴打士卒被部下殺害。
        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懷恩聲稱唐代宗去世,再度引吐蕃、回紇、吐谷渾、黨項、奴剌等部總共數十萬人來犯,郭子儀率兵抵御。仆固懷恩的母親責怪他不該造反,提刀追著要殺他,“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二年(764年)十月勾結吐蕃、回紇,三十萬大軍兵犯晞州、奉天,震驚長安,郭子儀率兵抵御。
       丁酉(初八)日,懷恩暴死于軍中。一代名將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悲喜的一生。后來吐蕃、回紇大軍為郭子儀所平定。代宗聽到消息后,遺憾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 仆固懷恩全家有46人為國殉難,三個女兒犧牲個人幸福為國遠嫁和親,可謂滿門忠烈??上н@樣一個忠勇之人卻不被朝廷信任,最終被太監(jiān)所逼迫而謀反,被史學家記入“叛臣傳”,真是令人感慨和同情!

       唐室為了盡快結束戰(zhàn)事,將安史降將就地封為節(jié)度使以安撫之。為了提防降將復叛,又遍地安置節(jié)度使。由于平叛后不信任武將很多人受到了打壓皇上和將軍發(fā)生隔閡將軍們兵強馬壯看見皇上這么xx弄得大將們一些對唐朝皇帝失望一些硬的不在忠于皇帝造成了后面的亂攤子不盡快根除慢慢的拖的時間越來越長,黃巢起義打爛了唐朝中央軍,最后唐朝被大蕃鎮(zhèn)反噬,唐代宗該為后面的xx負責。

 

       九月,辛酉,以四鎮(zhèn)、北庭行營兼涇原、鄭潁節(jié)度副使段秀實為節(jié)度使。秀實軍令簡約,有威惠,奉身清儉,室無姬妾,非公會,未嘗飲酒聽樂。
    

        吐蕃八萬眾軍于原州北長澤監(jiān),己巳,破方渠,入拔谷;郭子儀使裨將李懷光救之,吐蕃退。庚午,吐蕃寇坊州。
    

        冬,十月,乙酉,西川節(jié)度使崔寧奏大破吐蕃于望漢城。
    

        先是,秋霖,河中府池鹽多敗。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恐鹽戶減稅,丁亥,奏雨雖多,不害鹽,仍有瑞鹽生。上疑其不然,遣諫議大夫義興蔣鎮(zhèn)往視之。
    

       吐蕃寇鹽、夏州,又寇長武;郭子儀遣將拒卻之。
   

         以永平軍押牙匡城劉洽為宋州刺史。仍以宋、泗二州隸永平軍。
    

       京兆尹黎干奏秋霖損稼,韓滉奏干不實;上命御史按視,丁未,還奏,“所損凡三萬余頃?!蔽寄狭顒⒃璋⒏蕉戎?,稱縣境苗獨不損;御史趙計奏與澡同。上曰:“霖雨溥博,豈得渭南獨無!”更命御史朱敖視之,損三千余頃。上嘆息久之,曰:“縣令,字人之官,不損猶應言損,乃不仁如是乎!”貶澡南浦尉,計澧州司戶,而不問滉。
    

       十一月,壬子,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張獻恭奏破吐蕃萬余眾于岷州。
    

       丙辰,蔣鎮(zhèn)還,奏言“瑞鹽實如韓滉所言”,仍上表賀,請宣付史臣,錫以嘉名。上從之,賜號寶應靈應池。時人丑之。
    

       十二月,丙戌,朱泚自涇州還京師。
    

        丁亥,崔寧奏破吐蕃十余萬眾,斬首八千余級。
    

        庚子,以朱泚兼隴右節(jié)度使,知河西、澤潞行營。
   

         平盧節(jié)度使李正己先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靈曜之亂,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為己有,正己又得曹、濮、徐、兗、鄆五州,因自青州徙治鄆州,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納守青州。正己用刑嚴峻,所在不敢偶語;然法令齊一,賦均而輕,擁兵十萬,雄據東方,鄰藩皆畏之。是時田承嗣據魏、博、相、衛(wèi)、洺、貝、澶七州,李寶臣據恒、易、趙、定、深、冀、滄七州,各擁眾五萬;梁崇義據襄、鄧、均、房、復、郢六州,有眾二萬;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上寬仁,一聽其所為。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輒有怨言,以為猜貳,常為之罷役;而自于境內筑壘、繕兵無虛日。以是雖在中國名藩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不是寬仁,是軟弱,朝廷虛弱,皇帝傀儡,軍閥橫行
    

      代宗大歷十三年(戊午,公元七七八年)
   

        春,正月,辛酉,敕毀白渠支流碾硙niǎn wèi以溉田(利用水力啟動的石磨?!锻ǖ洹な池浂?"往日 鄭白渠 溉田四(萬)馀頃,今為富商大賈競造碾硙,堰遏費水,渠流梗澀,止溉一萬許頃。"《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歷十三年》:"春,正月,辛酉,敕毀 白渠 支流碾硙以溉田。" 胡三省 注:" 公輸班 作硙,后人又激水為之,不煩人力,引水激輪,使自旋轉,謂之水磨。" 明 歸有光 《嘉靖庚子科鄉(xiāng)試對策》:"又督成水利之官,常時相視,禁富人豪家碾硙蘆葦茭荷陂塘壅礙上流。")。升平公主有二硙,入見于上,請存之。上曰:“吾欲以利蒼主,汝識吾意,當為眾先。”公主卽日毀之。
    

      戊辰,回紇寇太原,河東押牙泗水李自良曰:“回紇精銳遠來求鬬,難與爭鋒;不如筑二壘于歸路,以兵戍之。虜至,堅壁勿與戰(zhàn),彼師老自歸,乃出軍乘之。二壘抗其前,大軍蹙其后,無不捷矣。”留后鮑防不從,遣大將焦伯瑜等逆戰(zhàn);癸酉,遇虜于陽曲,大敗而還,死者萬余人。回紇縱兵大掠。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于羊武谷,乃引去。上引去。上亦不問回紇入寇之故,待之如初。
    

       己亥,吐蕃遣其將馬重英帥眾四萬寇靈州,奪填漢、御史、尚書三渠水口以弊屯田。
    

        三月,甲戌,回紇使還,過河中,朔方軍士掠其輜重,因大掠坊市。
    

        夏,四月,甲辰,吐蕃寇靈州,朔方留后(留后,唐代節(jié)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玄宗時,宰相或大臣遙領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節(jié)度事,以后成為慣例。)常謙光擊破之。
    

       六月,戊戌,隴右節(jié)度使朱泚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以為瑞;常袞帥百官稱賀。中書舍人崔佑甫獨不賀,曰:“物反常為妖,貓捕鼠,乃其職也,今同乳,妖也。何乃賀為!宜戒法吏之不察奸、邊吏之不御寇者,以承天意?!鄙霞沃?。佑甫,沔之子也。秋,七月,以佑甫知吏部選事。佑甫數以公事與常袞爭,由是惡之。
    

        戊午,郭子儀奏以回紇猶在塞上,邊人恐懼,請遣邠州刺史渾瑊將兵鎮(zhèn)振武軍,從之?;丶v始去。
    

       辛未,吐蕃將馬重英二萬眾寇鹽、慶二州,郭子儀遣朔方都虞候李懷光擊卻之。
    

        八月,乙亥,成德節(jié)度使李寶臣請復姓張,許之。
   

        吐蕃二萬眾寇銀、麟州,略黨項雜畜,郭子儀遣李懷光擊破之。
   

        上悼念貞懿皇后不已,殯于內殿,累年不忍葬;丁酉,始葬于莊陵。
    

        九月,庚午,吐蕃萬騎下青石嶺,逼涇州;詔郭子儀、朱泚與段秀實共卻之。
    

        冬,十二月,丙戌,以吏部尚書、轉運‖鹽鐵等使劉晏為左仆射,知三銓及使職如故。
    

        郭子儀入朝,命判官京兆杜黃裳主留務。李懷光陰謀代子儀,矯為詔書,欲誅大將溫儒雅等。黃裳察其詐,以詰懷光;懷光流汗服罪。于是諸將之難制者,黃裳矯子儀之命,皆出之于外,軍府乃安。
    

       以給事中杜亞為江西觀察使。
    

       上召江西判官李泌入見,語以元載事,曰:“與卿別八年,乃能除此賊。賴太子發(fā)其陰謀,不然,幾不見卿?!睂υ唬骸俺嘉羧展虈L言之。陛下知羣臣有不善,則去之;含容太過,故至于此?!鄙显唬骸笆乱鄳?,不可輕發(fā)。”上因言:“朕面屬卿于路嗣恭,而嗣恭取載意,奏卿為虔州別駕。嗣恭初平嶺南,獻琉璃盤,徑九寸,朕以為至寶。及破載家,得嗣恭所遺載琉璃盤,徑尺。俟其至,當與卿議之?!泵谠唬骸八霉槿耍⌒?,善事人,畏權勢,精勤吏事而不知大體。昔為縣令,有能名。陛下未暇知之,而為載所用,故為之盡力。陛下誠知而用之,彼亦為陛下盡力矣。虔州別駕,臣自欲之,非其罪也。且嗣恭新立大功,陛下豈得以一琉璃盤罪之邪!”上意乃解,以嗣恭為兵部尚書。(李泌大公無私不害人
    

       郭子儀以朔方節(jié)度副使張曇性剛率,謂其以武人輕己,銜之;孔目官吳曜為子儀所任,因而構之。子儀怒,誣奏曇扇動軍眾,誅之。掌書記高郢力爭之,子儀不聽,奏貶郢猗氏丞。旣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儀悔之,悉薦之于朝,曰:“吳曜誤我?!彼熘鹬?。(算污點,但能改
   

        常袞言于上曰:“陛下久欲用李泌,昔漢宣帝欲用人為公卿,必先試理人,請且以為刺史,使周知人間利病,俟報政而用之。”
    

        代宗大歷十四年(己未,公元七七九年)
   

        春,正月,壬戌,以李泌為澧州刺史。
    

         二月,癸未,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薨。(田承嗣(705年-779年),字承嗣,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唐朝中期軍閥。田承嗣行伍出身,原為安祿山部將,累功至武衛(wèi)將軍,隨其反唐,并攻陷洛陽。安史之亂失敗后在莫州降唐,并依靠仆固懷恩,被封為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在魏博,不聽朝廷詔令,儼若獨立,朝廷為了籠絡他,加封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爵雁門郡王,他卻愈發(fā)驕縱。大歷十年(775年),田承嗣占據相衛(wèi)四州,使得朝廷征發(fā)諸鎮(zhèn)征討。田承嗣起初屢遭挫敗,后暗中勾結李正己,離間李寶臣與朱滔,又上表請罪,最終得到朝廷赦免。次年,田承嗣又援助李靈曜叛亂,并在其失敗后再次上表請罪。田承嗣占據魏博相衛(wèi)洺貝澶七州,擁兵五萬,朝廷難以調動,藩鎮(zhèn)割據日漸嚴重。大歷十四年(779年),田承嗣病死,并將節(jié)度使之位傳于侄子田悅,開藩鎮(zhèn)世襲之先例。這是一個狡猾而兇悍的軍閥。)有子十一人,以其侄中軍兵馬使悅為才,使知軍事,而諸子佐之。甲申,以悅為魏博留后。
   

       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貪殘好色,將吏妻女美者,多逼淫之,悉以軍政委妹壻節(jié)度副使張惠光?;莨鈷秳荼M,軍州苦之。忠臣復以惠光子為牙將,暴橫甚于其父。左廂都虞候李希烈,忠臣之族子也,為眾所服。希烈因眾心怨怒,三月,丁未,與大將丁暠等殺惠光父子而逐忠臣。忠臣單騎奔京師,上以其有功,使以檢校司空、同平章事留京師;以希烈為蔡州刺史、淮西留后。以永平節(jié)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增領汴、潁二州,徙鎮(zhèn)汴州。(朝廷一再容忍軍隊以下犯上,雖然惠光父子該死。)
    

        辛酉,以容管經略使王翃為河中少尹、知府事。河東副元帥留后部將凌正暴橫,翃抑之。正與其徒乘夜作亂,翃知之,故縮漏水數刻以差其期,賊驚,潰走,擒正,誅之,軍府乃安。
   

        成德節(jié)度使張寶臣旣請復姓,又不自安,更請賜姓;夏,四月,癸未,復賜姓李。
    

        五月,癸卯,上始有疾,辛酉,制皇太子監(jiān)國。是夕,上崩于紫宸之內殿,(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肅宗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公元762年至公元779年在位。李豫于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726年1月17日)生于東都上陽宮,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公元762年繼位,改名豫 。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結束,大唐開始走向衰落。當時,東有諸多藩鎮(zhèn)割據,北方又有鄰國回鶻不斷勒索,西面有鄰國吐蕃侵擾。公元763年吐蕃占領首都長安十五日。唐代宗為求安定,大封節(jié)度使,造成了藩鎮(zhèn)割據。朝廷政治經濟進一步惡化。公元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里的檀山)。是一個軟弱的維穩(wěn)皇帝。)遺詔以郭子儀攝冢宰。癸亥,德宗卽位,在諒陰中,動遵禮法;嘗召韓王迥食,食馬齒羹,不設鹽、酪。
    

        常袞性剛急,為政苛細,不合眾心。時羣臣朝夕臨,袞哭委頓,從吏或扶之。中書舍人崔佑甫指以示眾曰:“臣哭君前,有扶禮乎!”袞聞,益恨之。會議羣臣喪服,袞以為:“禮,臣為君斬衰三年。漢文帝權制,猶三十六日。高宗以來,皆遵漢制。及玄宗、肅宗之喪,始服二十七日。今遺詔云:"天下吏人,三日釋服。"古者卿大夫從君而服,皇帝二十七日而除,在朝羣臣亦當如之?!庇痈σ詾椋骸斑z詔,無朝臣、庶人之別。朝野內外,莫非天下,凡百執(zhí)事,孰非吏人!皆應釋服。”相與力爭,聲色陵厲。袞不能堪。乃奏佑甫率情變禮,請貶潮州刺史;上以為太重,閏月,壬申,貶佑甫為河南少尹(唐代,凡州升為府者,其刺史稱為府尹。下設少尹2人,為府尹之副職。府尹從三品,少尹從四品。宋代沿設,但無實權。又唐以京兆(長安)、河南(洛陽)、太原合稱三府,各設牧1人,從二品,尹1員,從三品,少尹2人,從四品下?!?/font>舊唐書·職官志二》說:“魏晉已下,州府有治中,隋文帝改為司馬,煬帝改為贊禮,又改為,武德改為治中,永徽避高宗名改為司馬,開元初改為少尹”。省級市)。
    

       初,肅宗之世,天下務殷,宰相常有數人,更直決事,或休沐各歸私第,詔直事者代署其名而奏之,自是踵為故事。時郭子儀、朱泚雖以軍功為宰相,皆不預朝政,袞獨居政事堂,代二人署名奏佑甫。佑甫旣貶,二人表言其非罪,上問:“卿向言可貶,今云非罪,何也?”二人對,初不知。上初卽位,以袞為欺罔,大駭。甲戌,百官衰绖,序立于月華門,有制,貶袞為潮州刺史,以佑甫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聞者震悚。佑甫至昭應而還。旣而羣臣喪服竟用袞議。(兩人矛盾為瑣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