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他的名字,也許年輕的朋友會稍感陌生。但若談及他的作品,那絕對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絨花》《難忘今宵》《知音》《漁家姑娘在海邊》等都出自他之手。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曾說他是這一代里最優(yōu)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他托起了一代人的音樂,更托起了許許多多的歌手、歌唱家、音樂家。他就是被譽為“旋律大師,樂壇李白”的著名作曲家——王酩。
提起他的名字,也許年輕的朋友會稍感陌生。但若談及他的作品,那絕對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絨花》《難忘今宵》《知音》《漁家姑娘在海邊》等都出自他之手。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曾說他是這一代里最優(yōu)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他托起了一代人的音樂,更托起了許許多多的歌手、歌唱家、音樂家。他就是被譽為“旋律大師,樂壇李白”的著名作曲家——王酩。 1934年,王酩出生在上海郊區(qū)一個貧苦的花農(nóng)家。由于家境貧寒,他從小就一邊跟隨哥哥外出打工,一邊用父親賣花的錢斷斷續(xù)續(xù)地上完了小學。后來,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加之家境有所好轉(zhuǎn),他得以考入上海交通中學。 當時,上海剛剛解放,王酩有幸被學校送到青年文工團組織的訓練班學習樂理、作曲和指揮。從此,他邁上了音樂之路。他的第一首歌《南下參軍歌》獲得了當時上海學生歌詠比賽創(chuàng)作一等獎。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王酩由于患病未能考上音樂學院。然而,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在靜安區(qū)中心小學一邊擔任教師,一邊隨陳銘志學習作曲理論,并在上海工人文化宮音樂創(chuàng)作班學習作曲,在上海音樂學院夜大學習鋼琴。這期間,他還發(fā)表了混聲合唱《來聽情人唱山歌》等音樂作品。 終于在1959年,王酩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丁善德。五年的學院生活,王酩除了系統(tǒng)地學習中外音樂理論外,還刻苦鉆研民族民間音樂,為他以后的音樂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畢業(yè)后,王酩進入了中央樂團創(chuàng)作組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 視頻:李谷一演唱《難忘今宵》 桃李不言下成溪 在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工作時,王酩因為給電影《海霞》創(chuàng)作了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而遇到了麻煩。當時是“樣板戲”一枝獨秀的時代,而王酩創(chuàng)作的《漁家姑娘在海邊》明顯與“主旋律”相悖。這首作品被當時的輿論批判為“靡靡之音”。 視頻:李谷一演唱《絨花》 視頻:李谷一演唱《邊疆泉水清又純》 策劃/撰稿/編輯:民歌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