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入門就臨寫智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一開始寫的時候很有感覺,慢慢的寫到現(xiàn)在感覺越來越難臨了,字的結構掌握不好,我也有去讀帖,分析字的結構和空間,可能是記性不好吧,總是容易忘掉,怎么辦好 



點評老師 閆佳德,現(xiàn)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書法專業(yè)。 你好,看了你的作品,我認為好的方面,結構上很靈活,雖然你用田英章的視頻
您好,看了你的作品。
總體來說臨摹到這個程度還可以,對千字文主要的一些風格掌握到了。但這個帖用了幾年時間,進度有點慢。這可能是你對這個字帖的認識還不夠,主要去提升對字體的理解,從這個理性的層次去分析字體。
您說在寫的過程中去分析字體、結構、空間,這一點很好。一定要理性客觀的角度把它分析對。
比如說千字文,他的結體是大多數(shù)偏正方形,不過其中也有一些長方形或偏扁的,但是主體都是正方形的字。
看您的臨摹,所有的字形都偏長,這個大方向是錯誤的,千字文的結構,是中宮收緊,也就是字內(nèi)空間收緊,字外空間放開,它處于內(nèi)緊外松,內(nèi)收外放的空間處理。你這種空間的處理意識不夠強烈,橫向的空間,沒有打開,比如說一些字中心部分,比較密,湊的比較緊,一些撇捺,都是放開的,要突出很明顯的這種收放關系。去分析字體筆畫的長短,它的方向和他之間的距離以及線的弧度,千字文的線形,除了這個起筆方向的變化,還有線中段的變化,線條中段的線質(zhì)是圓的,剛看您臨摹的線條,質(zhì)量很弱的,應該說寫四五年,線條應該是問題應該不大,出現(xiàn)這種問題呢,說明這個對于筆法對線質(zhì)認識不夠。在線條中要保證一根兒高質(zhì)量的線,溫潤厚重,需要時間去積累。你前期作為一個愛好,只寫千字文也可以,但是這樣涉及的面比較窄,你可以兼千字文的情況下,就是再找一個其他的字體對比,加深對千字文的理解, 比如跟他風格相近的,趙孟頫,你臨了拿出來做對比。也可以找風格完全不一樣的,雁塔圣教序,風格完全不同,完全是相反,這種來對比。這樣會加深對它的理解,對你有進步。千字文,他的風格圓潤厚重,結構收得很緊,筆畫之間的距離他壓縮的很緊,筆法變化很豐富,這些都是根據(jù)其他字體來與之對比得出的。沒有其它之前的輔助對他理解是不夠的,在書法中面要廣,如果你只寫一個字帖,到一定程度上,會對它的理解上不去,因為書法的很多東西都是通的,要去相互對比,相互理解。 智永千字文取法是二王一路,二王有很明顯的一個地方,就是側鋒取勢。很多的起筆都是切筆。直接入筆,由切筆側鋒轉(zhuǎn)為中分。這是他的一個筆法體系。注意他的切筆,有各種方向。 在千字文里面,變化最豐富的就是橫筆畫,起筆變化,你可以以橫入手,把橫這個筆畫單獨拉出來。單獨去做對比,單獨去理解,單獨去臨摹,去記憶,然后轉(zhuǎn)為豎畫,撇捺。這樣一個筆畫,一個筆畫過一次,就對它有不同的理解。 千字文除了這些豐富的點畫,還來自于一個對毛筆的提按,一個線里面,有粗有細,有粗細變化,有了粗細變化這個字,如果沒有粗細變化,它會顯得太平庸,這包括一根兒線里面,字之間。用正確的方法去書寫,這點很重要。如果你方法不對,你再努力也是寫不出來的,有條件要請教一些專業(yè)的人去學習,看人家是怎么用筆,怎么去寫出這些筆畫。總體來說,你還是對于它的結構,筆法認識不夠,寫出的東西太粗糙,就是看得不仔細,認真讀帖,分析它,通過專業(yè)人的引導,加深對它的理解,每一次都要上升一個層次,一個臺階。
|